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小烏金丸中加入海金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利水通淋: 海金沙性寒,味苦,入膀胱經,具有利水通淋的功效,能有效改善因濕熱下注所引起的尿路感染、尿頻、尿痛等症狀。小烏金丸本身也具有清熱利濕的作用,加入海金沙更能加強其利水通淋的效果。
- 清熱解毒: 海金沙還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能有效治療因濕熱毒邪所引起的皮膚病、瘡瘍腫毒等。小烏金丸中常加入其他清熱解毒藥材,如黃柏、地榆等,加入海金沙能進一步增強其清熱解毒功效,使藥效更全面。
小烏金丸中加入白僵蠶,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祛風止痙:白僵蠶性寒,味辛,歸肝經,具有祛風止痙、解毒散結的功效。對於小兒驚癇、抽搐、口眼歪斜等症狀,白僵蠶能有效緩解痙攣,達到鎮靜安神的作用。
- 化痰止咳:白僵蠶能化痰止咳,對於痰多咳嗽,尤其伴有驚癇、抽搐者,白僵蠶可起到化痰止咳、鎮靜安神的作用,輔助治療小兒風熱痰濁所致的咳嗽、哮喘等。
因此,白僵蠶在小烏金丸中起到祛風止痙、化痰止咳的作用,對於小兒風熱痰濁、驚癇抽搐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療效。
小烏金丸中加入側柏葉,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側柏葉性涼,味苦澀,歸肺、肝經。其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小烏金丸主要用於治療熱毒壅盛、血熱妄行所致的各種出血症,側柏葉能清熱涼血,抑制血熱妄行,達到止血效果。
- 固澀止血,收斂生肌: 側柏葉還具有收斂生肌的作用,可以幫助傷口癒合,防止出血。小烏金丸在治療出血症的同時,也需兼顧傷口癒合,側柏葉的收斂生肌作用可促進傷口癒合,避免感染。
小烏金丸中包含茴香,主要原因有二:
一、 溫中散寒,理氣止痛:茴香性溫,味辛,入脾、胃、腎經。其具溫中散寒、理氣止痛之效,可助於溫暖脾胃,驅散寒邪,緩解腹部冷痛、消化不良等症狀,與小烏金丸溫腎壯陽、補益氣血的功效相輔相成。
二、 調和藥性,增進療效:茴香可調和藥性,使藥物更易於吸收利用。此外,茴香還具有芳香開竅、行氣止痛的作用,可協同其他藥物,共同改善患者的症狀,提升整體療效。
小烏金丸中加入百草霜,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百草霜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小烏金丸用於治療熱毒血瘀所致的各種疾病,如咽喉腫痛、牙齦腫痛、痔瘡出血等。百草霜可以清熱解毒,消炎止痛,並涼血止血,輔助其他藥物達到療效。
- 抑制細菌生長,預防感染: 百草霜中含有抗菌成分,可以抑制細菌生長,預防感染。小烏金丸在治療過程中,可能存在感染風險,百草霜可以起到預防感染的作用,保障治療效果。
小烏金丸中加入川芎,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止痛: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之效,可改善經絡不通、氣血瘀滯所致的頭痛、頭昏、肢體麻木等症狀,與小烏金丸中其他藥材協同作用,達到整體改善的效果。
- 引藥入腦: 川芎性溫,能引導其他藥材的藥力上行,直達頭部,更有利於治療頭風、腦部疾病。
因此,川芎在小烏金丸中發揮著活血止痛、引藥入腦的重要作用,是方劑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小烏金丸方中加入防風,主要原因有二:
- 疏散風寒,止痛止癢: 防風性味辛溫,具有疏散風寒、止痛止癢的功效,可用於治療風寒引起的皮膚瘙癢、疼痛等症狀,與小烏金丸中其他藥材如白芷、蒼耳子等相輔相成,共同起到祛風止癢的效果。
- 引藥入經: 防風入肺經,可引導藥物深入肌膚,增強其療效。同時,防風還有助於調和藥性,使藥物更易於被人體吸收利用。
小烏金丸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血活血: 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小烏金丸以補腎固精為主,而腎精不足則可導致血虛,故加入當歸以補血活血,助於提高藥效。
- 調和藥性: 小烏金丸中藥材性偏燥熱,而當歸性溫和,加入當歸可以調和藥性,避免燥熱傷陰,使藥效更加平和。
小烏金丸中加入厚朴,主要是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厚朴燥濕化痰:小烏金丸主治痰濕阻滯、氣血瘀滯等症,厚朴性溫燥,能燥濕化痰,有助於清除痰濕,使氣血通暢。
- 厚朴行氣止痛:厚朴具有行氣止痛之效,能疏肝理氣,緩解因痰濕阻滯導致的胸悶、腹脹、疼痛等症狀。
因此,厚朴在小烏金丸中發揮著化痰行氣、止痛的作用,與其他藥材相互配合,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
小烏金丸中包含蒼朮,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燥濕健脾:蒼朮性溫燥,善於燥濕健脾。小烏金丸主治脾胃虛寒、濕阻中焦所致的脘腹冷痛、食少便溏等症狀,蒼朮可燥濕化痰、健脾開胃,改善脾胃功能,促進消化吸收。
- 行氣止痛:蒼朮具有一定的行氣止痛作用。小烏金丸中也常配伍其他理氣止痛藥物,如香附、木香等,蒼朮可助其行氣止痛,緩解脘腹冷痛。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小烏金丸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胎前血漏」,指妊娠期間陰道異常出血,血色如經血且週期性出現(「應期一至」)。傳統認為此症屬衝任不固、血熱或血瘀擾動胎元所致,可能伴隨氣滯、寒凝或濕阻。方劑設計旨在止血安胎、調和氣血,兼顧祛邪(如風、濕、瘀)與固護胎元。
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止血化瘀
- 側柏葉:涼血止血,針對血熱妄行。
- 百草霜:收斂止血,吸附滲出之血。
- 海金沙(煅):煅後增強固澀之力,助止血。
此三藥聯用,直接控制出血,兼顧熱與瘀。
調和氣血
- 當歸、川芎:活血養血,使「血止而不留瘀」。當歸補血,川芎行氣活血,符合胎病調血「不可純用滋膩或攻伐」之理。
- 小茴香:溫散下焦寒氣,防涼藥過度冰伏氣血。
祛風化濕
- 防風:祛風勝濕,古代認為「風動則血溢」,風藥亦能升舉胎元。
- 蒼朮、厚朴:燥濕行氣,濕去則氣機通暢,血不妄行。
通絡固胎
- 僵蠶:化痰通絡,可能用於緩解氣滯痰瘀所致經絡不利。
輔助配伍
- 早米糊為丸:健脾和中,緩和藥性,顧護胃氣。
整體思維
此方結構體現「標本同治」:
- 治標:止血為先(側柏葉、百草霜),防出血傷胎。
- 治本:調氣血(歸、芎)、祛濕風(蒼、防)、溫下焦(茴香),以解除出血病機。
組方含「動靜結合」特點:止血藥中佐行氣活血之品,避免血止瘀留;風藥與溫藥並用,符合「妊娠宜涼」之說,但不過於寒涼。推測其適應證為氣血不和兼風濕擾動之胎漏,非純虛或純熱證。
現代理解可能性
從藥理看,側柏葉、百草霜具收縮血管作用;當歸、川芎調節子宮血液循環;蒼朮、厚朴改善消化功能,或間接影響營養代謝。全方可能通過調節子宮內膜穩定性與激素環境發揮安胎效果。
傳統服藥法
海金沙3錢(煅),僵蠶5錢,側柏葉5錢,小茴香5錢,百草霜5錢,川芎5錢,防風8錢,當歸8錢,厚朴6錢,蒼朮4錢。用早米糊為丸。
每服100丸,白滾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小烏金丸, 出處:《寧坤秘籍》卷上。 組成:海金沙3錢(煅),僵蠶5錢,側柏葉5錢,小茴香5錢,百草霜5錢,川芎5錢,防風8錢,當歸8錢,厚朴6錢,蒼朮4錢。 主治:胎前血漏,有孕紅來如行經,應期一至。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