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癬藥

FENG XUAN YAO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青囊秘傳》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2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3%
胃經 20%
脾經 15%
腎經 10%
大腸經 10%
肺經 8%
心經 4%
小腸經 2%
膀胱經 2%
膽經 2%
肝經
胃經
脾經
腎經
大腸經
肺經
心經
小腸經
膀胱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風癬藥」方劑中加入「羅漢松根皮」,主要原因有二:

  1. 祛風止癢: 羅漢松根皮性味苦寒,具有清熱解毒、祛風止癢之功效。風癬多由風邪侵襲肌膚而發,導致瘙癢難忍,羅漢松根皮可有效祛除風邪,緩解瘙癢。
  2. 活血化瘀: 羅漢松根皮亦有活血化瘀之效,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營養,有助於修復受損的皮膚,進一步減輕風癬的症狀。

故羅漢松根皮加入「風癬藥」方劑中,可起到祛風止癢、活血化瘀,雙重功效,有助於治療風癬。

「風癬藥」中加入「白癬皮」,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祛風止癢:白癬皮性寒涼,具有清熱解毒、祛風止癢的功效。對於風熱引起的皮膚病,如濕疹、癬症等,白癬皮能有效清熱解毒,止癢止痛,緩解症狀。
  2. 殺菌止癢:白癬皮中含有抗菌成分,能抑制真菌生長,對於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皮膚病,如腳癬、手癬等,白癬皮能有效殺滅真菌,改善皮膚病症。

風癬藥中加入海桐皮,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1. 清熱解毒,殺蟲止癢: 海桐皮性寒,味苦,入肝、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殺蟲止癢的功效。對於風癬所引起的皮膚紅腫、瘙癢、丘疹等症狀,海桐皮能起到抑菌消炎、止癢止痛的作用,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狀。
  2. 祛風止癢,活血化瘀: 海桐皮還具有一定的祛風止癢、活血化瘀功效。風癬常因風邪入侵,導致血脈瘀阻,引起皮膚瘙癢。海桐皮能疏風解表,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環,從而減輕瘙癢,促進皮膚修復。

風癬藥中加入天南星,主要基於其祛風止癢殺蟲止癢的功效。

天南星性溫,味辛,入肺、脾經,具有燥濕化痰、祛風止癢、散結消腫等功效。對於風癬所致的皮膚瘙癢、紅腫、丘疹等症狀,天南星能溫經散寒,驅散風邪,止癢止痛。同時,天南星也具有一定的殺蟲作用,可抑制寄生蟲的生長繁殖,進一步減輕風癬引起的皮膚病變。

因此,在風癬藥方中加入天南星,可以有效地緩解症狀,促進癒合,是治療風癬的常用藥材。

風癬藥中包含馬錢子,其原因主要有二:

一、 驅風止癢:馬錢子性溫,味苦,具有祛風止癢之效,可針對風癬所致的皮膚瘙癢、紅腫、脫屑等症狀,起到緩解作用。

二、 活血通絡:馬錢子入肝經,具有活血通絡之功,可改善風癬所致的局部血液循環不暢,促進皮膚組織修復。

然而,馬錢子屬劇毒藥物,需在醫師指導下使用,不可自行服用。

檳榔在中藥方劑中被用作風癬藥的組成成分,原因主要在於其特有的藥理特性和對皮膚病的治療效果。檳榔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利濕祛風的功效,這些特性使其在治療風癬等皮膚病時能有效減少炎症和癢感。此外,檳榔中的活性成分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增強局部免疫力,有助於改善因風癬引起的皮膚狀況。檳榔還能提升人體對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對於消除皮膚癬癢及發炎有顯著助益。由於風癬的成因通常與風、濕及熱等有關,檳榔作為中藥方劑中的一部分,能有效協同其他藥材共同發揮作用,達到清熱解毒、舒緩癢感的效果。因此,檳榔在風癬藥方中的應用,充分體現了中醫藥的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重要性。

風癬藥中包含硫磺,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殺菌止癢: 硫磺具有殺菌作用,能抑制真菌、細菌的生長,有助於治療風癬引起的皮膚感染,如疥瘡、體癬等。同時,硫磺還具有消炎止癢的功效,能緩解風癬引起的皮膚瘙癢症狀。
  2. 疏風解毒: 中醫認為,風癬是由於風邪外侵,客於肌膚,導致皮膚瘙癢、紅腫、脫屑等症狀。硫磺性寒,具有疏風解毒的功效,能驅散風邪,解除毒素,從而達到治療風癬的目的。

在中醫藥中,風癬是由外邪侵襲而引起的皮膚病,常伴有瘙癢、紅疹等症狀。雄黃作為風癬藥方中的一個成分,其主要成分是二硫化砷(As2S2),具有很強的殺菌和殺蟲作用。其獨特的化學結構使其能夠有效抑制多種致病菌和真菌的生長,從而減輕風癬相關的炎症和癢感。

此外,雄黃還具備解毒和消腫的功效,對於因風癬引起的皮膚紅腫,能達到較好的緩解效果。在中醫理論中,雄黃性寒味苦,能清熱解毒,適合用於熱毒蕭條所致的皮膚病,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排出體內的邪氣。

然而,使用雄黃必須謹慎,因其含有砷,過量可能對身體造成傷害。故在中藥方劑的調配過程中,需遵循專業醫師的指導,以確保安全有效。整體而言,雄黃在風癬的藥方中,既能治標又能治本,是一種重要的藥材。

風癬藥中加入吳茱萸,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藥性:

  1. 溫經止癢: 吳茱萸性溫,味辛,入肝、脾經,具有溫經散寒、止癢止痛之效。對於因風寒濕邪侵襲而引起的皮膚瘙癢、紅腫、脫屑等風癬症狀,吳茱萸可溫經散寒,驅散邪氣,達到止癢效果。
  2. 殺蟲止癢: 吳茱萸還具有殺蟲止癢的作用,對於因蟲咬或真菌感染引起的皮膚病,吳茱萸能起到殺滅病菌,止癢止痛的作用。

總之,吳茱萸在風癬藥中起到溫經散寒、止癢殺蟲的作用,有助於改善風癬症狀。

風癬藥中加入白笈,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祛風止癢:白笈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祛風止癢的功效。風癬多因風熱外襲,或濕熱內蘊所致,而白笈能清熱解毒,祛除風熱邪氣,並止癢止痛,有效改善風癬症狀。
  2. 殺蟲止癢,消腫生肌:白笈亦有殺蟲止癢,消腫生肌的作用。風癬常伴有蟲咬、潰瘍等情況,而白笈能殺滅蟲體,消退腫脹,促進傷口癒合,加速風癬的康復。

因此,白笈在風癬藥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有助於治療風癬。

風癬藥中包含苦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燥濕,殺蟲止癢:苦參性寒,味苦,入肺、脾、胃經,具有清熱燥濕、殺蟲止癢的功效。風癬多因濕熱蘊結,外感風邪,導致皮膚瘙癢、糜爛等症狀,而苦參可清熱燥濕,殺滅致病菌蟲,緩解瘙癢,促進傷口癒合。
  2. 治療風癬病證:苦參在治療風癬方面有豐富的臨牀經驗,其藥性與風癬病證相符。古籍中記載,苦參可治療風濕性皮膚病、濕疹、皮膚瘙癢等,與風癬病症相似,因此成為風癬藥中常用的藥材之一。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風癬藥」,處方組成為羅漢松根皮、白癬皮、海桐皮、天南星、馬錢子、檳榔、硫磺、雄黃、吳茱萸、白笈、苦參。這複方具有清熱燥濕、殺蟲止癢、消腫止痛、殺菌解毒等功效,主要用於頑固的風毒性陰囊溼疹。

羅漢松根皮性涼味苦,具有清熱燥濕、殺蟲止癢、消腫止痛等功效,可用於治療濕疹、皮炎、瘙癢等皮膚疾病。

白癬皮性涼味辛,具有燥濕、清熱瀉火、清熱解毒和止癢等功效,可用於治療濕熱瘡毒、瘡癤、疥癬等皮膚疾病。

海桐皮性溫味苦,具有驅蟲殺蟲、祛風除濕、溫筋活血、止痛、活血化瘀、化腐生肌、通經絡、散血等功效,可用於治療痢疾、蛔蟲病、肝吸蟲病、風濕性關節炎、跌打損傷、瘀血淤滯、血瘀經閉、血瘀性疼痛、瘡瘍、經門不利、經絡痛、瘕積瘀血、月經不調、痛經、閉經等多種疾病。

天南星性溫味辛,具有溫化寒痰、祛風除濕、止咳化痰、降氣、燥濕、利水消腫等功效,可用於治療寒痰阻肺引起的咳嗽、氣喘、胸悶;風濕痺痛、中風、癲癇、破傷風;各種咳喘痰多、痰難咯出之症;胸悶、脹氣、食積不化;風濕性關節炎、痛風、腳氣病等濕熱病症;水腫、淋閉、瘡腫、癰疽等症。

馬錢子性苦味寒,具有止血、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消食化積、散結、利水消腫、通經絡、外用、通絡止痛、散結消腫、解毒等功效,可用於治療各種出血症狀,如咯血、便血、子宮出血等,也可用於治療濕熱下注引起的帶下色黃、陰腫陰癢,以及濕疹、皮膚瘙癢等症狀。

檳榔性苦味辛,具有驅蟲殺蟲、降氣除煩、消食化積、利水消腫等功效,可用於治療絛蟲、鉤蟲、蛔蟲、繞蟲、薑片蟲等多種寄生蟲;祛除胃腸濕氣,調氣機而降;除煩解悶,祛除胸腹滿悶之氣;行胃腸之氣,消積、行滯;利水消腫,行氣通便,截瘧。

硫磺性溫味辛,具有清熱解毒、殺蟲止癢、補陽散寒、溫肺化痰、平喘止咳、通絡散結之功,可用於治療各種感染性疾病,如癰疽、疔瘡、瘡瘍、痢疾等,以及某些皮膚病,如濕疹、疥瘡等。此外,硫磺還能治療蟯蟲病,並有補陽散寒之效,可治療陰毒面色青、四肢逆冷、心躁腹痛、脾虛下白、脾胃虛冷等症。

雄黃性辛、溫有毒,歸心、肝經,具有止癢、清熱解毒、驅蟲殺蟲、解毒等功效,可用於治療皮膚瘙癢、蟲疥蟲癬、癰疽壞爛、諸瘡發毒、楊梅瘡等症狀。

吳茱萸具有補陽、止瀉、止嘔、理氣行氣、溫裡溫中五種傳統代功效,可用於治療寒痰阻肺引起的咳嗽、氣喘、胸悶;風濕痺痛、中風、癲癇、破傷風;各種咳喘痰多、痰難咯出之症;胸悶、脹氣、食積不化;風濕性關節炎、痛風、腳氣病等濕熱病症;水腫、淋閉、瘡腫、癰疽等症。

白笈性苦辛、氣寒,具有收斂止血、消腫生肌、活血化瘀、止血、化腐生肌等功效,可用於治療經期、創傷性出血。

苦參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燥濕、殺蟲止癢、清熱涼血、清熱利尿、生津止渴、利水消腫、清熱瀉火等功效,可用於治療各種寄生蟲感染導致的腹痛、腹瀉、便祕、貧血等疾病,以及熱毒血瘀引起的各種出血症狀,如咯血、便血、子宮出血等。此外,苦參也常被用於治療濕熱下注引起的帶下色黃、陰腫陰癢,以及濕疹、皮膚瘙癢等症狀。

總結:中藥方劑「風癬藥」是由羅漢松根皮、白癬皮、海桐皮、天南星、馬錢子、檳榔、硫磺、雄黃、吳茱萸、白笈、苦參組成,主要用於頑固的風毒性陰囊溼疹。各組成成分具有清熱燥濕、殺蟲止癢、消腫止痛、殺菌解毒等功效,相互配合,共同發揮治療作用。使用時應遵從醫師指示,不可自行服用。

傳統服藥法


土槿皮6兩,白鮮皮1兩,海桐皮1兩,生南星1兩,番木鱉(麻油拌炒,去皮)1兩,檳榔1兩,硫黃6兩,雄黃4錢,吳茱萸4錢,樟冰4錢,榆面2兩,白及1兩2錢,苦參1兩。
醋調稠,飯上蒸熟。
用藥水洗後,將此藥敷患處,隔1日換。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使用時應注意用量,並遵醫囑服用。

相關疾病


皮膚癬菌病(鼠蹊肛門周圍)

相同名稱方劑


風癬藥, 出處:《青囊秘傳》。 組成:土槿皮6兩,白鮮皮1兩,海桐皮1兩,生南星1兩,番木鱉(麻油拌炒,去皮)1兩,檳榔1兩,硫黃6兩,雄黃4錢,吳茱萸4錢,樟冰4錢,榆面2兩,白及1兩2錢,苦參1兩。 主治:頑風陰癬。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