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味防風散

四味防風散

SI WEI FANG FENG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2

熱/寒比例

中性 (1.08)

複方歸經比例

膀胱經 21%
肝經 21%
腎經 20%
肺經 14%
脾經 8%
心經 6%
膽經 6%
膀胱經
肝經
腎經
肺經
脾經
心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四味防風散」中包含「防風」,主要原因有二:

一、 主治風寒表證,解表散寒: 防風性味辛溫,入肺經,具有解表散寒、止痛止癢的功效。方劑以其為君藥,正是針對風寒表證,如風寒感冒、頭痛鼻塞等症狀,起到解表散寒,宣肺通鼻的作用。

二、 配伍其他藥物,協同作用: 防風與其他藥物如荊芥、白芷、生薑等配合使用,可以相互增強功效,共同達到散寒解表、宣肺通鼻、止痛止癢的效果,使治療效果更加顯著。

四味防風散中加入澤瀉,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1. 利水滲濕,解表散寒: 澤瀉性寒,味甘,入膀胱、腎經,具有利水滲濕、清熱瀉火之功。四味防風散主治風寒感冒,兼見表寒濕重,澤瀉可利水滲濕,使寒邪從水道排出,達到解表散寒之效。
  2. 配合其他藥物,協調藥性: 四味防風散中其他藥物如防風、羌活、白芷,均偏溫性,澤瀉的寒涼之性可緩解其燥熱之弊,起到協調藥性的作用,使藥物更安全有效。

在中藥方劑「四味防風散」中,牡蠣的加入是因為其具有鎮靜安神、固腎止瀉的功效。牡蠣性寒味甘,能夠鎮靜安神、固腎止瀉,適用於治療心悸失眠、腎虛所致的腰膝酸軟等問題。與其他藥材共同使用時,牡蠣能夠增強方劑的鎮靜安神作用,對改善神經衰弱和腎虛非常有益。

四味防風散中加入桂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溫陽散寒: 桂枝性溫,具有溫陽散寒的作用,可溫煦脾胃,驅散體內寒邪。四味防風散主治風寒感冒,而桂枝的溫陽作用可助於驅散風寒,緩解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狀。
  2. 疏散風邪: 桂枝亦具有疏散風邪的作用,可使腠理開泄,風邪得以外出。配合方中其他藥物,如防風、蒼朮、白芷,可更有效地祛風散寒,達到治療風寒感冒的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四味防風散傳統功效分析
主治:多汗惡風。此證屬表虛不固,營衛失調,風邪乘襲所致。惡風為風邪外客之象;多汗則因衛氣不密,津液外泄。本方旨在固表祛風、調和營衛,以改善汗出畏風之症。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防風(君藥)

    • 辛甘微溫,主入膀胱、肝、脾經,為「風藥中之潤劑」,長於祛風解表而不燥。
    • 針對「惡風」之症,能發散表邪,且通過祛風實表,間接助止汗。
  2. 牡蠣(臣藥)

    • 鹹澀微寒,入肝腎經,煅用收斂固澀。
    • 配合防風,一散一收,既祛外風,又斂內汗,標本兼顧。
  3. 桂心(佐藥)

    • 辛甘大熱,溫通心陽、調和營衛。
    • 助防風振奮衛陽,固表禦邪;其溫通之性可促進氣血運行,改善營衛不和之汗出。
  4. 澤瀉(佐使藥)

    • 甘淡寒,利水滲濕,導體內多餘水濕下行。
    • 與牡蠣協同調節水液代謝,使汗液不致妄泄,亦防風、桂之溫燥助濕。

配伍特點

  • 祛收並用:防風發散風邪,牡蠣收斂止汗,散收結合以調節汗孔開闔。
  • 溫利兼施:桂心溫陽化氣,澤瀉利水導濕,促使津液輸布正常,減少異常出汗。
  • 標本同治:既解外在風邪,又固內在衛表,調整氣血陰陽平衡。

治療原理推論
此方通過祛風固表、調和營衛、滲溼斂汗的綜合作用,改善表虛風襲、營衛失調所致之多汗惡風。防風與牡蠣為核心藥對,一開一闔;桂心與澤瀉則調節水液氣化,體現中醫「復其陰陽自和」的治則。

傳統服藥法


防風5分,澤瀉3分,牡蠣3分(熬),桂心3分。
上為散。
每服方寸匕,先食酒送服,日2次。
忌生蔥。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四味防風散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休息,避免勞累。

相關疾病


痲風 [漢生氏病]怕冷怕吹到風

相同名稱方劑


四味防風散, 出處:《外台》卷十五引《深師方》。 組成:防風5分,澤瀉3分,牡蠣3分(熬),桂心3分。 主治:多汗惡風。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