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瀝磨犀角飲子

竹瀝磨犀角飲子

ZHU LI MO XI JIAO YIN ZI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26

熱/寒比例

極寒 (0.04)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0%
心經 20%
肝經 20%
肺經 20%
大腸經 10%
腎經 10%
胃經
心經
肝經
肺經
大腸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竹瀝磨犀角飲子] 中加入[竹瀝],主要原因有二:

一、清熱解毒: 竹瀝性寒,味甘,入心、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止咳化痰的功效。犀角亦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作用。二者相合,可增強清熱解毒之力,用於治療熱毒熾盛所致的各種疾病。

二、化解犀角毒性: 犀角性寒,味苦,入心、肝、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但其性偏寒,且有毒性。竹瀝性寒,味甘,能解毒,化解犀角的寒性及毒性,使藥效更安全有效。

「竹瀝磨犀角飲子」方劑中的「犀角」主要因其具備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

犀角性寒,味苦鹹,入心、肝經。其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能有效治療熱毒攻心、神昏譫語、斑疹發熱、咽喉腫痛等病症。同時,犀角也具有涼血止血的功效,能治療熱毒所致的吐血、衄血、便血等症。

由於犀角的藥效顯著,在古代醫學中被廣泛應用,但因其屬於瀕危物種,目前已被列為保護動物,禁止使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方劑「竹瀝磨犀角飲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主治小兒因心熱引起的驚悸、精神恍惚、眠卧不安,以及瘡痘(如天花、水痘等)導致的煩熱躁動。其病機核心在於「心熱擾神」,具體表現:

  1. 心熱驚悸:小兒心火亢盛,內擾心神,出現易驚、心悸等症。
  2. 精神恍惚:心主神明,熱邪上擾,則神志不寧、注意力渙散。
  3. 眠卧不安:心火亢盛,陽不入陰,導致夜間煩躁難眠。
  4. 瘡痘煩熱多躁:熱毒鬱於肌表,內傳心經,加劇煩熱躁動。

二、組成與治療原理

本方僅兩味藥,配伍精簡,直扣「心熱」病機:

  1. 竹瀝(2合)

    • 性味功效:甘寒,清熱化痰、透絡開竅。
    • 作用
      • 清心肺之熱,化解熱痰(小兒熱病易夾痰擾神)。
      • 其性滑利,能引熱下行,助心神安定。
  2. 犀角(今多以水牛角替代)

    • 性味功效:苦鹹寒,清心涼血、解毒定驚。
    • 作用
      • 直清心經實火,針對驚悸、煩躁等神志症狀。
      • 涼血解毒,對瘡痘熱毒有透解之效。
    • 特殊用法:搗碎後以竹瀝磨汁,意在增強藥力溶解,使犀角精華與竹瀝相協,迅速發揮清心透熱之功。

三、配伍邏輯與治療原理

  • 清熱與引熱並行:竹瀝清熱兼導熱下行,犀角專清心火,二者一透一降,共解心經鬱熱。
  • 痰熱同治:小兒「心熱」常夾痰濁(如熱病後痰蒙神竅),竹瀝化痰通絡,犀角開竅醒神,標本兼顧。
  • 劑型設計:磨汁服用,取其藥性迅捷,適合小兒急症(如驚風、痘瘡熱盛),符合「治上焦如羽」的輕清思路。

此方體現中醫「清心寧神」之法,尤重熱邪與神志的關聯,通過簡潔配伍直折火勢,恢復心神清明。

傳統服藥法


竹瀝2合,犀角。上藥,搗犀角,於竹瀝內磨令濃。
量兒大小,分減服之,日3-4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妄想狀態

相同名稱方劑


竹瀝磨犀角飲子, 出處:《聖惠》卷八十三。 組成:竹瀝2合,犀角。 主治:小兒心熱驚悸,精神恍惚,眠卧不安;瘡痘煩熱多躁。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