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柏紅升散
HUANG BAI HONG SHENG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中醫皮膚病學簡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極寒 (0.14)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黃柏紅升散中包含黃柏,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黃柏性寒,味苦,入腎、膀胱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效。方中若有濕熱蘊結之症,如濕熱下注導致的尿路感染、陰癢等,則可藉由黃柏的清熱燥濕作用來祛除濕熱,達到治療目的。
- 抑菌消炎: 黃柏含有黃柏鹼等生物鹼,具有抗菌消炎作用。對於一些由細菌感染引起的炎症,如皮膚感染、泌尿道感染等,黃柏可以抑制細菌生長,減輕炎症反應。
因此,黃柏作為黃柏紅升散中的重要藥材,通過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和抑菌消炎等作用,協同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黃柏紅升散中加入石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石膏性寒,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之效。方中黃柏燥濕瀉火,紅升散清熱解毒,皆屬熱性病症,而石膏可有效抑制火熱之邪,輔助藥物達到清熱解毒之目的。
二、配伍增效:石膏與黃柏、紅升散等藥物配伍,可發揮協同作用,增強清熱解毒功效。石膏能降低黃柏的燥性,防止其過於燥烈,同時也能緩解紅升散的燥熱之氣,使藥性更加平和,更易於人體吸收。
黃柏紅升散方中加入輕粉,其用意主要在於:
- 清熱解毒: 輕粉性寒,善於清熱解毒,可配合黃柏、紅升等藥物,共同清除體內熱毒,尤其針對濕熱蘊結所致的瘡瘍、腫痛等症狀。
- 燥濕止癢: 輕粉亦具燥濕止癢之效,可輔助黃柏、紅升散等藥物,治療濕疹、皮炎等皮膚病,改善瘙癢難耐的症狀。
輕粉性峻,使用需謹慎,需在醫師指導下服用,避免過量使用造成不良反應。
黃柏紅升散方中包含白礬,主要是利用白礬的燥濕止癢、解毒生肌功效。白礬性寒,味酸澀,入脾、胃經。其燥濕止癢作用,可有效抑制濕邪引起的皮膚瘙癢、糜爛,配合黃柏清熱燥濕,共奏止癢生肌之效。同時,白礬亦具解毒生肌之效,能清除外邪毒素,促進傷口癒合,配合紅升丹活血化瘀,共同促進傷口修復,達到治癒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此方劑名為「黃柏紅升散」,為外用散劑,主治「黃水瘡」。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黃水瘡」在中醫典籍中又稱「浸淫瘡」、「膿窩瘡」,屬濕熱毒邪蘊結肌膚所致,常見皮膚潰爛、滲出黃色膿水、局部灼熱癢痛等症狀。此方以清熱燥濕、拔毒斂瘡為主要治法,適用於濕熱瘡瘍、潰瘍流膿之證。
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黃柏(62克)
- 性苦寒,歸腎、膀胱經,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 針對濕熱毒邪,抑制瘡面化膿,減少滲出。
煅石膏(62克)
- 性寒,外用可收濕斂瘡、清熱生肌。
- 協同黃柏加強燥濕作用,並促進瘡面癒合。
輕粉(12克)
- 性寒有毒,具殺蟲攻毒、去腐生肌之效。
- 針對頑固膿瘡,抑制瘡毒蔓延,促進腐肉脫落。
紅升丹(12克)
- 為中醫外科要藥,含氧化汞,具強力拔毒化腐作用。
- 配合輕粉增強去腐生肌、清除瘡面壞死組織之效。
枯礬(6克)
- 性酸澀寒,收斂止血、燥濕止癢。
- 減少黃水滲出,緩解瘡面濕爛搔癢。
整體方義與治療機理
此方以「清熱解毒、燥濕斂瘡」為主軸:
- 黃柏、煅石膏為君藥,清熱燥濕,奠定方劑寒涼基調。
- 輕粉、紅升丹為臣藥,拔毒化腐,針對滲出糜爛之瘡面,加速膿毒排出。
- 枯礬為佐藥,收濕止癢,輔助減少滲液。
- 以豆油調敷,取其潤膚作用,緩和峻烈藥性,使藥力持久滲透。
潛在應用推論
此方雖主治黃水瘡,但從藥物配伍來看,亦可能用於其他濕熱型皮膚潰瘍,如濕疹合併感染、慢性下肢潰瘍等。其核心機理在於「清熱燥濕」與「化腐生肌」並行,符合中醫外科「腐去則新生」的治療原則。
傳統服藥法
黃柏62克,煅石膏62克,輕粉12克,紅升丹12克,枯礬6克。
上為細末。
豆油調,外敷。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小孩、體弱者慎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副作用。
- 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黃柏紅升散, 出處:《中醫皮膚病學簡編》。 組成:黃柏62g,煅石膏62g,輕粉12g,紅升丹12g,枯礬6g。 主治:黃水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