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胎救生散

護胎救生散

HU TAI JIU SHENG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5

寒性指數

30

熱/寒比例

極寒 (0.17)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16%
腎經 11%
膀胱經 11%
三焦經 9%
肝經 9%
胃經 9%
脾經 9%
小腸經 9%
大腸經 9%
心包經 3%
心經 3%
肺經
腎經
膀胱經
三焦經
肝經
胃經
脾經
小腸經
大腸經
心包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護胎救生散」方劑中加入浮萍,主要是基於其利水消腫安胎止嘔的功效。浮萍性寒,味淡,入心、肺經,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的功效,能有效緩解孕婦因水腫、痰濕所致的胎動不安、嘔吐等症狀。此外,浮萍還能清熱解毒,有助於改善孕婦體內濕熱,穩定胎兒。因此,在「護胎救生散」中加入浮萍,可起到清熱利水、安胎止嘔的作用,有助於孕婦平安度過孕期。

護胎救生散中加入芒硝,看似矛盾,實則有其道理。芒硝性寒,具有清熱瀉火、軟堅通便的功效,而孕婦懷胎十月,體質易燥熱,且胎兒在子宮內生長,容易導致孕婦便祕,甚至引起胎兒宮內缺氧。

芒硝的寒涼之性,可以清解孕婦體內的燥熱,軟化大便,促進排泄,減輕便祕,從而降低胎兒宮內缺氧的風險,起到保護胎兒的作用。

「護胎救生散」方劑中包含「文蛤」,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利濕,安胎止嘔: 文蛤性寒,味甘鹹,入肺、胃經,具有清熱利濕、化痰止咳、安胎止嘔之效。對於孕婦因濕熱內蘊導致的胎動不安、嘔吐、腹脹等症狀,文蛤能有效清熱利濕,安胎止嘔,起到護胎作用。
  2. 滋陰潤燥,養血益精: 文蛤富含蛋白質、氨基酸、鈣、鋅等營養元素,具有滋陰潤燥、養血益精之功效。對於孕婦因氣血不足導致的胎兒發育不良、胎兒宮內缺氧等問題,文蛤能提供必要的營養,促進胎兒健康成長。

「護胎救生散」中加入大黃,看似矛盾,實則有其道理。大黃性寒,有瀉下通便之效,對於孕婦而言,若因胎熱、血熱而導致胎動不安、胎位不正等狀況,大黃可起到清熱瀉火、通腑導滯的作用,幫助安胎。此外,大黃入血分,亦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孕婦血瘀,減輕胎兒宮內缺氧,起到保護胎兒的作用。但需謹慎使用,不可過量,應在專業醫師指導下服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護胎救生散》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妊娠傷寒熱病」,即孕婦外感風寒或熱邪引起的發熱性疾病。古代醫家認為,妊娠期間外感熱病易損胎元,導致胎動不安甚至流產,故需清熱解毒、安胎並舉。其外用法(水調封臍)透過臍部(神闕穴)吸收藥性,避開內服藥對胎兒的潛在影響,體現「內病外治」思維。

二、組成與功效邏輯分析

  1. 浮萍草(1兩)

    • 性辛寒,歸肺經,傳統用於發汗解表、透疹利尿。此方取其輕清透散之性,外解表邪,內清鬱熱,使邪從表而散,避免熱毒內攻傷胎。
  2. 川樸消(1兩)

    • 為芒硝的粗製品,性鹹寒,擅瀉熱通便、軟堅散結。此處用於清泄臟腑積熱,尤適合熱結便秘之證,防止熱毒上擾胎宮。然其瀉下之力較強,劑量需謹慎(與大黃配伍可緩和峻性)。
  3. 蛤粉(1兩)

    • 性鹹寒,傳統用於清熱化痰、軟堅散結。此方取其涼潤之性,滋陰清熱以護胎元,兼能吸附熱毒,可能用於緩解熱邪灼傷陰液所致胎動不安。
  4. 川大黃(1分,微炒)

    • 酒炒後瀉下力減,清熱活血之功猶存。少量用之,既可助樸消瀉熱通腑,又能活血化瘀以改善熱毒蘊結之血滯,防「熱壅血瘀」傷胎。
  5. 藍根(1兩,疑為板藍根或蓼藍根)

    • 性苦寒,清熱解毒、涼血利咽。針對傷寒熱病之咽喉腫痛、高熱煩渴,直接清解熱毒,阻斷病邪內傳。

三、組方原理綜論
此方以「清泄為主,佐以透散」為核心:

  • 清熱解毒:藍根、樸消、大黃配伍,瀉三焦實熱,通腑泄濁;蛤粉輔佐清熱養陰。
  • 透邪外達:浮萍草開腠理透邪,使熱從表解,避免內陷。
  • 安胎護陰:蛤粉滋陰,大黃微炒減其峻性,全方寒而不凝,瀉不傷正,共奏「清熱不損胎,瀉火兼護陰」之效。

外用敷臍,透過經絡速達病所,尤適孕婦熱病需「藥猛而用輕」之治則,體現古人用藥之靈巧。

傳統服藥法


浮萍草1兩,川樸消1兩,蛤粉1兩,川大黃1分(銼碎,微炒),藍根1兩(銼)。
安胎,解煩熱。
上為細散。
水調封臍上。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護胎救生散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孕婦在服用前應該諮詢醫生。

相同名稱方劑


護胎救生散, 出處:《聖惠》卷七十四。 組成:浮萍草1兩,川朴消1兩,蛤粉1兩,川大黃1分(銼碎,微炒),藍根1兩(銼)。 主治:安胎,解煩熱。主治:妊娠傷寒熱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