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枝飲

柏枝飲

BAI ZHI YI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28

熱/寒比例

極寒 (0.04)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2%
胃經 22%
肝經 11%
大腸經 11%
肺經 11%
腎經 11%
脾經 11%
心經
胃經
肝經
大腸經
肺經
腎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柏枝飲中加入蓮藕,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一、清熱解毒:蓮藕性寒,味甘,入心、脾經,具有清熱生津、涼血止血、健脾開胃的功效。柏枝飲以清熱解毒為主,加入蓮藕可增強其清熱解毒之效,並能緩解藥物可能引起的燥熱之感。

二、滋陰潤燥:蓮藕富含水分,可滋陰潤燥,使藥性不至於過於燥烈。柏枝飲中可能含有較為燥熱的藥材,添加蓮藕可平衡藥性,避免過於燥熱,使藥物更易於服用。

柏枝飲的組成中確實包含犀角,這在古方中並不罕見,其原因主要有二:

  1. 藥性之強: 犀角性寒,味苦鹹,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鎮驚安神等功效。古人認為其藥性強勁,可應對一些急重病症,例如熱病高燒、神志昏迷、血熱妄行等,在當時醫療條件有限的情況下,犀角被視為救急之藥。
  2. 稀有珍貴: 犀角自古以來就因稀有而珍貴,被視為珍貴藥材,其價值與療效成正比。在古代,醫藥界更傾向於使用稀有珍貴的藥材來治療嚴重的疾病,這也導致犀角被廣泛應用於醫藥領域。

然而,現代社會已意識到犀牛的保護重要性,犀角的藥用價值也已得到重新審視。現在,柏枝飲中已不再使用犀角,而是使用其他藥材來代替其功效,例如羚羊角、水牛角等。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柏枝飲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久嗽氣逆,面目浮腫,吐血衄血」,核心病機為肺熱陰傷,血熱妄行,導致氣逆不降、血溢絡外。

  1. 久嗽氣逆:久咳耗傷肺陰,肺失肅降,氣逆於上而生咳喘。
  2. 面目浮腫:肺氣壅滯,宣降失常,水液停聚頭面(肺主通調水道)。
  3. 吐血衄血:肺熱熾盛,灼傷血絡;或陰虛火旺,迫血妄行,致上竅出血。

此方兼顧清熱止血、潤肺止咳,標本同治。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乾柏枝(側柏葉)

  • 性味歸經:苦澀微寒,入肺、肝、大腸經。
  • 作用
    • 涼血止血:直接清肺肝熱邪,治吐血、衄血。
    • 止咳化痰:側柏葉古方多用於肺熱咳嗽,如《百一選方》治咳血。
    • 兼能利水:輔助緩解浮腫(《本草匯言》載其「利水道」)。

2. 乾藕節

  • 性味歸經:甘澀平,入肺、胃、肝經。
  • 作用
    • 收斂止血:止血不留瘀,適用於咳血、衄血。
    • 養陰生津:甘平之性可潤肺陰,助緩解久嗽陰傷。

3. 加味配伍(白芍、犀角汁)

  • 白芍
    • 柔肝斂陰:助平肝肺氣逆,緩解咳嗽氣逆。
    • 養血和營:協同止血,防血熱耗傷陰血。
  • 犀角(現多用水牛角代)
    • 清熱涼血:針對血熱熾盛之吐血衄血,瀉火解毒力強。

4. 蜂蜜調服

  • 潤肺止咳:緩解久嗽肺燥。
  • 和藥護胃:減輕寒涼藥對中焦的刺激。

三、全方治療原理

  1. 清熱涼血以止血:柏枝、藕節(或犀角)直折血熱,固絡止血。
  2. 潤肺降氣以止咳:柏枝止咳,蜂蜜潤燥,白芍斂肺平肝,共調氣機。
  3. 標本兼顧:止血治標,清熱養陰治本,尤適陰虛血熱之久咳出血。

此方簡潔,側重肺肝二臟,以「清、潤、收」為法,體現中醫「熱者寒之」「急則治標」的辯證思路。

傳統服藥法


乾柏枝、乾藕節(1方加白芍、犀角汁同服)。
上為末。
入蜜,沸湯調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胃腸出血全身性水腫牙齦出血吐血

相同名稱方劑


柏枝飲, 出處:《幼科折衷》卷上。 組成:乾柏枝、乾藕節(1方加白芍、犀角汁同服)。 主治:久嗽氣逆,面目浮腫,吐血衄血。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