塗舌丹

塗舌丹

TU SHE D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9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9.0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33%
心經 16%
脾經 16%
心包經 16%
腎經 16%
肝經
心經
脾經
心包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塗舌丹中加入海螵蛸,主要基於其以下兩方面作用:

一、收斂止痛: 海螵蛸性寒、味鹹,具有收斂、止痛的功效,可以緩解舌頭潰瘍、疼痛等症狀,並有助於促進潰瘍癒合。

二、止血生肌: 海螵蛸還有止血生肌的功效,可以幫助舌頭表面傷口止血,並促進組織再生,加速傷口癒合。

因此,塗舌丹中加入海螵蛸,可以起到收斂止痛、止血生肌的作用,有效緩解舌頭潰瘍等症狀。

塗舌丹方劑中加入蒲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清熱解毒:蒲黃性涼,味甘,入心、肝經,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舌苔厚膩、口臭等症狀,能有效改善舌部炎症。
  2. 活血化瘀:蒲黃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舌部血液供應,有利於舌苔的脫落,恢復舌頭的正常顏色。

總而言之,蒲黃在塗舌丹中起到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以有效緩解舌部炎症,改善舌苔狀態,從而達到治療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塗舌丹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主治「舌腫出血如泉者」,即舌體腫脹伴隨嚴重出血的症狀。此類病證多因心脾積熱、血熱妄行,或外傷導致舌絡受損,血溢脈外所致。古代醫家選用烏賊骨與蒲黃配伍,直接外塗於舌面,以達到「收斂止血、消腫散瘀」之效,為急則治標之法。

二、組成與治療原理分析

1. 藥物特性與配伍邏輯

  • 烏賊骨(海螵蛸)

    • 性味歸經:鹹、澀,溫;歸肝、腎經。
    • 核心功效:收斂止血、固精止帶、制酸止痛。其質地輕浮,易於附著黏膜,古代多用於外傷出血或潰瘍不斂。
    • 作用機理:含碳酸鈣及膠質,能促進血液凝固,物理性吸附於出血處形成保護層。
  • 蒲黃

    • 性味歸經:甘、平;歸肝、心包經。
    • 核心功效:止血化瘀、利尿通淋。生用偏活血,炒炭後(本方炒用)增強止血之效。
    • 作用機理:含黃酮類成分(如異鼠李素),能縮短凝血時間,並輕度收縮血管;兼具活血之性,可防血止留瘀。

2. 配伍協同作用

  • 止血與防瘀並行:烏賊骨以收澀為主,蒲黃炒炭後止血力增,且其活血特性可避免烏賊骨過於固澀導致瘀滯,符合中醫「止中有行」的治血原則。
  • 局部外治直達病所:二藥炒後研末,質地細膩,易於黏附舌面黏膜,直接作用於出血腫脹處,兼具「清熱涼血」之效(舌腫多屬熱,蒲黃甘平可緩熱,烏賊骨鹹寒能潛陽)。

3. 治療原理推論

  • 心脾積熱證:舌為心之苗,脾脈連舌本,若熱邪上攻,血絡受灼則腫痛出血。本方通過局部收澀止血,輔以散瘀,緩解標症,間接助熱邪消散。
  • 外傷或誤傷舌絡:物理性損傷致血溢,二藥外敷可快速形成藥膜保護創面,促進修復。

三、綜論

此方體現中醫外治法的特色,以簡潔配伍針對急症,通過藥物直接作用與性味協同,達到「標急先治」的目的。現代可延伸應用於口腔黏膜潰瘍或輕微外傷出血,然須辨明病因,內外合治為上。

傳統服藥法


烏賊骨、蒲黃各等分。
炒,為細末。
塗舌上。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舌炎舌頭痛舌頭腫大

相同名稱方劑


塗舌丹, 出處:《雜病源流犀燭》卷十七。 組成:烏賊骨、蒲黃各等分。 主治:舌腫出血如泉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