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犀皮湯中加入半夏,主要是利用其 燥濕化痰 和 降逆止嘔 的功效。
半夏味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化痰止嘔、燥濕止瀉等作用。犀皮湯主要用於治療痰濕阻肺引起的咳嗽、胸悶、氣喘等症狀,半夏可以 化解痰濕, 使氣道通暢,緩解咳嗽和氣喘。 此外,半夏還能 降逆止嘔,對於痰濕阻滯胃氣引起的噁心嘔吐,也有輔助治療作用。因此,半夏的加入可以 增強犀皮湯的化痰止咳、降逆止嘔功效,更有效地治療相關病症。
犀皮湯中加入沉香,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 溫腎助陽,行氣止痛:沉香性溫,入腎、脾經,具有溫腎助陽、行氣止痛之效。犀皮湯主治腎虛陽痿、腰膝痠軟、寒濕凝滯所致的疼痛等症狀,沉香可溫補腎陽,促進氣血運行,緩解疼痛,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 芳香開竅,化濕醒脾:沉香具芳香開竅之功,能開通經絡,化解濕氣,醒脾健胃。犀皮湯中常加入其他化濕利水藥物,沉香的加入可增強藥物化濕醒脾的效果,提高藥效。
犀皮湯中加入生薑,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解毒緩和: 犀皮性寒,可治療熱毒瘡瘍,但同時也可能造成脾胃虛寒。生薑性溫,可中和犀皮的寒性,避免損傷脾胃,緩和藥性,使藥物更易於吸收。
- 調和氣血: 生薑具有溫中散寒、和胃止嘔的作用,可調節氣血運行,促進藥效發揮,使犀皮更有效地治療熱毒瘡瘍。此外,生薑還能增強人體抵抗力,幫助機體更快地恢復健康。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犀皮湯】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髭發乾澀」,目的在潤澤鬚髮,使其柔軟易長。古代認為髭鬚毛髮乾枯、糾結難理,與津液不濡、風燥或氣血不暢有關。方中以藥物煎湯外洗,直接作用於毛髮與皮膚,改善局部氣血津液運行,達到滋潤效果。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小麥麩(2兩半)
- 性味甘涼,質地輕柔,含油脂與營養成分,能潤澤肌膚與毛髮。外用以物理性吸附油脂汙垢,同時形成保護膜,減少毛髮摩擦損傷,改善乾澀。
半夏(1兩,湯洗去滑)
- 辛溫燥濕,傳統用於化痰散結。此處外用取其「去滑」特性,可能用於清除毛囊周圍多餘油脂或分泌物(如皮脂堆積),疏通毛竅,助後續藥力吸收。
沈香末(半兩)
- 芳香辛散,能行氣通絡,促進局部氣血運行。其香氣可附著毛髮,兼具芳香化濁之效,間接改善毛囊營養供應。
生薑(1兩,連皮用)
- 辛溫發散,煎湯外用可刺激皮膚微循環,增加毛囊血流,促進毛髮生長。生薑皮兼有利水之性,或助於清除頭皮濕滯。
三、配伍邏輯與外治機理
- 潤燥結合:小麥麩滋潤為主,佐以半夏清除毛竅障礙,生薑與沈香推動藥力,形成「通-潤」並行之效。
- 局部作用:煎湯外洗直接作用於毛髮與皮膚,利用藥液的溫熱與成分軟化角質,清理堵塞,使毛髮獲濡養而柔順易長。
- 龍、麝少許:後入的龍腦(冰片)、麝香增強透皮吸收,其辛香走竄之性助藥力深入毛根,同時賦予芳香之氣。
結論
此方以外治法調理髭髮,結合「去滯(半夏)+行氣(沈香、生薑)+滋潤(小麥麩)」的配伍思路,改善乾澀問題。其原理在於疏通毛竅、促進局部氣血,並直接補充毛髮所需潤澤,反映古代「外治調形」的實用思想。
傳統服藥法
小麥麩2兩半,半夏(湯洗7次去滑,銼)1兩,沈香末(半兩),生薑1兩(和皮用,細切)。
令髭鬓潤澤,柔軟易長。
上都用藥水2碗,加生薑同煎3兩沸,生絹濾去滓,取清汁,入龍、麝少許攪勻。
洗髭鬓。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不宜服用。
- 本方服用後可能會出現口乾、便秘等副作用,如有不適,請及時停藥並諮詢醫生。
相同名稱方劑
犀皮湯, 出處:《禦藥院方》卷八。 組成:小麥麸2兩半,半夏(湯洗7次去滑,銼)1兩,沉香末(半兩),生薑1兩(和皮用,細切)。 主治:令髭鬢潤澤,柔軟易長。主治:髭鬢乾澀。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