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甘菊散中包含菊花,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平肝明目的功效。菊花味甘苦,性微寒,歸肺、肝經。其清熱解毒之性,可針對外感風熱、目赤腫痛、頭昏腦脹等症狀,達到清熱降火、消腫止痛的效果。同時,菊花可平肝明目,有助於改善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腫痛、視力模糊等問題。因此,甘菊散中加入菊花,可有效緩解因風熱、肝火上炎等原因引起的頭部、眼睛等部位的症狀。
甘菊散中加入旋覆花,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和解脾胃,降逆止嘔: 旋覆花味辛、苦,性溫,入肺、脾經,能降逆氣,止嘔吐,且能和解脾胃,增強脾胃的消化功能,與甘菊散中其他清熱解毒、疏風散熱的藥物相配合,能更好地治療因脾胃不和、氣機逆亂引起的嘔吐、眩暈等症狀。
- 宣肺止咳,化痰平喘: 旋覆花具有宣肺止咳、化痰平喘的作用,能有效緩解因肺氣鬱滯、痰溼阻肺引起的咳嗽、喘息等症狀,與甘菊散中其他清熱解毒、疏風散熱的藥物相配合,能更全面地治療風熱犯肺、痰熱壅肺引起的咳嗽、氣喘等症狀。
甘菊散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熱: 甘菊散主治風熱上擾所致的頭痛、目赤、鼻塞等症。防風性味辛溫,具有疏散風熱、止痛止癢的功效,可與菊花、薄荷等藥物協同作用,清熱解表,疏風止痛。
2. 宣通鼻竅: 防風善於走竄,能直達鼻竅,疏散風熱,通利鼻竅,對於風熱犯肺、鼻塞不通等症,有較好的輔助治療作用,配合甘菊散中的其他藥物,能更有效地宣通鼻竅,緩解鼻塞、流鼻涕等症狀。
甘菊散中加入石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瀉火: 甘菊散主治風熱上攻所致的頭痛、目赤、鼻塞、咽痛等症。石膏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解毒止渴的功效,能有效緩解熱邪上炎所致的症狀。
- 清熱解毒: 石膏兼具清熱解毒之效,可與甘菊、薄荷等清熱解毒藥物協同作用,增強整體療效,更有效地消除風熱邪氣。
總而言之,甘菊散中加入石膏,是基於其清熱瀉火、清熱解毒的功效,能有效緩解風熱上攻所致的頭痛、目赤等症狀,增強整體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甘菊散」,主要成分有菊花、旋覆花、防風、石膏,主治功效為偏頭痛、頭暈目眩。
甘菊散
甘菊散是一劑中藥方劑,由菊花、旋覆花、防風、石膏四味藥材組成,具有疏風解表、清熱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
組成介紹
菊花: 菊花性微寒,味甘苦,具有清熱解毒、疏風散熱、明目退翳的功效。菊花常被用於治療感冒、發熱、頭痛、目赤腫痛、咽喉腫痛等症狀。
旋覆花: 旋覆花性溫,味辛,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平喘、化痰止嘔的功效。旋覆花常被用於治療咳嗽、痰多、氣喘、嘔吐等症狀。
防風: 防風性溫,味苦,具有祛風解表、除濕止痛、通調三焦的功效。防風常被用於治療感冒、發熱、頭痛、肢體痠痛、風濕痹痛等症狀。
石膏: 石膏性寒,味甘,具有清熱瀉火、生津止渴、涼血定驚的功效。石膏常被用於治療發熱、口渴、煩躁、驚厥、抽搐等症狀。
主治功效
甘菊散具有疏風解表、清熱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偏頭痛、頭暈目眩、感冒、發熱、頭痛、咳嗽、痰多、氣喘、嘔吐等症狀。
總結
甘菊散是由菊花、旋覆花、防風、石膏四味藥材組成的中藥方劑,具有疏風解表、清熱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偏頭痛、頭暈目眩、感冒、發熱、頭痛、咳嗽、痰多、氣喘、嘔吐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甘菊花(擇)、旋覆花、防風(去叉)、石膏(碎研)各等分。
上為散。
每服2錢匕,臘茶調服。如煎此藥沐發,大去白屑。
本方方名,《普濟方》引作「甘菊花散」。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甘菊散性寒,體質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甘菊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十七。 組成:甘菊花(擇)、旋覆花、防風(去叉)、石膏(碎研)各等分。 主治:頭面風,頭目昏眩。
甘菊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六。 組成:甘菊花4兩,羌活(去蘆頭)4兩,木賊4兩,荊芥穗4兩,芎藭4兩,甘草(炙,銼)1兩,防風(酒浸1宿)1兩,黃耆(切)1兩,附子(炮過用)1兩,蟬殼(洗)1兩,蛇蛻1條(卷在青竹上,炙),白蒺藜(去角)1兩,旋覆花1兩,石決明(泥裹,燒令通赤,别研)1兩。 主治:風毒氣攻眼,昏澀疼痛。
甘菊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四。 組成:甘菊花1兩,旋覆花1兩,密蒙花1兩,青葙子1兩,石決明1兩,羌活(去蘆頭)1兩,木賊(銼)1兩,決明子(炒)1兩,蒼朮(米泔浸1宿,去皮,切,炒)1兩,蟬殼(洗)1兩,荊芥穗1兩,甘草(炙1兩,銼)1兩,防風(去叉)1兩,芎藭1兩,人參1兩,黃芩(去黑心)1兩。 主治:風毒衝目,赤腫澀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