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湯

黃金湯

HUANG JIN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辨證錄》卷十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30

熱/寒比例

極寒 (0.03)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17%
胃經 17%
大腸經 17%
肺經 9%
肝經 7%
脾經 7%
心包經 7%
小腸經 7%
三焦經 7%
心經
胃經
大腸經
肺經
肝經
脾經
心包經
小腸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黃金湯中包含大黃,主要原因在於:

  1. 瀉熱通便: 大黃性寒,味苦,入脾、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的功效。黃金湯常用於治療熱證,如高熱、便祕等,大黃可以有效地清熱瀉火,通利腸道,幫助排毒,達到清熱解毒、通便止痛的效果。
  2. 活血化瘀: 大黃還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有利於炎症的消退。黃金湯在某些情況下可能用於治療瘀血阻滯引起的疼痛,大黃可以起到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

「黃金湯」中包含「金銀花」的原因主要有二:

  1. 清熱解毒:金銀花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功效。它能有效地清除體內熱毒,對於因熱毒所致的發燒、咽喉腫痛、瘡瘍腫毒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2. 抗菌消炎:金銀花含有豐富的黃酮類化合物和揮發油,具有抗菌消炎作用。它能抑制多種細菌和病毒的生長繁殖,對於化膿性炎症、病毒感染等疾病有一定的治療效果。

因此,金銀花被加入「黃金湯」中,可以發揮其清熱解毒、抗菌消炎的功效,輔助治療相關病症。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黃金湯】之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火毒結成癘風」,症見頭面身體初起紅斑,漸至皮破流水成瘡,最終導致眉毛脫落、全身腐爛、散發惡臭。此類症狀與傳統中醫「大風惡瘡」(如麻風病)或嚴重濕熱火毒蘊結肌膚之證候相符。火毒熾盛,侵蝕氣血,腐敗皮肉,故見皮膚潰爛、穢臭難聞;氣血虧損則毛髮失養而脫落。方旨以「解疫毒,救胃氣」為核心,既清熱解毒,又調護脾胃,以防邪毒內陷。

二、組成與治療原理分析

  1. 清熱解毒、化濕排膿

    • 金銀花:甘寒清熱解毒,為治癰瘡火毒要藥。
    • 五穀蟲(炒):即蠅蛆,傳統用於消積化腐,取其祛腐生新之效。
    • 黃連(體實者加):苦寒瀉火,直折火毒,增強解毒之力。
  2. 健脾滲濕、和中止瀉

    • 炒扁豆、扁豆花:健脾化濕,兼輕清解暑毒。
    • 茯苓:滲濕健脾,助水濕從小便而解。
    • 谷芽(炒):消食和胃,醒脾助運化。
    • 黑豆:利水解毒,兼養腎陰以防燥藥傷津。
  3. 調和氣血、緩急止痛

    • 炒白芍:斂陰養血,緩解火毒灼絡之痛。
    • 生薑:溫中散寒,反佐寒涼藥以防傷胃,兼助宣散濕邪。
  4. 解毒護胃、調和諸藥

    • 黃土(伏龍肝):溫中止血,吸附毒素,護胃止瀉。
    • 甘草:調和諸藥,緩急解毒,與白芍配伍能酸甘化陰。

三、方劑邏輯推演
此方針對「火毒挾濕」之病機,以清熱解毒為主軸,輔以健脾化濕,標本兼治:

  • 攻邪:金銀花、黃連(可選)直清火毒;五穀蟲祛腐,黃土吸附毒素。
  • 扶正:扁豆、茯苓、谷芽等健脾助運,固護後天之本,防邪內傳。
  • 調節:白芍、甘草緩解黏膜潰爛疼痛;生薑、黑豆兼顧陰陽平衡,避免寒涼太過。

全方結構層次分明,既針對皮膚潰爛之標,又調理脾胃濕熱之本,符合中醫「清解與扶正並舉」之治療原則,適用於濕熱火毒熾盛、腐敗皮肉之重症。

傳統服藥法


黃土5錢,扁豆4錢(炒),谷芽2錢(炒),茯苓1錢,黑豆3錢,甘草8分,白芍1錢5分(炒),生薑3片,金銀花3錢,五穀蟲2錢(炒,研),扁豆花10枚。
體實受邪者,加黃連1味。
解疫毒,救胃氣。
水2鐘,煎8分,不拘時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痢疾志賀桿菌病阿米巴病

相同名稱方劑


黃金湯, 出處:《辨證錄》卷十。 組成:大黃5錢,金銀花半斤。 主治:火毒結成癧風,頭面身體先見紅斑,後漸漸皮破流水成瘡,以致發眉盡落,遍身腐爛,臭穢不堪。

黃金湯, 出處:《雜症會心錄》卷上。 組成:黃土5錢,扁豆4錢(炒),谷芽2錢(炒),茯苓1錢,黑豆3錢,甘草8分,白芍1錢5分(炒),生薑3片,金銀花3錢,五谷蟲2錢(炒,研),扁豆花10枚。 主治:解疫毒,救胃氣。主治:痢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