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粉代散
FEN DAI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醫略六書》卷二十二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極寒 (0.11)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粉代散是一種常見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外感風寒、風熱、或者痰濕等病症。其中輕粉的使用具有重要意義。輕粉是由鉛丹研磨而成,其化學成分主要是亞鉛和硫酸鈣,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
輕粉在粉代散中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首先,它能夠促進機體的發汗功能,幫助排除體內的風寒或濕邪,有效改善感冒或過敏症狀。其次,輕粉具有抗炎作用,能減輕因外感所引起的喉嚨痛、咳嗽等不適。此外,輕粉還能夠幫助調理脾胃,促進消化,減少因寒邪引起的腸胃不適。
總之,輕粉在粉代散中的組成,是為了充分發揮其解表散寒、清熱解毒的效果,使方劑能夠更有效地應對各類外感疾病。使用時需注意其劑量,以避免可能的副作用。
粉代散中含有代赭石,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平肝潛陽: 代赭石味苦甘,性寒,入肝經,具有鎮靜安神、平肝潛陽的功效。粉代散主治眩暈、頭痛、耳鳴、心悸等肝陽上亢證,而代赭石正是針對這些症狀的關鍵藥物,能夠起到平息肝陽、鎮定神經的作用。
- 化痰止嘔: 代赭石兼具化痰止嘔的功效。粉代散中常與其他化痰藥物配合使用,能有效緩解痰多、噁心嘔吐等症狀,進一步增強整體療效。
粉代散中包含白礬,主要基於其燥濕止癢和解毒殺蟲的功效。
白礬性寒,味酸澀,入脾、胃經,具有收斂止瀉、燥濕止癢、解毒殺蟲等作用。在粉代散中,白礬主要用於治療濕疹、皮膚瘙癢等症。由於濕疹、皮膚瘙癢多由濕熱蘊結或蟲毒浸淫所致,而白礬的燥濕止癢和解毒殺蟲作用,恰好可以清熱燥濕,殺蟲止癢,達到治療目的。此外,白礬亦可收斂潰瘍,有助於傷口癒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粉代散」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粉代散」主治「氣逆痰壅,病癇脈弦者」,此證屬中醫「痰濁上擾、肝風內動」範疇,其病機關鍵在於:
- 氣逆痰壅:痰濁阻滯氣機,上壅胸膈甚至蒙蔽清竅,可能出現胸悶氣促、喉中痰鳴、神識昏蒙等症狀。
- 病癇脈弦:「病癇」指癲癇或類似抽搐發作之證;「脈弦」提示肝氣亢盛或痰阻絡脈,結合痰壅病機,可推斷為「風痰擾神」所致的痙厥抽搐。
傳統功效推斷:
本方以墜痰降逆、平肝熄風為主,通過化痰鎮墜之力,使痰濁下行、氣機得降,從而緩解風痰上擾引起的癇證發作。
組成藥物邏輯與治療原理
代赭石(煅)
- 性味:苦甘寒,質重沉降。
- 作用:
- 重鎮降逆:主入肝、心經,善降上逆之氣(如噯氣、嘔吐、喘逆),尤適肝陽亢盛或痰隨氣升之證。
- 平肝潛陽:針對「脈弦」之肝風內動,可協同止痙。
- 涼血止血(此處非主要用途)。
- 用量特點:全方占比最大(三兩),為君藥,奠定「降氣墜痰」基調。
白礬(明礬)
- 性味:酸澀寒,具強烈收斂燥濕之性。
- 作用:
- 化痰開閉:能化頑痰、老痰,尤其風痰熱痰壅塞時,可滌痰通竅。
- 收斂固脫:輔助防止痰涎上湧,但過量可能抑遏氣機(需配伍代赭石疏解)。
- 配伍意義:與代赭石一降一斂,共消痰壅。
輕粉(氯化亞汞,Hg₂Cl₂)
- 性味:辛寒,有大毒,外用為主,內服極慎。
- 作用:
- 劫痰逐水:古法用於痰涎壅盛、二便閉結之實證,強行祛痰滌垢。
- 殺蟲攻毒(此處非主要用途)。
- 配伍邏輯:借其峻烈之性,助代赭石、白礬速祛頑痰,但須嚴格控量(三錢,遠低於前兩藥)。
全方配伍思維與治療原理
降痰與化痰並行:
代赭石重鎮引痰下行,白礬燥濕斂痰,輕粉攻逐痰涎,三者形成「降-化-逐」合力,針對痰濁膠結、氣機上逆之病機。標本兼顧:
- 治標:急則治其痰壅,通過沉降峻藥緩解癇證發作。
- 潛在治本:代赭石平肝可調「脈弦」之本,但全方偏攻邪,未必滋養肝腎。
毒性與療效平衡:
輕粉雖毒,但配伍大量代赭石(吸附毒性?)、白礬(固護黏膜?),且米飲送服(顧護胃氣),體現「以毒攻痰」的古法思維。
潛在應用延伸
此方思路類似「治痰三寶」(礞石滾痰丸、白金丸、控涎丹)等峻劑,但更側重「氣逆」而非純痰熱。若痰涎湧盛兼見氣促、抽搐,或可視為古代急症鎮痙方案。然其組方峻烈,需嚴格辨明實證方可投用。
傳統服藥法
輕粉3錢,代赭3兩(煅),白礬3兩。
上為散。
每服3錢,米飲調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使用時應慎重。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粉代散, 出處:《醫略六書》卷二十二。 組成:輕粉3錢,代赭3兩(煅),白礬3兩。 主治:氣逆痰壅,病癇脈弦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