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犀角塗方
XI JIAO TU F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濟總錄》卷一四九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20
熱/寒比例
極寒 (0.05)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16%
肝經 16%
胃經 16%
大腸經 16%
肺經 16%
腎經 16%
心經
肝經
胃經
大腸經
肺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犀角塗方中包含犀角,主要原因有二:
- 傳統觀念: 傳統中醫認為犀角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鎮驚安神等功效,可用於治療熱病、中暑、出血、神志不清等症狀。古代醫學缺乏科學驗證,且以動物性藥材為珍貴,故將犀角列為重要藥材。
- 藥理作用: 現代研究發現,犀角中含有角蛋白、膽固醇等成分,具有一定的抗炎、抗菌、抗病毒作用。然而,這些作用並非獨特,其他藥物也能達到相同效果,且犀角來源稀少,瀕臨絕種,因此不應再使用於藥方。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犀角塗方之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主治「射工毒」。射工為古代所指之毒蟲或瘴毒(如《諸病源候論》載其「含沙射影」,引發皮膚腫痛、潰爛或寒熱),或泛指山嵐瘴氣、蟲蛇之毒。犀角性寒涼,傳統認知可清熱解毒、涼血定驚,故外塗或內服以解其毒。組成與邏輯推理
- 犀角:
性味鹹寒,主入心、肝經,古醫籍載其能「解百毒」「辟瘴癘」。外塗可直接作用於毒邪所中之處,清熱涼血以消腫止痛;內服則引藥入血分,清解深層熱毒。- 外用法:水磨成糊狀,利用其物理性黏附與藥性滲透,阻截毒素擴散。
- 內服法:研末配麝香,增強行散透毒之效,麝香辛香走竄,協同犀角引藥力速達病所。
- 麝香(內服配伍):
辛溫通行十二經,能「開竅醒神,活血散結」,與犀角寒溫相佐,既制其寒凝之弊,又助解毒藥力透達周身。
- 犀角:
治療原理推論
此方結合內外治法:- 外治:犀角局部塗敷,直接清解表皮或淺層毒素,抑制熱毒腐肉成瘡。
- 內治:犀角與麝香共研內服,一清一散,針對毒素入血或內攻臟腑之勢,涼血解毒的同時輔以辛散透發,使邪有出路。
總結:本方以犀角為核心,外塗內服雙向截毒,配伍麝香調節藥性走向,體現古代「解毒需兼透散」的治療思路,適用於毒性偏熱、病勢急驟之證。
傳統服藥法
犀角不拘多少。
上以水磨,塗所中處。又取為細末,與麝香同研,每服一錢匕,水調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犀角塗方,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四九。 組成:犀角不拘多少。 主治:射工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