方劑組成解釋
「黃金頂」方劑中含有「馬錢子」,主要原因如下:
- 強壯筋骨,祛風止痛:馬錢子性溫,味苦,入肝經,具有祛風濕、強筋骨之效。對於風寒濕痹、筋骨疼痛,可起到溫經散寒、舒筋活絡的功效,與方劑中其他藥物配合,可達到扶正祛邪、標本兼治的效果。
- 興奮中樞神經,改善肢體麻木:馬錢子含有馬錢子鹼等生物鹼,具有興奮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可改善肢體麻木、乏力等症狀。對於因風寒濕邪侵襲導致的經絡不通、氣血瘀阻等病症,馬錢子能起到活血化瘀、通經絡的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黃金頂」為綜合性強效方劑,主治「各科諸證」。由用藥邏輯與配伍推斷,其核心在於「通絡開閉、化痰逐瘀、攻毒散結」,適用於:
- 急症閉證:如痰厥昏迷(南星、半夏送服)、傷暑神昏(薄荷湯引經)
- 陰寒凝滯:陰證轉痢(蒼朮、木香湯溫中)、寒痰壅盛(薑湯助陽)
- 瘀毒內結:跌打重傷(藉木鱉毒性破瘀)、癰疽瘰癧(油炸減毒存性)
- 暑濕穢濁:傷暑吐瀉(六一散清暑)、濕熱嘔吐(陳皮半夏化濕)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君藥:番木鱉(馬錢子)
- 工藝考究:分三等油煎,控制火候至「打碎黃色」,既減烏頭鹼劇毒,又保留「通絡止痛」藥性。
- 藥理推論:油炸後毒性降低,苦寒轉為辛溫,具「透關開竅、散結消腫」之效,針對經絡閉阻、痰瘀互結。
輔助系統:多元引經藥
- 外治法:陳小麥湯洗澡,透皮發散(小麥甘涼除煩,或含吸附穢氣之意)
- 內服引藥:
- 陰證用「南星+半夏+老薑」:辛熱化痰,反佐木鱉潛在寒性。
- 暑證用「薄荷/六一散」:風藥升散,清暑利濕,防木鱉燥烈傷津。
- 瘀滯用「黃米粉糊丸」:甘緩制毒,保護脾胃。
配伍深意
- 毒藥巧用:木鱉為「大毒之品」,透過分次油炸、米粉為丸、嚴格控量(2-4分),實現「以毒攻絡」的古代急救思維。
- 動態調整:按年齡、證型加減引經藥,體現「同病異治」原則,如陰證轉痢改用蒼朮木香湯,即針對「太陰濕盛」病機轉化。
原理總結
此方以「開泄三焦」為核心:木鱉通絡破滯為本,引經藥調節氣機升降為用,外治內服並行,符合古代「一擊脫困」的急症處理哲學,適用於邪實壅滯、正氣未竭之實證。
傳統服藥法
番木鱉1斤(水浸脹,去毛,揀選大中小三等。用真麻油1斤盛於銅勺內,放風爐中炭火上,熬滾沸,投入大等木鱉,候其浮起,以打碎黃色為度,如黑色則過於火候,失藥之靈性矣,取起;次下中等木鱉,亦如是法;三下小等木鱉,亦如是法。)。
外用陳小麥煎湯洗澡;陰症痰盛,南星、半夏、老薑湯送下;又陳皮、半夏湯亦效;陰症轉痢,蒼朮、半夏陳皮、木香湯送下;傷暑口渴甚,呼水不止,六一散1錢新汲水送下;傷暑面紅眼昏,
上為細末。
臨用須分年少老幼,用以2分為率,少壯者可用3-4分;或在跌打重傷,又非此例,以陳年老黃米粉糊為丸,如卜子大,烈日曬乾,藏貯。感冒發熱,薑湯送下;狂熱不識人事,薄荷湯送下;嘔吐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黃金頂, 出處:《串雅補》卷一。 組成:番木鱉1斤(水浸脹,去毛,揀選大中小三等。用真麻油1斤盛于銅勺內,放風爐中炭火上,熬滾沸,投入大等木鱉,候其浮起,以打碎黃色爲度,如黑色則過于火候,失藥之靈性矣,取起;次下中等木鱉,亦如是法;三下小等木鱉,亦如是法。)。 主治:各科諸證。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