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輔散

SAN FU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9

寒性指數

9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18%
肝經 18%
腎經 15%
脾經 15%
肺經 12%
心包經 6%
小腸經 3%
膀胱經 3%
三焦經 3%
膽經 3%
心經
肝經
腎經
脾經
肺經
心包經
小腸經
膀胱經
三焦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三輔散中包含赤茯苓,主要原因如下:

  1. 健脾燥濕:赤茯苓性平味甘,入脾經,具有健脾燥濕、利水消腫的功效。三輔散主要用於治療脾虛濕盛所致的腹脹、納呆、便溏等症,赤茯苓可以健脾利濕,促進脾胃運化,改善濕困脾胃的狀態。
  2. 化痰止咳:赤茯苓還具有化痰止咳的作用。三輔散中可能也含有其他化痰止咳的藥物,赤茯苓的加入可以增強整體的化痰止咳效果,對於痰濕阻肺所致的咳嗽痰多等症有一定的療效。

三輔散中加入赤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涼血,活血止痛:赤芍具有清熱涼血、活血止痛的功效,能有效緩解因熱毒瘀阻所致的疼痛、紅腫等症狀。三輔散主要用於治療外傷引起的瘀血腫痛,赤芍的清熱涼血作用能消散瘀血,活血止痛作用能緩解疼痛,改善局部循環,促進傷口癒合。
  2. 配合其他藥物,協同增效:三輔散中其他藥物,如當歸、川芎等,也具有活血化瘀、止痛的作用,赤芍的加入能與其他藥物互相配合,協同增效,加強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三輔散中加入蜀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蜀漆性寒,味苦,歸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三輔散主治外感風熱,咽喉腫痛,因此加入蜀漆以清熱解毒,緩解咽喉腫痛。
  2. 利濕通絡: 蜀漆兼具利濕通絡的作用,可幫助體內濕熱排出,疏通經絡,改善因風熱侵襲而導致的氣血運行不暢,從而達到更全面地治療效果。

三輔散中加入肉桂,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散寒: 肉桂性熱,味辛甘,入心、脾、腎經,具有溫陽散寒、補火助陽、引藥入腎之功效。三輔散主治陽虛寒凝之症,如腰膝冷痛、小腹冷痛、陽痿早泄等,肉桂可溫補腎陽,散寒止痛,促進陽氣運行,改善寒凝之症。
  2. 溫通經脈: 肉桂能溫通經脈,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改善陽虛寒凝所導致的氣血瘀滯,進而緩解疼痛等症狀。同時,肉桂亦可溫脾暖腎,改善脾腎陽虛,使陽氣充沛,促進氣血運行,有利於整體療效。

三輔散中含有硃砂,其主要原因在於硃砂的鎮心安神功效。

硃砂性寒,味甘,歸心經,具有鎮心安神、清熱解毒之效。三輔散為治療心神不安、失眠多夢、驚悸怔忡等症的方劑,而硃砂的鎮心安神作用,可以有效緩解心神不寧、失眠等症狀。

此外,硃砂還有清熱解毒之效,可用於治療因心火亢盛導致的口舌生瘡、牙齦腫痛等症狀。因此,三輔散中加入硃砂,可以起到鎮心安神、清熱解毒的作用,以達到治療心神不安等症的效果。

三輔散中加入紫石英,主要基於其以下兩個原因:

一、清熱解毒: 紫石英性寒,味甘,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之功效。對於外感熱毒、肺熱咳嗽、血熱妄行等症狀,能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

二、利濕止癢: 紫石英還具有利濕止癢的作用,對於濕熱所致的皮膚瘙癢、濕疹等症狀,能起到清熱利濕、止癢消腫之效。

因此,三輔散中加入紫石英,可發揮清熱解毒、利濕止癢的功效,對於治療相關疾病起到輔助作用。

三輔散中包含柴胡,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疏肝解鬱,調暢氣機: 柴胡味苦辛,性微寒,入肝膽經,具有疏肝解鬱、升陽舉陷之效。三輔散主要用於治療肝鬱氣滯所致的胸脅脹痛、脘腹痞滿、情緒不暢等症狀,柴胡可疏肝解鬱,調暢氣機,使肝氣得以舒暢,氣血運行通暢,從而緩解上述症狀。
  2.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三輔散中其他藥物,如香附、鬱金等,也具有疏肝解鬱的作用,柴胡與之相配伍,可以起到協同作用,增強藥效,更好地達到治療目的。

三輔散中包含山茱萸,主要因為其具有以下兩方面的作用:

  1. 補腎固精:山茱萸味酸性溫,入肝腎經,具有補益肝腎、固澀精氣的作用。三輔散主要針對腎虛精關不固所致的遺精、滑精等症,而山茱萸可補腎固精,改善精關不固,起到標本兼治的作用。
  2. 斂汗止瀉:山茱萸還具有斂汗止瀉的作用,對於腎虛所致的盜汗、遺精、久瀉等症也有很好的治療效果。三輔散中其他藥物如牡蠣、龍骨等也具有收斂固澀的作用,與山茱萸相互配合,可以更好地達到斂汗止瀉的效果。

主治功效


三輔散

組成

  • 赤茯苓
  • 赤芍
  • 蜀漆
  • 肉桂
  • 硃砂
  • 紫石英
  • 柴胡
  • 山茱萸

功效

  • 疏肝理氣,活血化瘀,溫經散寒。

主治

  • 邪氣客於肝經,攻脹兩脅,時引少腹痛,四肢厥逆。

邪氣客於肝經,攻脹兩脅,時引少腹痛,四肢厥逆。

肝經受邪,氣機不暢,氣血瘀滯,導致兩脅脹痛,少腹疼痛,四肢厥逆。

三輔散疏肝理氣,活血化瘀,溫經散寒,可緩解肝經氣滯血瘀所致的兩脅脹痛、少腹疼痛、四肢厥逆等症狀。

文獻參考

傳統服藥法


赤茯苓(去黑皮)7兩,赤芍藥3兩,菖薄(去須)2兩,蜀漆2兩,桂(去粗皮)2兩,丹砂(別研)1兩,紫石英(別研)1兩,柴胡(去苗)1兩,山茱萸1兩。
上藥除別研外,搗羅為散,再一處拌勻。
每服1錢匕,漸加至2錢,早、晚食前用溫酒調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慎用。
  • 陰虛火旺者慎用。
  •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相關疾病


腹痛胰臟炎心肌梗塞低血壓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手腳冰冷右下腹側部痛左下腹側部痛臍下偏左或偏右處疼痛

相同名稱方劑


三輔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四十一。 組成:赤茯苓(去黑皮)7兩,赤芍藥3兩,菖薄(去須)2兩,蜀漆2兩,桂(去粗皮)2兩,丹砂(别研)1兩,紫石英(别研)1兩,柴胡(去苗)1兩,山茱萸1兩。 主治:邪氣客於肝經,攻脹兩脅,時引少腹痛,四肢厥逆。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