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蜂窠膏
FENG KE GAO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濟總錄》卷一四三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偏熱 (1.43)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蜂窠膏方劑中包含露蜂房,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蜂房性味甘平,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 露蜂房為蜂房的乾燥品,其性味甘平,入肺、脾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止咳化痰等功效。而蜂窠膏多用於治療咽喉腫痛、咳嗽痰多、風熱瘡瘍等病症,露蜂房的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恰好能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達到更好的療效。
2. 露蜂房能增強其他藥材的功效。 蜂窠膏中往往加入其他藥材,如金銀花、連翹、板藍根等,這些藥材大多具有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的功效。露蜂房與這些藥材搭配,可以相互增效,增強藥效,進一步提升蜂窠膏的療效。
蜂窠膏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用於治療多種皮膚病症。根據古籍記載,其組成成分之一為水銀,即硫化汞。在古代醫學中,水銀被認為具有殺菌、去腐生肌的功效,因而被用於外用藥膏中治療瘡瘍、濕疹等症狀。然而,現代醫學已明確指出,水銀具有高度毒性,能經由皮膚吸收或呼吸道進入人體,對神經系統、腎臟及其它器官造成嚴重損害。因此,當今臨床治療已不再使用含水銀的藥物。對於傳統方劑中的水銀成分,現代中醫學家傾向於尋找更安全的替代品,例如使用礦物質或草本植物來取代,以確保藥物的安全性和療效。針對蜂窠膏這樣的古方,研究人員會進行成分優化,保留其有益成分,去除有害物質,使之符合現代醫療標準。
蜂窠膏在中醫中用於治療一些皮膚病和潰瘍,其組成中包含鉛丹。鉛丹,亦稱鉛錫,是一種傳統中藥材,主要成分為一種鉛化合物。其具備抗菌消炎的特性,常用於外用藥膏中以促進傷口癒合、減輕發炎。鉛丹的使用基於其能夠有效抑制細菌生長,並加速皮膚的再生過程。
然而,鉛丹的使用也伴隨著風險。鉛本身具有毒性,長期接觸或攝入可能對人體造成損害。因此,傳統中藥使用鉛丹時,通常會選擇在外用劑型中,以降低其潛在的系統性毒性。使用時應注意劑量及使用方法,以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對鉛丹的使用需謹慎考量,特別是在對人體安全性方面的評估上。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蜂窠膏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痔瘻累經熏洗未效者」,意指反覆發作的痔瘻(痔瘡合併瘻管),經常用熏洗法治療無效者。古籍記載其外敷可針對瘻管膿瘍、瘡口難以收斂之症,推測其作用在於拔毒排膿、生肌斂瘡,改善局部淤滯與感染。
組成與邏輯推理
露蜂房(蜂巢):
- 性味苦平,有毒,歸胃經。
- 傳統功效:攻毒殺蟲、消腫止痛,外用治瘡瘍腫毒、頑癬瘻管。
- 作用原理:蜂房含蜂膠、蜂蠟等成分,具抗菌抗炎效果,能抑制局部細菌生長,減輕瘻管感染;其毒性成分可能刺激瘡口周邊組織,促進膿液排出與壞死組織脫落。
臘月豬脂(冬季豬油):
- 性味甘涼,質地黏稠。
- 傳統用途:滋潤護膚、賦形劑,助藥力滲透。
- 作用原理:豬脂能形成油膜保護創面,防止乾裂,同時緩和蜂房刺激,延長藥效停留時間。
治療原理推論
蜂房與豬脂配伍形成「峻藥緩釋」模式:
- 拔毒透膿:蜂房毒性與抗菌性雙重作用,化解瘻管內腐穢,引膿外出。
- 潤膚生肌:豬脂調和蜂房燥烈之性,避免過度刺激創面,輔助修復。
- 物理封閉:油脂覆蓋可能減少瘻管與外界接觸,降低繼發感染風險。
此方體現「以毒攻毒」思維,針對頑固性痔瘻的病理產物(膿血、腐肉)直接作用,符合中醫「腐去則新生」的外治邏輯。
傳統服藥法
露蜂房。
上為末,以臘月豬脂和。外敷孔上。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含有水銀、鉛丹,使用時應注意避免過量,以免引起中毒。
相同名稱方劑
蜂窠膏, 出處:《千金》卷二十三。 組成:露蜂房。 主治:漏作瘡孔。蜂瘻,或風瘻結腫,常出惡膿水。
蜂窠膏,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四三。 組成:蜂窠(燒灰)半兩(研),蚰蜒1個(大者,研作膏),水銀粉1錢(研),鉛丹1錢(研)。 主治:痔瘻累經熏洗未效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