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菊湯

GAN JU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11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4%
肝經 21%
腎經 17%
肺經 16%
心經 10%
胃經 9%
脾經
肝經
腎經
肺經
心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甘菊湯中加入熟地黃,主要是針對其 滋陰補血 的功效。

熟地黃為地黃經蒸製而成,性溫,味甘、微苦,歸腎經、肝經。其能滋補腎陰,填精益髓,並能養血生血,緩解氣血不足所致的頭暈、目眩、耳鳴、腰膝痠軟、面色蒼白等症狀。

在甘菊湯中,熟地黃與菊花、蔓荊子等清熱解毒藥材搭配,可平衡藥性,避免過於寒涼,同時起到滋陰補血的作用,更能有效緩解肝陽上亢所致的頭暈頭痛、目赤腫痛、耳鳴等症狀。

甘菊湯中加入玄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 玄參性寒,味甘苦,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的功效。與甘菊、菊花等清熱藥物配伍,可增強清熱解毒的效果,用於治療熱毒壅盛所致的目赤腫痛、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等症。
  2. 滋陰降火: 玄參兼具滋陰降火之效,可緩解熱毒傷陰所引起的口乾舌燥、便祕等症狀。與甘菊、菊花等清熱藥物搭配,可以起到清熱解毒而不傷陰的作用,更適合熱病後期或陰虛火旺患者服用。

甘菊湯中包含菊花,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疏風散熱的功效。

菊花性涼,味甘苦,入肺、肝經。其清熱解毒作用可針對外感風熱引起的發熱、頭痛、咽喉腫痛等症狀;而其疏風散熱功效則有助於散發體內熱邪,緩解熱症,並可改善因風熱所致的頭昏眼花、鼻塞流涕等症狀。

因此,甘菊湯中添加菊花,可有效針對風熱感冒、目赤腫痛等疾病,起到清熱解毒、疏風散熱的功效,促進患者的康復。

甘菊湯中包含白芍,主要原因如下:

  1. 緩解肝氣鬱結:白芍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痛的功效,可以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頭脹、胸悶、脅痛等症狀,與甘菊相輔相成,起到疏肝解鬱、清熱解毒的作用。
  2. 滋陰養血:白芍性微寒,入肝脾經,可滋陰養血,緩解因肝火上炎導致的頭暈目眩、口乾舌燥等症狀,進一步增強甘菊的清熱解毒功效。

總之,白芍在甘菊湯中起到重要的調節作用,協同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治療目的。

甘菊湯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疏肝解鬱,調和氣血: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有補血活血、養血調經、疏肝解鬱之效。甘菊湯主治風熱頭痛,而肝鬱氣滯常為頭痛的重要病機。當歸可疏肝解鬱,調和氣血,輔助甘菊清熱解表,達到標本兼治之效。
  2. 緩和藥性,增強療效:甘菊性涼,味甘苦,入肺、肝經,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之效。當歸性溫,可以緩和甘菊的寒性,避免過寒傷脾胃,同時也能促進甘菊的藥效發揮,更有效地治療風熱頭痛。

甘菊湯中加入黨參,主要是為了補益氣血,增強機體抵抗力。

甘菊性寒,擅長清熱解毒,但較為耗氣。黨參性溫,補氣養血,能緩解甘菊的寒性,避免損傷脾胃。同時,黨參補氣,能增強機體抵抗力,有助於抵抗病邪,更有效地發揮甘菊清熱解毒的作用。因此,黨參與甘菊相配,寒溫並濟,既能清熱解毒,又能補益氣血,可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甘菊湯作為傳統中醫方劑之一,其組成中包含神麴,主要基於中醫理論中的消化與解表原則。神麴,又稱六神麴,是通過特定微生物發酵製成的中藥材,性溫味甘,歸脾、胃經。在甘菊湯中,神麴的加入旨在調理脾胃,促進消化,增強藥物的吸收與運行。

甘菊湯主要用於治療風熱感冒或肝火上炎所致的頭痛目赤、口乾咽痛等症狀。神麴在此方中不僅能助消化,還能增強其他藥物的功效,如甘菊清熱明目的作用,使整個方劑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此外,神麴還具有一定的解毒功能,可輔助清除因外感風熱所導致的體內毒素,從而加快康復過程。因此,神麴在甘菊湯中的應用,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兼顧病機的治療理念。

主治功效


甘菊湯

甘菊湯為中醫常用方劑之一,主要由熟地黃、玄參、菊花、白芍、當歸、黨參、神麴等中藥組成,具有補中益氣、滋陰清熱、養血生津之功效,常被用於治療痿症、貧血、失眠等疾病。

方劑組成介紹

**熟地黃:**補血滋陰,益精填髓,補腎填精,滋補養生。常與其他中藥配伍使用,以增強療效。

**玄參:**清熱涼血,滋陰潤燥。有助於緩解炎症反應、促進肝臟解毒酶的活性,促進代謝和排泄有害物質,有助於清除體內毒素。

**菊花:**清熱解毒,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散風熱,止咳化痰,解毒,清肝明目,平肝息風和安神。可治療瘡腫毒、目赤腫痛、風熱感冒、頭痛發熱、發熱、頭痛、喉痛、口腔潰瘍、咳嗽、痰多、肝火上亢、目赤腫痛、肝陽上亢、頭痛眩暈、失眠、焦慮等症狀。

**白芍:**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可治療肝陰不足、肝氣不舒或肝陽偏亢引起的頭痛、眩暈、抽搐等症狀;補血養肝功效可調節肝臟功能,增強其解毒和代謝能力,達到養肝之效;健脾胃功效可治療脾胃虛弱、腹痛泄瀉、陰血不足等症。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能促進造血功能,增加血細胞數量,達到補血效果;其活性成分能調節子宮平滑肌,緩解痛經,促進內膜生長,改善月經不調;當歸所含的維生素K等活性成分能增強血管壁張力,促進血小板聚集,達到止血效果。

**黨參:**補中益氣、健脾胃、生津止渴、補血、安神。其主要作用機制是增強脾肺臟腑之氣,改善氣虛情況,使臟腑正常運作。黨參對胃黏膜有一定的保護作用,可預防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疾病的發生。黨參還能生津止渴,緩解口乾舌燥、咽喉疼痛等症狀。此外,黨參還有補血、安神等功效。

**神麴:**消食化積、健脾胃、除煩。其成分含有酵母菌、維生素 B 羣和蛋白水解酵素,能增進食慾、改善消化不良、腹脹、嘔吐、泄瀉等症狀,同時促進消化液分泌,增強胃腸蠕動,緩解胸痞腹脹、嘔吐瀉痢等症狀。

主治功效

甘菊湯具有補中益氣、滋陰清熱、養血生津之功效,常被用於治療痿症、貧血、失眠等疾病。

**痿症:**腿腳不能站立,能吃飯但容易飢餓。

**貧血:**面色蒼白、頭暈目眩、心悸氣短、乏力。

**失眠:**入睡困難、睡眠質量差、多夢易醒。

總結

甘菊湯為中醫常用方劑之一,主要由熟地黃、玄參、菊花、白芍、當歸、黨參、神麴等中藥組成,具有補中益氣、滋陰清熱、養血生津之功效,常被用於治療痿症、貧血、失眠等疾病。

傳統服藥法


甘菊花半兩,大黃(銼,炒)半兩,旋覆花半兩,升麻半兩,石決明半兩,芎藭半兩,羌活(去蘆頭)1兩,地骨皮(洗)1兩,青葙子1兩,車前子1兩,石膏(碎)1兩,木賊(銼,炒)1兩,黃芩(去黑心)1兩,梔子仁1兩,草決明(炒)1兩,甘草(炙,銼)1兩,荊芥穗1兩,防風(去叉)1兩,黃連(去須)1分。
上為粗末。
每服3錢匕,水1盞,加蜜少許,同煎至7分,去滓,食後、夜臥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補血養陰的功效,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結膜炎角膜炎眼睛紅痛四肢痿軟無力面部疼痛目赤爛

相同名稱方劑


甘菊湯, 出處:《醫統》卷八十三。 組成:甘菊苗葉不拘多少。 主治:陰戶腫。

甘菊湯, 出處:《揣摩有得集》。 組成:白菊花1兩,金銀花1錢半,生甘草3錢。 主治:一切疔毒,不論生於何處。

甘菊湯, 出處:《雜病源流犀燭》卷二十二。 組成:決明子、甘菊、當歸、川芎、赤芍、甘草、防風、荊芥、蔓荊子。 主治:目赤爛。

甘菊湯, 出處:《不知醫必要》卷一。 組成:熟地4錢,淮山4錢,玄參3錢,甘菊花7錢,白芍(酒炒)2錢,當歸2錢,黨參(去蘆)2錢,建神曲1錢。 主治:痿症,腿足不能起立,能食易饑者。

甘菊湯, 出處:《揣摩有得集》。 組成:白菊花1錢半,石決明3錢(煅),熟軍1錢半,澤瀉1錢半,青葙子1錢(炒),赤芍1錢,當歸1錢半,沒藥5分(去油),生草1錢。 主治:風火眼疾,紅腫疼痛。

甘菊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一一。 組成:甘菊花半兩,大黃(銼,炒)半兩,旋覆花半兩,升麻半兩,石決明半兩,芎藭半兩,羌活(去蘆頭)1兩,地骨皮(洗)1兩,青葙子1兩,車前子1兩,石膏(碎)1兩,木賊(銼,炒)1兩,黃芩(去黑心)1兩,梔子仁1兩,草決明(炒)1兩,甘草(炙,銼)1兩,荊芥穗1兩,防風(去叉)1兩,黃連(去須)1分。 主治:內外障翳;一切眼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