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烏黃散
WU HUANG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普濟方》卷三○○引《直指》
熱性指數
9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9.00)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33%
心經 16%
脾經 16%
心包經 16%
腎經 16%
肝經
心經
脾經
心包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烏黃散中加入海螵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收斂止血: 海螵蛸性寒,味鹹,具有收斂止血的功效,可有效止住因熱毒上攻引起的鼻衄、咳血等症狀,與烏黃散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止血的目的。
- 鎮驚安神: 海螵蛸亦具鎮驚安神的作用,可緩解因熱毒上擾心神導致的煩躁不安、神志不清等症狀,有助於改善患者的精神狀態,提升療效。
烏黃散中加入蒲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蒲黃性味甘平,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止血止痛的功效。烏黃散本身以烏金散為基礎,主治跌打損傷、瘀血腫痛,蒲黃的加入可增強活血化瘀之力,促進瘀血消散,減輕疼痛。
- 涼血止血:蒲黃亦有涼血止血之功,可有效控制因跌打損傷所致的出血,同時能清熱解毒,防止傷口感染。與烏黃散其他藥材如乳香、沒藥等搭配,可達到更好的止血消腫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烏黃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烏黃散主治「卒腫舌瘡」,即突發性的舌頭腫脹或口腔瘡瘍。古代醫家認為,此證多因熱毒上攻、血熱妄行,或外傷所致,導致舌體腫痛、潰爛出血。方中烏賊骨與蒲黃均具收斂止血、消腫生肌之效,合用可針對急性口腔黏膜損傷,緩解腫痛並促進癒合。
組成與治療原理分析
烏賊骨(海螵蛸)
- 性味歸經:鹹、澀,微溫;歸肝、腎經。
- 功效:
- 收斂止血:含碳酸鈣及膠質,能吸附創面滲出物,形成保護層,適用於黏膜出血。
- 消腫斂瘡:外用可降低局部炎症反應,促進潰瘍修復。
蒲黃
- 性味歸經:甘、平;歸肝、心包經。
- 功效:
- 活血止血:兼具化瘀與止血雙向作用,適用於血熱妄行或瘀阻所致的出血。
- 清熱解毒:緩解熱毒上攻引起的腫痛,外用可消炎鎮痛。
組方邏輯與協同作用
- 標本兼治:烏賊骨偏重「收斂固表」,直接修復黏膜;蒲黃偏重「活血清熱」,改善局部血瘀與熱毒。二者一斂一散,止血而不留瘀,消腫而不傷正。
- 局部作用:粉末外敷可吸附滲液、隔離刺激,同時藥物成分滲透至瘡面,發揮消炎、促進修復之效。
- 適用機理:
舌瘡腫痛多與「熱壅血滯」相關,烏賊骨收斂以護瘡,蒲黃活血以散熱,共奏清熱消腫、止血生肌之效。
總結
烏黃散以簡效專,針對急性口腔黏膜病變(如舌瘡、外傷潰瘍),通過收斂止血與活血清熱的雙重路徑,達到消腫止痛、促進癒合的目的,體現古人「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的用藥思維。
傳統服藥法
烏賊骨、蒲黃各等分。
上為末。
敷舌上。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烏黃散, 出處:《普濟方》卷三○○引《直指》。 組成:烏賊骨、蒲黃各等分。 主治:卒腫舌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