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透蔥散
TOU CONG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醫方類聚》卷七十八引《澹寮》
熱性指數
7
寒性指數
22
熱/寒比例
寒 (0.32)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50%
肺經 16%
脾經 16%
膀胱經 16%
肝經
肺經
脾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透蔥散中包含全蠍,主要基於其通絡止痛的功效。
全蠍性寒,味辛,歸肝經,具有通經活絡、散瘀止痛的作用。其對於風寒濕痹、筋脈拘攣、肢體麻木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療效。
透蔥散為治療風寒濕邪引起的頭痛、鼻塞、流涕等症的常用方劑,而全蠍的加入,可以疏通經絡,解除痺痛,進一步增強方劑的療效,達到通竅止痛的效果。
透蔥散中加入薄荷,主要原因有二:
- 清熱解表: 薄荷性涼,味辛,具有清熱解表、疏散風熱、利咽止痛之效。對於風熱感冒引起的發熱、頭痛、咽喉腫痛等症狀,薄荷可起到清熱解表、消炎止痛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更好的療效。
- 疏風散寒: 薄荷兼具疏風散寒之效,可使毛孔開泄,驅散寒邪,緩解風寒感冒引起的鼻塞、流涕、打噴嚏等症狀。在透蔥散中,薄荷與其他藥材共同作用,達到疏風散寒、止咳化痰的效果。
透蔥散方中包含地龍,主要是因為地龍具有以下兩個功效:
- 通絡止痛:地龍性寒,味鹹,入肝經,具有通經活絡、消腫止痛的功效。透蔥散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濕痺所致的肢體麻木、疼痛、屈伸不利等症狀,而地龍的通絡止痛功效可以緩解這些症狀。
- 清熱解毒:地龍亦有清熱解毒之效,可用於治療風熱邪毒所致的發熱、頭痛、咽喉腫痛等症狀。透蔥散中加入地龍,可以起到清熱解毒的作用,並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透蔥散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透蔥散主治「耳聾」,古代醫家認為其能通竅開閉,針對氣閉、風邪阻塞耳竅所致之聽力減退或失聰。此方外用,藉蔥汁辛散之力與全蠍通絡之性,引藥直達病所,以恢復耳竅氣血流通。
組成與治療原理分析
全蠍
- 性味辛平,有毒,歸肝經。古代炮製強調「去嘴毒」,並以薄荷葉裹炙,既可減毒性,又能引入肝經(薄荷疏風清熱)。全蠍擅長搜風通絡、開竅解痙,針對風邪閉阻耳竅或氣血瘀滯之耳聾,能破結暢通。
蔥葉
- 辛溫,歸肺胃經。其汁液具發散通透之效,古法以蔥葉為藥引,一則取其辛香走竄之性,助全蠍藥性穿透耳竅;二則利用蔥葉「空管」結構,包裹藥末浸潤一夜,使全蠍成分與蔥汁融合,增強通陽散結之力。
地龍(一方用之)
- 若加地龍(同法炮製),其性寒下行,能清熱活絡,與全蠍協同可化解耳竅濕熱瘀阻,適用於兼有熱象之耳聾(如耳脹耳鳴)。
邏輯推論與治療思路
此方設計體現「外治通竅」思維:
- 物理滲透:蔥汁滑潤,便於滴耳,且其刺激性可局部促進耳竅氣血循環。
- 藥性協同:全蠍為動物藥,具「走竄搜剔」之性,能深入絡脈,破除耳部氣滯血瘀;蔥葉為植物藥,輕揚上行,引藥至頭面七竅。二者一攻一引,共奏開閉之效。
- 炮製用意:薄荷炙全蠍,既可制毒,又借薄荷宣散風熱之能,避免全蠍過於溫燥,適合風熱或風痰閉塞耳竅之證。
結論:透蔥散通過「通絡+透竅」雙重作用,針對風邪、氣滯所致的突發性耳聾或久聾,體現中醫「以通為用」的外治理法。
傳統服藥法
全蠍1枚(去嘴毒,用生薄荷葉裹,火上炙,為細末)(一方有地龍,如此制用)。
上以藥未入在畦間蔥葉內,及以線縛其上蔥葉口,候1宿,摘蔥葉歸,擘破,溜其汁,入所聾耳中。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透蔥散性味辛溫,有一定的刺激性,孕婦及兒童不宜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透蔥散, 出處:《醫方類聚》卷七十八引《澹寮》。 組成:全蠍1枚(去嘴毒,用生薄荷葉裹,火上炙,爲細末)(1方有地龍,如此制用)。 主治:耳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