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接指方中包含蘇木,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活血化瘀:蘇木味甘、微苦,性涼,歸心、肝經。其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瘀血,對於手指接骨、骨折等外傷造成的瘀腫疼痛,起到舒筋活絡、消腫止痛的作用。
- 促進癒合:蘇木中含有黃酮類化合物,具有抗炎、抗氧化作用,能促進傷口癒合,防止感染,加速組織再生,有利於手指傷口的恢復。
因此,蘇木在接指方中能夠發揮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促進癒合的多重作用,有效幫助手指傷口的治療。
接指方中包含白僵蠶,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項作用:
一、 通絡止痛: 白僵蠶性寒,入肝經,能通經活絡,散瘀止痛。對於因血瘀阻滯經絡而引起的指端麻木、疼痛、僵硬等症狀,白僵蠶可有效改善。
二、 解毒消腫: 白僵蠶亦有解毒消腫之效,能清熱解毒,消散局部腫脹。對於因外傷或感染導致的指端紅腫、疼痛等症狀,白僵蠶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綜上,接指方中加入白僵蠶,旨在通過其通絡止痛、解毒消腫的功效,達到治療手指麻木、疼痛、僵硬等症狀的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接指方》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劑主治「指斷及其餘皮膚刀傷」,屬古代外科急救方,主要針對肢體離斷(如手指)及皮膚刀械創傷。其功效可歸納為:
- 續接斷指:透過外敷固定,促進斷指組織黏合。
- 止血生肌:外用包縛壓迫止血,輔以藥物收斂創面。
- 保護創口:蠶繭包縛形成物理屏障,避免外邪(如風寒、穢毒)侵入。
組成與治療原理
1. 蘇木(真正沈重者)
- 藥性:辛、鹹,平,入血分,傳統用於活血祛瘀、消腫止痛。
- 外用機理:
- 黏合作用:研為細末後敷於斷指,其黏稠質地可能幫助銜接斷端組織,類似「生物膠」效果。
- 活血通絡:促進局部血液循環,避免瘀血滯留而阻礙癒合。
- 抑菌止血:蘇木含蘇木酚等成分,具輕度收斂性,可輔助止血並減少感染風險。
2. 蠶繭
- 物理特性:結構緻密而透氣,古代視為天然「生物敷料」。
- 治療邏輯:
- 固定保護:完整蠶繭包覆斷指,提供均勻壓力與穩定環境,利於組織對位生長。
- 透氣生肌:蠶絲含絲膠蛋白,可能刺激創周細胞增殖,傳統認為能「煨膿長肉」(促進創口分泌物與新生組織形成)。
配伍邏輯綜述
此方以「黏合-固定-促癒」為核心:
- 蘇木黏合血絡:利用其粉末與血液混合後形成黏附層,暫時固定斷端。
- 蠶繭模擬生理環境:密閉包縛維持創面濕潤(類似現代濕性癒合理念),同時避免外力干擾。
古人可能觀察到蠶繭的結構與人體組織相容性,結合蘇木活血特性,形成簡易的「微創修復」系統。其療效關鍵在於早期急救處理,透過物理固定與藥物輔助,創造組織自癒條件。
傳統服藥法
真正沈重蘇木、蠶繭。
蘇木為細末。
敷斷指間,外用蠶繭包縛定固,數日如故。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接指方, 出處:《醫統》卷九十三。 組成:真正沉重蘇木、蠶繭。 主治:指斷,及其餘皮膚刀傷。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