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乾荔枝湯中加入烏梅,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酸斂止瀉: 烏梅味酸,性斂,入肝、脾、肺經,具有收斂止瀉、生津止渴之效。乾荔枝湯主治脾胃虛弱,津液不足所致的口渴、心煩、盜汗、虛汗等症狀。烏梅能收斂脾胃,固澀止瀉,並能生津止渴,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治療目的。
- 協調藥性: 方中荔枝肉甘溫,性燥,易傷津液。烏梅味酸,性斂,能制其燥熱,使藥性更加平和,減少副作用,提高療效。
乾荔枝湯中加入肉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陽助陽: 乾荔枝性寒,易損陽氣,而肉桂性熱,味辛,入心、脾、腎經,具有溫陽助陽、補火助陽之效,可溫暖脾腎,緩解乾荔枝的寒涼之性,避免損傷陽氣。
- 調和脾胃: 乾荔枝味甘,性寒,易損脾胃,而肉桂味辛,性熱,具有溫脾胃、助消化之效,可協同乾荔枝補脾益氣,調和脾胃,促進食物消化吸收。
因此,肉桂的加入,不僅能中和乾荔枝的寒涼之性,更能溫補脾腎,促進消化,使方劑整體功效更加平衡,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乾荔枝湯中加入生薑,主要是為了溫中和胃以及解表散寒。
生薑性溫,味辛,入肺、脾、胃經,具有發汗解表、溫中止嘔、散寒止痛的功效。乾荔枝性溫,味甘,入脾、心經,具有益氣補血、生津潤燥的功效。
乾荔枝湯主要用於治療脾胃虛寒,症見脘腹冷痛、納呆便溏、四肢不溫等。生薑能溫中散寒,促進脾胃消化功能,同時又能解表散寒,緩解因脾胃虛寒引起的畏寒肢冷等症狀。因此,生薑在乾荔枝湯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有助於提升療效。
主治功效
「乾荔枝湯」,由烏梅、肉桂、生薑等藥材組成。具有清熱生津、益氣補血的作用。常被用於暑熱中暑、腹瀉、腹痛、嘔吐等症狀。
烏梅,性酸,味甘,入脾、肺、肝經。具有固澀收斂、生津止渴、止咳平喘、止血止瀉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腹瀉、便血、尿血、崩漏等症狀。
肉桂,性溫,味辛甘,入心、肝、腎經。具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經、補陽壯陽、祛風除濕的作用。常被用於治療陽虛體弱、手足冰涼、陽痿宮冷、經血不暢、痛經、血瘀、血栓性疾病等症狀。
生薑,性辛溫,歸肺、脾、胃經。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感冒、咳嗽、哮喘、胃寒嘔吐、腹痛腹瀉等症狀。
「乾荔枝湯」方劑組成的藥材,具有清熱生津、益氣補血的作用。可緩解因暑熱引起的發熱、口渴、頭暈、腹瀉、腹痛等症狀,亦能補益正氣,增強身體抵抗力。
「乾荔枝湯」方劑組成藥材作用如下:
- 烏梅:固澀收斂、生津止渴、止咳平喘、止血止瀉。
- 肉桂:溫經散寒、活血通經、補陽壯陽、祛風除濕。
- 生薑: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
總之,「乾荔枝湯」方劑組成藥材作用多元,具有清熱生津、益氣補血的作用,常被用於暑熱中暑、腹瀉、腹痛、嘔吐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蔗糖1斤(糖球亦好),大烏梅(潤者)2兩(湯浸,時復換水,澄去酸汁,不去核,焙乾),桂(去皮,為末),生薑2兩(薄切作片,焙乾)。
上先將烏梅、生薑為細末,入在砂糖內,與桂末拌和勻,再取粗隔過,如茶點吃。欲作膏子吃,烏梅用去核,修事如上法,不焙,桂作小片為末,薑切片不焙,用水3碗,煎至2碗,湯調服;暑熱心
方中桂用量原缺。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較強的溫熱之性,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乾荔枝湯, 出處:《夀親養老》卷三。 組成:蔗糖1斤(糖球亦好),大烏梅(潤者)2兩(湯浸,時復換水,澄去酸汁,不去核,焙乾),桂(去皮,爲末),生薑2兩(薄切作片,焙乾)。 主治:暑熱。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