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代五寶散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益血: 人參為補氣藥之首,性溫而補,能補益元氣、益氣生血。代五寶散中常配伍其他滋陰補血藥物,人參的加入可增強整體補氣益血之效,使氣血雙補,改善氣虛血虧所致的疲乏無力、面色蒼白、心悸氣短等症狀。
2. 扶正固本: 人參具有扶正固本的作用,能增強機體的抵抗力,有助於抵禦外邪入侵。代五寶散多用於體虛易感者,人參的加入能提升機體免疫力,減少疾病發生,達到扶正固本之效。
代五寶散是一種常見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補氣血、調理脾胃等。該方劑中包含輕粉,主要是因為輕粉具有輕身化痰、開鬱散結的功效。在中醫理論中,輕粉屬於輕藥,具有消散作用,常用於對抗因濕阻或痰凝所引起的各種症狀。
輕粉的加入有助於促進身體的代謝,減少體內的濕氣,進而支持其他成分的療效,達到更好的調理效果。此外,輕粉對脾胃的調理也能促進食慾,改善消化功能,這對於提升氣血的生成至關重要。
總的來說,輕粉在代五寶散中的使用,不僅能增強方劑的整體效果,還能協調各藥材之間的作用,使其更全面地適應不同體質的需求。這些因素使得輕粉成為該方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代五寶散中包含巴豆,主要因為其峻下逐瘀之效。巴豆性味辛熱,入脾、胃、大腸經,具有瀉下攻積、消腫散結的功效。在方中,它主要用於治療寒凝血瘀、積滯停滯等症狀,例如腹痛便祕、瘀血阻滯等。
巴豆性烈,具有毒性,不可隨意服用。在代五寶散中,其用量極為謹慎,需要與其他藥物配合,才能發揮其功效,且需要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使用。
「代五寶散」中加入冰片,主要是利用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
冰片性寒,味辛,能清熱瀉火、涼血止痛,對於熱毒所致的瘡瘍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具有顯著療效。此外,冰片還具有開竅醒神的作用,能治療昏迷、神志不清等症狀。
因此,在「代五寶散」中加入冰片,可以增強方劑的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功效,同時也能起到輔助醒神的作用,進一步提高治療效果。
代五寶散是一種典型的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括硃砂,主要是因為硃砂具有安神鎮靜、清心解毒的功效。在中醫理論中,心神安定與健康密切相關,當心神不寧、焦慮或煩躁時,往往會影響到整體的身體狀況。
硃砂的主要成分是硫化汞,具有獨特的藥理作用,可以調節神經系統,促進安定情緒。此外,硃砂還能夠清熱解毒,對於某些因熱邪引起的煩躁、失眠等症狀,具有一定的輔助療效。代五寶散以其多種藥材的相互配合,不僅能達到安神的目的,還能增強免疫力、改善脾胃消化等,整體調理身體,促進健康。
因此,將硃砂納入代五寶散的組成,不僅能增強方劑的療效,也是中醫藥理中重視情志調節的一個體現。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代五寶散」主治「結毒筋骨疼痛」,此處「結毒」指梅毒等性病或長期濕熱穢毒蘊積,深入筋骨所致的痛症。古代醫家認為此類毒邪滯留經絡,需以攻毒、通絡、止痛為法。方中輕粉、巴豆霜等峻烈之品,正為攻逐深伏之毒邪而設,輔以人參補氣扶正,調和峻藥之烈性。
組成與治療原理
- 輕粉(燒):辛寒有毒,外用殺蟲攻毒,內服可逐水通便,此處經燒製減其毒性,專攻筋骨鬱結之毒邪。
- 巴豆霜:辛熱大毒,瀉下冷積、逐痰通絡,去油成霜後毒性稍緩,取其「以毒攻毒」之效,開通結滯。
- 辰砂(硃砂):甘微寒,鎮心安神兼清熱解毒,緩和輕粉、巴豆之燥烈,並防毒邪上擾心神。
- 龍腦(冰片):辛香走竄,透達筋骨,引藥直達病所,兼清熱止痛。
- 人參:甘溫補氣,扶助正氣,既防攻伐太過,又助藥力推行。
全方邏輯
以輕粉、巴豆霜為君藥,峻攻結毒;辰砂、龍腦為臣,解毒鎮痛;人參為佐使,調和藥性。配伍上「峻毒+補益+引經」並用,體現「攻邪不傷正」之旨。劑型為糊丸(麻子大),土茯苓湯送服,因土茯苓擅解濕毒,能增強全方清利筋骨濕熱之效。
此方反映古代「以毒攻毒」的療毒思路,針對頑固性結毒疼痛,藥性雖峻,但通過配伍與製法(如燒製、去油、糊丸)調控毒性,集中藥力於筋骨病灶。
傳統服藥法
人參5分,輕粉(燒)5分,巴豆(霜)1錢,龍腦5釐,辰砂1錢。
上為極細末,糊為丸,如麻子大。
每服5丸,土茯苓湯送下,日3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小孩、體弱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代五寶散, 出處:《黴癧新書》引田安亭方。 組成:人參5分,輕粉(燒)5分,巴豆(霜)1錢,龍腦5厘,辰砂1錢。 主治:結毒筋骨疼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