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菟丸
NIU TU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雜病源流犀燭》卷二十七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熱 (2.33)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牛菟丸方劑中包含川牛膝,主要原因在於川牛膝的藥性與功效能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以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
川牛膝具有活血通絡、利尿消腫、引血下行的功效。其性溫、味苦酸,入肝、腎經。在牛菟丸中,川牛膝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利尿排泄,並將藥力引導至下焦,與其他藥材共同作用,達到治療目的。例如,牛菟丸常用於治療腎虛腰痛,而川牛膝的引血下行作用可以幫助其他藥材更有效地補腎壯腰。
牛菟丸是一種常見的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菟蕬子。菟蕬子(Cuscuta chinensis),通常用於中醫中被認為具有補腎、益精、強壯身體的功效。這種藥材主要用於治療腎虛引起的症狀,如腰痛、乏力、耳鳴等。
菟蕬子含有豐富的生物活性成分,能夠促進腎臟功能,增進精氣的生成,從而提高身體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此外,它還有助於改善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對提升體力和性功能有良好效果。
在牛菟丸的方劑中,菟蕬子的引入有助於強化方劑的補腎效果,使其能更有效地針對腎虛問題,達到調理全身的目標。結合其他成分,可以形成一個協同增效的方劑,對於治療相關疾病具有更好的療效和安全性。此方劑的設計充分考慮到各種藥材之間的相互配合,使得其臨牀應用更具靈活性和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牛菟丸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腰膝疼痛,或頑麻無力」,屬中醫「痹證」「痿證」範疇,其病機多與肝腎不足、筋骨失養,或風寒濕邪阻滯經絡相關。腰為腎之府,膝為筋之會,肝主筋、腎主骨,肝腎虛損則腰膝失於濡養,氣血不暢則痛,經絡閉阻則麻而無力。牛菟丸以酒為引,溫通經脈,助藥力直達下焦,針對虛實夾雜之證,兼具補益與通絡之效。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牛膝(1兩)
- 藥性:苦酸平,歸肝、腎經。
- 作用:
- 補肝腎:強筋骨,治腰膝酸軟。
- 活血通絡:利關節,祛風濕,針對瘀血或濕滯之疼痛麻木。
- 引藥下行:其性下行,專注下焦病證。
菟絲子(1兩)
- 藥性:辛甘平,歸肝、腎、脾經。
- 作用:
- 補腎益精:溫而不燥,固精縮尿,填髓強骨。
- 養肝明目:肝主筋,益肝則筋得所養,緩解頑麻。
- 健脾助運:間接化生氣血,濡養肢體。
配伍邏輯
- 相須為用:牛膝偏通,菟絲子偏補,一通一補,共奏「補肝腎、強筋骨、通血絡」之效。
- 酒製增效:
- 浸泡:酒行藥勢,激發藥物溫通之性。
- 煮糊為丸:酒糊助藥力黏滯緩釋,延長作用。
- 酒送服:加強溫經活血,直達病所。
治療原理
此方以「肝腎同調」為核心,透過補益精血、疏通經絡,改善腰膝局部氣血循環。適用於:
- 虛證:肝腎虧虛所致腰膝酸軟無力。
- 實證:兼夾風寒濕邪或瘀血,導致疼痛麻木。
全方簡約而力專,體現中醫「異病同治」思想,凡下焦肝腎失調或經絡不利者,皆可宗此調治。
傳統服藥法
牛膝1兩,菟絲子1兩。
同入銀器內,酒浸1寸5分,曬為末,將原酒煮糊為丸。
空心酒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牛菟丸, 出處:《雜病源流犀燭》卷二十七。 組成:牛膝1兩,菟絲子1兩。 主治:腰膝疼痛,或頑麻無力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