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黑金丸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鉛丹,這在現代醫學上引起了廣泛的關注。鉛丹,即鉛錫礦,主要成分是鉛的化合物。古代中醫認為鉛丹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常用於治療一些特定的疾病,如癰疽、腫瘤等。然而,鉛的毒性使其在現代醫療中被明令禁止使用,因為鉛對人體有著極大的危害,能引起腎損傷、神經系統疾病及其他慢性中毒症狀。
儘管古代中醫方劑的使用基於長期的臨牀經驗和理論體系,現今對於鉛丹的使用必須謹慎。許多專家主張應取代或改進傳統方劑中的有害成分,以促進患者的安全和健康。因此,在當代中醫藥的研究與發展中,更加重視藥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為中醫藥的現代化提供了新的方向與挑戰。
黑金丸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水銀(汞)。在古代醫學中,水銀被認為具有獨特的藥用價值,主要用於治療某些疾病。水銀的性質使其能夠有效地清熱解毒、消腫散結,並且對於某些病症如癲癇、熱病及癰腫等,具有顯著的療效。由於其強烈的藥性,黑金丸的配方通常會與其他中藥材相結合,以達到協同增效的效果。然而,水銀的毒性也使得使用這種方劑需謹慎,以防造成中毒或其他不良反應。因此,歷史上黑金丸的使用多限於經驗豐富的中醫師和特定病症的治療,現代醫學則對此有所警惕,強調不應隨意使用含有水銀的方劑。隨著醫療科學的進步,對水銀的安全性及其潛在風險的評估更加深入,使得傳統使用的方劑在現代醫學中應用受到限制。
黑金丸方劑中加入天南星,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燥濕化痰:天南星性溫,味辛、苦,入肺、脾經,具有燥濕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黑金丸主要針對痰濕阻肺、咳嗽氣喘的病症,天南星有助於化解痰濕,改善呼吸道症狀。
- 祛風止痛:天南星還具有一定的祛風止痛作用,可以緩解因風寒濕邪入侵而引起的疼痛。黑金丸中可能加入天南星,也與其止痛功效相關,有助於緩解病患的疼痛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黑金丸】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黑金丸】主治「小兒風癇,手腳抽掣,翻眼吐沫,久患不可者」。此症屬中醫「驚風」「癇證」範疇,多因風痰閉阻、肝風內動所致,臨床表現為抽搐、意識喪失、口吐白沫等,類似現代醫學之癲癇發作。古人認為,小兒臟腑嬌弱,易受風邪痰濁侵擾,痰熱挾風上蒙清竅,遂發為癇。本方旨在滌痰熄風、鎮驚開竅,適用於病程較長、反覆發作之頑固性風癇。
二、組成與治療原理
藥物組成與性味功效
- 黑鉛(半兩):
性寒、味甘,有毒,歸肝、腎經。功能「鎮心安神、墜痰降逆」,古人多用於痰熱上壅、癲狂驚癇。《本草綱目》載其「治驚悸、吐逆、癲癇」。鉛質沉重,取其重鎮之性以壓伏風痰。 - 水銀(半兩):
性寒、味辛,有毒,歸心、肝、腎經。功效「攻毒鎮驚、祛痰逐積」,古代用於痰涎壅盛之癇證。《本經逢原》謂其「能入陰分,滌痰積」。與黑鉛合用,可結為「鉛汞砂子」,增強鎮墜痰涎之力。 - 天南星(半兩,炮製):
性溫、味苦辛,有毒,炮製後毒性減緩,歸肺、肝、脾經。善「燥濕化痰、祛風解痙」,為治風痰要藥。《開寶本草》稱其「主中風麻痹,除痰下氣,利胸膈,攻堅積,消癰腫」。此處用炮南星,既能化痰,又可熄風止痙。 - 糯米飯:
性溫味甘,作為賦形劑製丸,兼顧護胃緩毒。
- 黑鉛(半兩):
組方邏輯與作用機理
- 重鎮熄風:
黑鉛、水銀質重沉降,直入下焦,鎮攝浮越之肝風,安定神魂。鉛汞「金石之品」的特性,符合中醫「重可鎮怯」的治療原則,尤其適合風痰上擾、神明失守之證。 - 滌痰開竅:
天南星專化痰濁,尤長於化「經絡風痰」,解除痰阻絡脈所致的抽搐。與鉛汞同用,一者墜痰下行,一者化痰散結,標本兼顧。 - 協同增效:
鉛、汞結砂後質地更為堅密,增強鎮墜之力;天南星炮製後毒性降低,化痰而不傷正。全方以「痰消風熄」為目標,針對小兒風癇「風動痰湧」的核心病機。
- 重鎮熄風:
給藥方法考量
以乳汁研服,因乳汁甘潤,能緩和金石藥之峻烈,適合小兒稚陰之體,避免傷正。且「每1歲兒服1丸」的劑量設計,體現古人對小兒用藥的謹慎。
三、總結
【黑金丸】以金石藥與化痰藥配伍,體現「急則治標」思路,通過重鎮、化痰、熄風三者協同,攻逐頑痰、平息肝風。其組方反映了古代對癇證「痰瘀互結」病機的認識,雖現代因毒性問題已罕用,但對理解中醫「風痰論治」與古代用藥特色具重要意義。
傳統服藥法
黑鉛半兩,水銀半兩,天南星半兩(炮裂,為末)。先熔鉛為汁,次下水銀,結為砂子,為細末,與天南星末和勻,以糯米飯為丸,如綠豆大。
每1歲兒服1丸,以乳汁研之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黑金丸有毒,不宜長期服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黑金丸, 出處:《聖惠》卷八十五。 組成:黑鉛半兩,水銀半兩,天南星半兩(炮裂,爲末)。 主治:小兒風癇,手腳抽掣,翻眼吐沫,久患不可者。
黑金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七十二。 組成:沉香(銼)、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木香1分,青橘皮(湯浸,去白,焙)1分,乾薑(炮)1分,細墨(燒紅,醋研)1分,京三棱(煨,銼)1分,蓬莪朮(煨,銼)1分,桂(去粗皮)1分,大黃(銼)半分,乾漆(炒煙出)半分,麝香(研)半分,硇砂(研,水飛)1兩。 主治:食癥瘕癖聚,一切血結刺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