醍醐飲

TI HU YI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玉案》卷六

熱性指數

21

寒性指數

4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1%
肝經 21%
脾經 11%
胃經 11%
腎經 9%
肺經 9%
心包經 5%
膽經 5%
膀胱經 3%
心經
肝經
脾經
胃經
腎經
肺經
心包經
膽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醍醐飲中加入當歸,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血活血: 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之功效。醍醐飲本身以補益氣血、滋陰潤燥為主,加入當歸可以增強其補血活血之力,對於氣血虛弱、面色蒼白、月經不調等症狀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2. 調和藥性: 醍醐飲中其他藥物如黃芪、白朮等偏於溫燥,而當歸性偏溫和,能有效調和藥性,避免燥熱傷陰,使藥效更為平和穏定。

醍醐飲方中加入桔梗,主要基於其宣肺利咽的功效。

  1. 桔梗具有開宣肺氣的作用,能疏散肺氣鬱結,使呼吸通暢,有助於改善因肺氣不宣引起的咳嗽、痰多等症狀。
  2. 桔梗還具有利咽消腫的功效,能解除咽喉腫痛,改善聲嘶、吞嚥困難等症狀。

因此,在醍醐飲方中加入桔梗,可有效緩解肺氣鬱結、咽喉腫痛,提升治療效果。

醍醐飲方劑中包含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益氣,燥濕利水:白朮性溫味甘,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功效。醍醐飲主治脾虛濕盛所致的泄瀉,白朮在此方中起到健脾固澀,燥濕止瀉的作用,有助於改善脾胃運化功能,並消除水濕,緩解腹瀉症狀。
  2. 配伍協調,增強療效:白朮與方中其他藥物如茯苓、蒼朮等,共同作用於脾胃,增強補脾健運、燥濕化痰的功效,提高整體療效。

醍醐飲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寒,通經活絡: 川芎性溫,味辛,入肝、膽經,具有疏散風寒、活血通絡之效。對於風寒侵襲、經絡阻滯導致的頭痛、頭暈、肢體麻木等症狀,川芎可起到良好的緩解作用。
  2. 配合其他藥材,增強療效: 醍醐飲中其他藥材如羌活、獨活等也具有疏散風寒的作用,川芎與之配伍,可以加強疏散風寒、通經活絡的效果,使藥效更為顯著。

醍醐飲方中包含熟地黃,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補血,填精益髓:熟地黃性溫,味甘,歸腎、肝經,具有滋陰補血、填精益髓之效。醍醐飲為滋陰降火之劑,而熟地黃可補益腎陰,有助於陰虛火旺之症的治療。
  2. 配合其他藥材,協調功效:熟地黃與方中其他藥材,如生地黃、麥冬、玄參等,共同發揮滋陰清熱、生津潤燥的作用。熟地黃的加入,可以使方劑的滋陰效果更顯著,且能避免生地黃過於寒涼,對脾胃造成負擔。

醍醐飲中加入桂枝,主要原因在於桂枝的溫通經脈、散寒止痛功效。

桂枝性溫,味辛,入心、肺、膀胱經,能溫通經脈,改善氣血運行,散寒止痛,尤其是對於寒邪客於經絡、氣血運行不暢所致的頭痛、肢體疼痛、腹痛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療效。

醍醐飲本身以清熱解毒為主,但一些病症可能兼具寒邪,如風寒感冒、寒凝氣滯等,桂枝的加入便能起到溫經散寒、通暢氣血的作用,使治療更加全面有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醍醐飲」,主要成分包括當歸、桔梗、白朮、川芎、熟地黃、桂枝,具有治療痘瘡標太過嚴重之功效。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桔梗:性微寒,味甘辛,歸肺、胃經,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之功效。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

熟地黃:具有補血、滋陰、益精、補腎、滋補養生等功效。

桂枝:性溫味辛,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散風寒、通經絡、活絡止痛、止嘔、活血化瘀、提振胸陽等功效。

中藥方劑「醍醐飲」,藥效顯著,具有較好的治療痘瘡症狀見痘瘡標太過嚴重之功效。

傳統服藥法


當歸1錢,桔梗1錢,白朮1錢,川芎1錢,熟地1錢2分,桂枝6分。
托痘。
水煎,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因此孕婦、月經期間及出血性疾病患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醍醐飲, 出處:《玉案》卷六。 組成:當歸1錢,桔梗1錢,白朮1錢,川芎1錢,熟地1錢2分,桂枝6分。 主治:托痘。主治:痘症見標太重。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