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散

五味散

WU WEI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9

寒性指數

27

熱/寒比例

(0.33)

複方歸經比例

膀胱經 22%
腎經 22%
肺經 22%
大腸經 11%
胃經 11%
心經 11%
膀胱經
腎經
肺經
大腸經
胃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五味散中包含五味子,主要原因有二:

  1. 五味子性酸甘,入肺、腎經,具有斂肺止咳、滋腎固精之效。五味散為治肺虛久咳、腎虛喘促之方,五味子可補肺腎之氣,固護元氣,使肺氣復旺,腎氣充盈,從而達到止咳平喘之效。
  2. 五味子味酸甘,可收斂肺氣,固澀腎精,並能生津止渴,潤肺止咳。五味散中常配伍其他清熱潤肺、止咳化痰藥物,五味子可協同其他藥物,增強止咳化痰、滋陰潤肺之功效,使療效更佳。

五味散中加入滑石,主要原因有二:

一、清熱利濕:滑石性寒滑,入膀胱經,具有清熱利濕、通淋止痛的功效。五味散主治濕熱下注,小便不利,可見滑石能有效清除濕熱,通暢小便。

二、利水滲濕:滑石具有利水滲濕的作用,能將體內過多的水分排出體外,減輕水腫,改善濕熱引起的各種症狀,如口渴、小便赤澀、尿頻等。

因此,滑石在五味散方劑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協同其他藥物共同發揮清熱利濕、利水滲濕的功效,達到治療濕熱下注的臨牀目的。

五味散方中包含黃柏,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燥濕:黃柏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效。五味散主治濕熱蘊結,症見口苦咽乾、小便短赤、脘腹脹痛等,黃柏可有效清熱燥濕,去除濕熱之邪。
  2. 利濕退黃:黃柏善於利濕退黃,對於濕熱所致的黃疸,具有較好的療效。五味散中常與其他清熱利濕藥物配伍,如茵陳蒿、梔子等,共同發揮利濕退黃的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五味散】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根據古籍記載,五味散的主要適應症為「口舌瘡」,即口腔或舌部生瘡,表現為紅腫疼痛、潰瘍糜爛等症狀。此證多因心脾積熱、濕熱上蒸或陰虛火旺所致,治療當以清熱解毒、收斂生肌、燥濕斂瘡為主。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藥物組成與性味功效
藥材性味歸經傳統功效
五味子酸、甘、溫;歸肺、腎、心經收斂固澀、益氣生津、斂瘡生肌。
滑石(飛)甘、淡、寒;歸膀胱、肺、胃經清熱解暑、利水滲濕、收濕斂瘡。
黃柏(蜜炙)苦、寒;歸腎、膀胱經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療瘡斂瘡。
2. 配伍原理與方義
  • 清熱解毒與燥濕
    方中黃柏苦寒,為清下焦濕熱要藥,尤其蜜炙後減其苦寒之性,兼能潤燥,適用於口舌潰瘍;滑石寒涼清熱,兼能利濕,使濕熱從小便而解,二者合用以清熱燥濕、解毒療瘡。
  • 收斂生肌與固護創面
    五味子酸收,具收斂作用,能促進潰瘍癒合,防止瘡面進一步糜爛,同時甘溫益氣,緩解黃柏、滑石過於寒涼之弊。
  • 協同增效
    三藥等分配伍,寒溫並用,清熱不傷正,收斂不留邪,共奏「清熱解毒、收斂生肌、燥濕斂瘡」之效,針對口舌瘡的熱毒濕鬱病機。
3. 可能作用機轉推論
  • 抗炎抑菌:黃柏含小檗鹼,滑石含硅酸鎂,二者均具抗菌抗炎作用,可抑制口腔病原微生物。
  • 保護黏膜:五味子中的有機酸能收縮血管、減少滲出,滑石粉可吸附創面滲液,形成保護層。
  • 調節免疫:五味子多糖可能促進局部免疫修復,加速潰瘍癒合。
4. 適用證型推廣

除傳統「口舌瘡」外,此方或可延伸應用於:

  • 復發性口腔潰瘍(屬濕熱或虛火上炎者)。
  • 小兒鵝口瘡(濕熱蘊結所致)。
  • 輕度舌炎、牙齦腫痛伴滲出者。

三、總結

五味散以簡潔配伍,融合「清、燥、收」三大治則,體現中醫「標本兼治」思路:黃柏、滑石清熱燥濕治其本(濕熱毒邪),五味子收斂生肌治其標(瘡面糜爛)。其組方邏輯嚴謹,符合傳統「熱者寒之」「酸收斂瘡」的治療原則,為治療口舌瘡的外用良方。

傳統服藥法


五味子、滑石(飛)、黃柏(蜜炙)各等分。
上為末。
搽瘡上。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五味散性寒,體質虛寒者慎用。
  • 五味散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舌頭痛舌上出血舌體表面潰破

相同名稱方劑


五味散, 出處:《醫統》卷六十三。 組成:五味子、滑石(飛)、黃柏(蜜炙)各等分。 主治:口舌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