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蠍梢膏方劑中包含全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全蠍性寒,善於解毒散結:蠍梢膏常用於治療瘡瘍腫毒、瘰癧等症,全蠍入藥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能夠有效清除積聚的毒素,促進瘡瘍癒合。
- 全蠍通絡止痛:蠍梢膏亦可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風濕痺痛等症,全蠍具有通經活絡、消腫止痛的功效,能疏通經絡,緩解疼痛。
因此,全蠍作為蠍梢膏的組成部分,能有效發揮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通絡止痛的功效,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藥材。
蠍梢膏方劑中包含地龍,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清熱解毒,通絡止痙: 地龍性寒,味鹹,入肝、腎經,具有清熱解毒、通絡止痙之效。蠍梢膏用於治療熱毒入絡、筋脈拘攣、肢體麻木等症,地龍能清熱解毒,通絡止痙,協同蠍梢散毒消腫,減輕疼痛。
- 引藥下行,共奏效力: 蠍梢膏中以蠍子為君藥,毒性較烈,地龍可引蠍梢下行,使藥力直達病竈,並能緩解蠍梢的毒性,提高藥效。
蠍梢膏中加入螻蛄,其主要原因有二:
1. 消腫止痛:螻蛄性寒,味鹹,入肝、脾經,具有消腫止痛的功效。蠍梢膏多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瘀血腫痛等症狀,而螻蛄的消腫止痛作用可輔助蠍梢發揮療效。
2. 活血化瘀:螻蛄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加速瘀血消散,有利於傷口癒合。
蠍梢膏方劑中加入五倍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收斂止癢:五倍子性寒,味酸澀,具有收斂止癢的功效。其富含鞣酸,能有效收縮皮膚毛細血管,減輕炎症反應,緩解瘙癢症狀,配合蠍子等其他藥材,增強止癢效果。
- 解毒消腫:五倍子亦具有解毒消腫的功效,能有效抵抗細菌感染,促進傷口癒合。對於由毒蟲、毒蛇咬傷引起的局部腫痛,五倍子能起到輔助治療作用,配合蠍子等藥材,協同發揮解毒消腫的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蠍梢膏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頭風」,意指反覆發作的頭痛,多因風邪上擾、痰瘀阻絡或氣血不通所致。古代醫家認為,此類頑固性頭痛需以辛散通竅、攻逐風痰之品外治,透過耳竅给药,直接引藥上行至頭部病所。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蠍梢(焙)
- 性味辛平,歸肝經,善於搜風通絡、止痛,主治風邪引起的頭痛、痙攣。焙製後毒性稍減,更趨溫通。
- 作用:針對「風邪上擾」之病機,蠍梢能透達經絡,驅散頭部風邪,緩解拘急疼痛。
淡豆豉(焙)
- 性味苦辛涼,傳統用於解表宣鬱,此處焙製後減其涼性,增強辛散之力。
- 作用:輔助蠍梢宣通頭面氣機,開鬱散結,助藥性上行。與蠍梢相配,一擅通絡,一擅透散,共解頭風鬱滯。
巴豆(去油)
- 性味辛熱大毒,為峻下逐痰之品,去油後(巴豆霜)毒性稍緩,仍保有強烈辛開走竄之性。
- 作用:破除痰瘀閉阻,藉其穿透力「開關通竅」,使藥力直達病所。外用於耳,刺激局部氣血流通,引內伏之邪外散。
配伍與外治思路
- 劑型設計:將三藥研末捏作棗核狀,塞入耳中,利用蔥白辛溫通陽之性助藥力滲透。耳為宗脈所聚,透過耳竅给药,可避開內服巴豆傷正之弊,專攻頭部風痰瘀阻。
- 協同原理:
- 蠍梢主攻「風」,豆豉調暢「氣」,巴豆破除「痰瘀」,三者層次分明,共奏搜風、豁痰、通竅之效。
- 外治局部刺激,誘發「通則不痛」的反應,符合中醫「近治」與「引經」的治療邏輯。
潛在應用延伸
此方體現古代「峻藥緩用」的智慧,適用於病程較久、內服藥物難效的頑固性頭痛(如偏頭痛),尤其是風痰阻絡型。其作用機制可能與刺激耳部神經、改善頭面部微循環相關,然具體機理需進一步驗證。
總結:蠍梢膏以毒攻毒,藉蟲藥與峻藥之性,從外治角度解決頭風痼疾,展現中醫「通絡開竅」與「局部引經」的獨特思維。
傳統服藥法
蠍梢7枚(焙),淡豆豉21粒(揀大者,焙),巴豆7粒(去心膜、油)。
上先研蠍梢、豆豉令細,別研巴豆成膏,和前二味同研勻,捏作小棗核狀。
用蔥白小頭取孔,入藥1粒在內,用薄綿裹定,臨臥時塞耳中,來日取出,未通再用,以通為度。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蠍梢膏, 出處:《雞鳴錄》。 組成:全蠍21隻,地龍6條,土狗2個,五倍子5錢。 主治:頭風。
蠍梢膏,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二十。 組成:蠍梢7枚(焙),淡豆豉21粒(揀大者,焙),巴豆7粒(去心膜、油)。 主治:遠年近日耳聾。
蠍梢膏, 出處:《幼幼新書》卷十引《朱氏家傳》。 組成:蠍梢(不以多少,爲細末,新好者)1兩。 主治:小兒久病後,或吐瀉生驚,轉成慢脾風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