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骨丸

透骨丸

TOU GU W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11

熱/寒比例

中性 (1.09)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34%
大腸經 19%
肝經 15%
胃經 15%
肺經 15%
脾經
大腸經
肝經
胃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透骨丸中加入鐵砂,主要原因如下:

  1. 引導藥力: 鐵砂質地堅硬,可引導藥力深入骨骼,達到治療骨骼疾病的目的。
  2. 重墜之力: 鐵砂的重量可以產生重墜之力,促進藥物下行,集中作用於骨骼部位,增強藥效。

鐵砂在透骨丸中並非直接起作用,而是作為一種引導和增強藥效的輔助材料,配合其他藥材發揮治療作用。

透骨丸中含有硇砂,其主要原因在於:

  1. 消腫止痛: 硇砂性寒,具有消腫止痛的功效。透骨丸主要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筋骨疼痛等症,硇砂能有效減輕局部腫脹和疼痛。
  2. 活血化瘀: 硇砂還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加速瘀血消散,有利於骨折癒合和傷口恢復。

然而,硇砂為劇毒藥物,使用需謹慎,需在專業醫師指導下服用,不可自行使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透骨丸之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腰痛腳冷」、「婦人胎冷」、「小腸疼痛不止」,皆與「寒凝經絡、氣血不通」相關。

  1. 腰痛腳冷:屬寒濕阻滯肝腎經絡,陽氣不達四末。
  2. 婦人胎冷:指胞宮虛寒,氣血失溫,胎元不固。
  3. 小腸疼痛:寒邪內侵,氣機痺阻,不通則痛。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全方以「溫陽散寒、活血通絡」為核心,兼顧補虛扶正:

  • 川烏、草烏:大辛大熱,直入肝腎,散筋骨寒濕,止痛力強。
  • 蒼朮:燥濕健脾,助二烏祛內外之濕,兼疏經絡。
  • 川椒:暖中下焦,散寒除濕,協烏頭溫通之力。
  • 當歸:養血活血,防燥熱傷陰,使「血行則寒自散」。
  • 人參:益氣固本,助陽氣布達,兼制烏、附毒性。
  • 遠志:辛溫開竅,通心腎之氣,助氣血上下一貫。

配伍特點:

  1. 辛溫相須:烏、椒、朮合力祛寒濕,針對「冷痛」主證。
  2. 攻補兼施:人參、當歸補養氣血,防溫燥耗正,適用久病虛寒。
  3. 蜜丸緩圖:煉蜜為丸,緩和烏頭峻烈之性,延長藥效。

治療機轉推論:
此方通過溫通陽氣、散寒化濕,使經絡得舒、氣血得行。

  • 治標:烏頭、川椒速效止痛,直擊寒邪。
  • 治本:人參、當歸調補肝腎與氣血,改善內寒體質。
  • 酒送服:借酒辛散之性,引藥直達病所,增強溫通效果。

總結: 透骨丸乃「峻藥緩攻」之劑,針對沉寒痼冷而設,尤適寒濕深伏筋骨或婦人虛寒之證,然須辨明寒邪為患,非熱證所宜。

傳統服藥法


蒼朮5錢,川烏4錢,草烏4錢,遠志4錢,川椒3錢,當歸3錢,人參3錢。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
早、中、晚各服50-60丸,以好酒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腰骶痛前列腺炎慢性腎衰竭腎絲球腎炎全身酸痛

相同名稱方劑


透骨丸, 出處:《普濟方》卷一五四。 組成:針砂1兩,硇砂半兩。 主治:男女腰痛腳冷,婦人胎冷,小腸疼痛不止。

透骨丸, 出處:《仙拈集》卷一。 組成:蒼朮5錢,川烏4錢,草烏4錢,遠志4錢,川椒3錢,當歸3錢,人參3錢。 主治:渾身疼痛透骨。

透骨丸,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十四。 組成:乳香(别研)1兩,沒藥(别研)1兩,川烏頭(生,去皮臍)1兩,破故紙(瓦上炒香)1兩,晚蠶沙1兩,川芎1兩,荊芥穗1兩,海桐皮1兩,自然銅(火煅,醋淬)1兩,草烏頭(生,去皮臍)2兩,赤小豆1兩半。 主治:折撲傷損,閃肭筋骨,手足無力,四肢沉重。

透骨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八。 組成:附子1枚(重7錢者,面裹炮裂,去皮臍),麒麟竭30枚,白僵蠶(炮)30枚,地龍(白項者,炒)30枚,乾蠍(全者)30枚(炒),草烏頭(去皮)2兩半,五靈脂1兩,骨碎補(乾者,去毛)1兩,麻黃(去根節)1兩(以上9味同爲末),龍腦半錢,麝香半錢,丹砂1分,水銀1分,消石1分,甜消1分,朴硝1分,馬牙消1分,乳香1分,沒藥1分(以上10味同研細)。 主治:風腳軟,不能行步。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