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自槐子丸

明自槐子丸

MING ZI HUAI ZI W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2

寒性指數

38

熱/寒比例

極寒 (0.05)

複方歸經比例

大腸經 20%
心經 20%
肝經 20%
胃經 20%
膽經 10%
脾經 10%
大腸經
心經
肝經
胃經
膽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明自槐子丸中包含槐角,其原因主要有二:

一、槐角性寒,味苦,入肝、大腸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止血之效。槐角對於腸胃熱盛、痔瘡出血、便血等症狀有較好的治療效果,可與方劑中其他藥材協同作用,達到清熱涼血、止血止痛的目的。

二、槐角與方劑中的其他藥材,如地榆、黃柏等,具有相輔相成的作用,共同發揮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同時,槐角還可起到引導其他藥材藥力直達病竈的作用,提升方劑的療效。

明自槐子丸中包含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瀉火: 黃連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痢的功效。方劑中加入黃連,旨在清泄腸胃之熱,抑制腸道菌羣失衡,從而緩解腸炎、腹瀉等症狀。

2. 抑制菌羣過度繁殖: 黃連對多種細菌具有抑制作用,可以有效抑制腸道內致病菌的過度繁殖,減少其對腸道的刺激,有助於恢復腸道菌羣平衡,促進腸道功能恢復。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明自槐子丸之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眼熱目暗」,乃指眼部有熱感、視物昏暗不清之症,屬中醫「目赤昏矇」範疇。古代醫家認為,此症多因肝經鬱熱上擾目竅,或陰虛火旺、燻灼眼絡所致,臨床可見目紅澀痛、視物模糊,兼見口苦咽乾等症狀。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藥味解析

    • 槐子(2兩)
      性味苦寒,入肝、大腸經,傳統用於清瀉肝火、涼血明目。《名醫別錄》載其「主明目,除熱淚」,現代研究亦顯示其含蘆丁等成分,能改善微循環,減輕眼部充血。
    • 黃連(去須,2兩)
      性味苦寒,入心、肝、胃經,長於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本草綱目》言其「治目痛眥傷」,善清心肝火毒,現代藥理證實其具抗菌消炎作用,可緩解眼部炎症。
  2. 配伍邏輯

    • 清熱瀉火為主:二藥皆苦寒沉降,槐子偏走肝經以涼血明目,黃連偏清心肝實火,合而直折上炎之火勢,火退則目自明。
    • 標本兼顧:眼熱為標,內火為本。槐子除目絡之鬱熱以治標,黃連瀉臟腑之火以治本,共奏清火明目之效。
  3. 劑型設計

    • 煉蜜為丸,緩和藥性苦寒傷胃,兼取其甘緩上行之力,助藥效持久作用於目。
    • 食後及臨臥服之,順應氣血循行於目之規律(暮則血歸肝),增強藥效。

三、可能的延伸應用
此方結構簡練,若見肝火上炎之急性結膜炎、瞼緣炎等,症見目赤腫痛、分泌物黃稠者,或可加車前子、夏枯草以增強清利之效;若兼陰虛,可佐枸杞、菊花滋陰明目。然需辨證施治,非熱證不宜。

總結:明自槐子丸以瀉火明目為核心,藥簡力專,體現中醫「熱者寒之」「火鬱發之」的治療思路,契合古代對「眼熱目暗」的病理認知。

傳統服藥法


槐子2兩,黃連(去須)2兩。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20丸,食後以溫漿水送下,夜臨臥再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