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金龍丸中含有馬錢子,主要原因有二:
一、 增強藥力: 馬錢子性寒,味苦,具有通絡止痛、消腫止痙之效。與金龍丸其他藥材如蜈蚣、全蠍等配合,可加強其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作用,提升治療效果。
二、 治療特定病症: 馬錢子能治療風濕痺痛、筋骨疼痛、麻木癱瘓等症,與金龍丸的應用範圍相符。例如,金龍丸可用於治療風寒濕痺、筋骨疼痛、肢體麻木等病症,而馬錢子的加入有助於緩解疼痛,改善麻木等症狀。
主治功效
金龍丸主治功效分析
古籍記載
根據《外科傳薪集》的記載,金龍丸主治範圍廣泛,涵蓋多種外科疾病,主要包括:
- 一切疔瘡腫毒: 包含各種疔瘡、腫毒等皮膚感染性疾病。
- 跌仆閃傷,胸脅氣痛: 針對跌打損傷、閃挫傷、撞傷等造成的氣滯血瘀、胸脅疼痛等症。
- 貼骨癰疽: 指發生於骨骼附近的深部化膿性感染。
- 男婦大小頸項瘰疬,及孔岩、結核、痰氣凝滞,硬塊成毒: 針對頸部淋巴結腫大、結核以及痰濕凝滯形成的硬塊等。
- 小兒痘後發癰: 指小兒出痘後發生的癰腫。
藥物組成與功效分析
金龍丸主要由馬錢子和穿山甲組成,輔以黃米飯為丸。
- 馬錢子: 為方中主藥,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在古籍記載中,它被廣泛應用於治療疔瘡腫毒、跌打損傷等病症。其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消除體內阻塞和淤積,有助於消散癰疽、腫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則可以減輕疼痛感並降低炎症反應。
- 穿山甲: 具活血通經、消腫排膿、搜風通絡之效。穿山甲常被用於瘡瘍腫毒、瘰癧等症,能促進膿腫成熟、破潰排膿。
治療原理
金龍丸的治療原理主要基於中醫的「活血化瘀、消腫止痛、攻毒排膿」理論。
- 活血化瘀: 針對跌打損傷、氣血瘀滯導致的疼痛、腫脹,以及癰疽、瘰癧等病症的病機,通過活血化瘀,疏通經絡,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炎症消退。
- 消腫止痛: 通過減輕炎症反應和促進血液循環,達到消腫止痛的目的。
- 攻毒排膿: 針對癰疽等化膿性感染,通過攻毒排膿,促進膿液排出,加速病灶癒合。
引經藥的運用
古籍中還詳細記載了金龍丸與不同引經藥配合使用的方案,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思想。根據病變部位的不同,選用不同的引經藥,引導藥力直達病所,提高療效。
- 頭面: 川芎、羌活 - 疏風散寒,活血止痛。
- 腰間: 杜仲 - 補肝腎,強筋骨。
- 足膝: 牛膝、木瓜 - 補肝腎,強筋骨,祛風濕。
- 肩背: 角針 - 散寒止痛。
- 兩臂: 桂枝 - 溫經通陽,散寒止痛。
- 兩脅: 柴胡 - 疏肝理氣。
- 咽頭: 桔梗、甘草 - 宣肺利咽,清熱解毒。
- 跌僕: 紅花、歸身 -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 瘰癧痰毒: 夏枯草 - 清肝瀉火,散結消腫。
總結
金龍丸是一個以活血化瘀、消腫止痛、攻毒排膿為主要功效的經典方劑,應用範圍廣泛,尤其適用於外科疾病。其藥物組成精簡,配伍巧妙,並結合引經藥的使用,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精髓。
傳統服藥法
番木鱉(以米泔浸3日,刮去皮毛,切片曬乾,麻油熬浮,換土炒去油,水洗,乾待用)4兩,炙甲片1兩5錢。
上藥共為細末,以黃米飯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5分,量人虛實酌減,按部位用引經藥,煎湯送下。宜暖睡,勿冒風。周身麻木抽掣,甚則發抖,不必驚慌,過片刻即安。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癤和癰多痰
相同名稱方劑
金龍丸, 出處:《青囊秘傳》。 組成:番木鱉(以米泔浸3日,刮去皮毛,切片曬乾,麻油熬浮,換土炒去油,水洗,乾待用)4兩,炙甲片1兩5錢。 主治:一切疔瘡腫毒,跌僕閃傷,胸脅氣痛,貼骨癰疽;兼治男婦大小頸項瘰癧,及孔岩、結核、痰氣凝滯,硬塊成毒,小兒痘後發癰。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