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全蠍膏中包含全蠍,主要原因如下:
- 全蠍性味辛、平,入肝經,具有息風止痙、通絡止痛、解毒消腫之功效。 其藥性與全蠍膏所治疾病的症狀相符,如中風、半身不遂、痙攣抽搐、跌打損傷等,有助於改善患者的症狀。
- 全蠍膏的組成以全蠍為君藥, 其藥力較強,其他藥材輔佐,共同發揮治療效果。全蠍作為主要成分,可發揮其主治功效,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整體治療的目的。
全蠍膏方中加入螻蛄,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相輔相成,增強療效:全蠍性寒,善於解毒通絡,但偏於清熱解毒;而螻蛄性溫,能通絡止痛,並具有一定的補益作用。兩者合用,寒溫並濟,相輔相成,能更全面地發揮療效,達到通絡止痛、消腫止痛的效果。
- 針對病症,加強療效:螻蛄善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筋骨疼痛等症,而全蠍則更偏重於風濕痺痛、麻木不仁等症。將兩者合用,不僅能增強通絡止痛的功效,更能針對不同病症,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全蠍膏方中加入五倍子,主要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 增強收斂止痛功效: 五倍子性寒,味酸澀,具有收斂止痛、止血生肌之效。與全蠍配伍,可加強其收斂止痛的作用,對於風溼痹痛、筋骨疼痛、跌打損傷等症有更顯著療效。
- 抑制毒性,增強安全性: 全蠍性溫燥,毒性較強,與五倍子配伍,可減輕全蠍的毒性,提高方劑的安全性。五倍子入肺經,可解毒散結,輔助全蠍更安全地發揮其藥效。
全蠍膏方劑中包含地龍,主要基於兩方面的考慮:
- 協同作用:全蠍性溫,擅長通經活絡、解毒止痛,而地龍性寒,擅長清熱解毒、通絡止痙。兩者配伍,寒熱相濟,既能增強通絡止痛之效,又能降低全蠍的燥熱之性,避免副作用。
- 病症契合:全蠍膏主治中風、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肢體麻木等症狀,而地龍同樣具有通經活絡、祛風止痙的功效,與全蠍共同作用,可以更全面地治療相關病症。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全蠍膏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偏正頭風,氣上攻不可忍」,意指頭部一側或兩側劇痛,因風邪或氣逆上衝所致。古代醫家認為此類疼痛多與「風痰上擾」、「經絡瘀阻」或「肝陽上亢」相關,表現為暴發性、搏動性疼痛,甚至伴隨眩暈、嘔逆。全蠍膏外貼太陽穴(足少陽膽經循行處),直接作用於頭部經絡,以祛風通絡、鎮痙止痛為核心目標。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全蠍(21個)
- 主入肝經,為「搜風定痛」要藥,善治風痰阻絡、筋脈拘急。其性善走竄,能破風邪結滯,緩解頭風所致之劇烈抽痛。
土狗(即螻蛄,3個)
- 《本草綱目》載其「利水通竅」,具開泄之性。此處取其「通利頭面經絡」之用,助全蠍透達邪氣,疏導氣機上逆之壅滯。
五倍子(5錢)
- 收澀之品,卻與蟲類藥同用,形成「散收並行」之效。推測其作用有二:一者收斂浮越之風陽,二者緩解全蠍、土狗辛散過猛之性,使藥力持久滲透。
地龍(6條,去土)
- 性寒下行,擅長「清熱息風、通絡解痙」。與全蠍協同,一寒一溫,既能平抑肝風上衝,又可疏通頭部氣血瘀滯。
配伍特點與作用機理
- 蟲類藥為主導:全蠍、土狗、地龍均具走竄之性,集中攻逐頭部風邪與瘀阻,體現「以動制動」的治法,針對「氣上攻」之病勢。
- 酒調外敷增效:酒性辛散,助藥力透皮入絡,直達太陽穴所在之少陽經,迅速緩解局部經脈拘急。
- 標本兼顧:全蠍、地龍治風定痛為「治標」,五倍子斂降氣機為「潛本」,共奏熄風鎮痛之效。
此方設計體現「外治法」之妙,避開內服藥的脾胃負擔,直接作用於病灶相關經絡,適於急性頭風發作時緊急緩解症狀。
傳統服藥法
全蠍21個,土狗3個,五倍子5錢,地龍6條(去土)。上為細末,好酒調成膏子。
攤在紙上,貼放太陽穴上。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全蠍膏有毒,使用時應注意用量,不可過量。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全蠍膏, 出處:《普濟方》卷四十六引《德生堂方》。 組成:全蠍21個,土狗3個,五倍子5錢,地龍6條(去土)。 主治:偏正頭風,氣上攻不可忍。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