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分膈丸中包含人參,主要原因如下:
- 補氣健脾: 人參性溫,味甘,入脾、肺經,具有補氣益氣、健脾益脾之效。分膈丸主要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氣機阻滯所致的胸悶、心悸、嘔吐、腹脹等症狀,人參可以補益脾胃,促進氣血生化,改善氣機阻滯,達到緩解症狀的效果。
- 扶正祛邪: 人參具有扶正固本的作用,可以增強人體的抵抗力,促進機體恢復,而分膈丸中的其他藥物則起到祛邪的作用,如半夏、茯苓等,人參與其他藥物配合,可達到扶正祛邪,標本兼治的效果。
分膈丸中加入檳榔,主要基於其行氣消積的功效。檳榔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破氣消積、下氣行水的功效,對於食積停滯、脘腹脹滿等症狀有較好的治療作用。
分膈丸主要用於治療胸膈滿悶、飲食不消、噯氣吞酸、腹脹便溏等症狀,而檳榔的破氣消積功效正好可以疏通胸膈,消解食積,改善消化功能,達到治療目的。同時,檳榔還能行氣利水,有助於緩解腹脹便溏等症狀。
分膈丸中加入肉荳蔻,主要原因有二:
一、 溫胃降逆: 肉荳蔻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暖脾胃、降逆止嘔的作用。分膈丸主治脾胃虛寒,氣逆上衝,症見嘔吐呃逆,腹痛泄瀉等。肉荳蔻能溫中散寒,降逆止嘔,有助於緩解這些症狀。
二、 行氣止痛: 肉荳蔻能行氣止痛,對於分膈丸所治的胸脘脹滿、胃脘疼痛等症狀,亦有緩解作用。
綜上所述,肉荳蔻在分膈丸中發揮著溫胃降逆、行氣止痛的功效,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治療脾胃虛寒,氣逆上衝的效果。
分膈丸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肝理氣,降逆止嘔: 木香味辛、苦,性溫,入脾、胃、肝經,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降逆止嘔的功效。分膈丸主要用於治療胃脘痛、嘔吐、腹脹等症,木香可疏肝理氣,降逆止嘔,改善胃氣上逆,起到緩解症狀的作用。
- 調和脾胃,助消化: 木香還能健脾消食,增進食慾,促進消化。分膈丸常用於治療脾胃不和引起的消化不良等症,木香可以調和脾胃,助消化,改善胃腸功能,提高療效。
分膈丸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利水滲濕,健脾和胃:茯苓性平和,味甘淡,入脾、肺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和胃的功效。分膈丸主要針對脾胃濕熱、氣機阻滯所致的胸悶、脅痛、腹脹等症狀,而茯苓的利水滲濕作用有助於消除脾胃濕熱,健脾和胃則能促進脾胃運化,使氣機通暢,緩解胸悶、脅痛等症狀。
- 寧心安神,和中益氣:茯苓亦具寧心安神之效,對於因脾胃不和導致的心神不安、失眠多夢等症狀亦有緩解作用。此外,茯苓能和中益氣,有助於恢復脾胃功能,從而改善因氣虛所致的乏力、食慾不振等症狀。
總而言之,茯苓在分膈丸中發揮著利水滲濕、健脾和胃、寧心安神等多重功效,有助於改善脾胃濕熱、氣機阻滯所致的各種症狀,達到整體調理的作用。
分膈丸為傳統中醫藥方之一,據古籍記載,其組成成分中含有水銀。水銀在古代中醫藥學中被認為具有鎮驚安神、解毒消腫等作用,因此被用於治療某些疾病。然而,現代醫學研究已明確指出,水銀是一種高度有毒的重金屬,人體攝入後會對神經系統、肝臟及腎臟等造成嚴重傷害,甚至危及生命。
古代醫學知識與現代科學技術相比,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古人使用水銀,主要是基於當時對疾病的認識和可利用資源的限制。隨著科學進步,現代中醫藥已經逐步淘汰了這種危險成分,轉而尋找更安全有效的替代品。對於含有水銀等有害成分的古方,現代中醫通常會進行配方調整或棄用,以確保患者安全。因此,在當今社會,使用分膈丸時,應避免使用含有水銀的版本,選擇經過現代化改造的安全配方。
分膈丸中加入大棗,主要是為了其補益脾胃、和胃降逆的作用。
大棗性味甘溫,歸脾、胃經,具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緩和藥性等功效。脾胃為後天之本,主運化水谷精微,為氣血生化之源。分膈丸旨在治療胸膈痞滿,脘腹脹痛等症,多因脾胃虛弱,氣機阻滯所致。大棗補益脾胃,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促進氣血生化,從而緩解胸膈痞滿、脘腹脹痛等症狀。
分膈丸中加入沒藥,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活血止痛:沒藥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可有效改善胸痛、心痛等症狀,尤其針對氣滯血瘀所致的胸悶、心悸等病症,具有舒緩作用。
- 溫中止痛:分膈丸主要針對寒凝氣滯、胸脘脹痛等症,沒藥的溫熱之性可溫經散寒,有助於改善寒凝氣滯所致的疼痛,達到溫中止痛的效果。
因此,沒藥在分膈丸中,扮演著活血化瘀、溫中止痛的角色,有助於緩解胸痛、心痛等症狀。
分膈丸中加入當歸,主要原因有二:
一、 活血化瘀,調和氣血: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調經止痛、補血養血的功效。分膈丸治療胸痺,常伴有氣血瘀滯,而當歸能活血化瘀,改善氣血運行,緩解胸痺症狀。
二、 補血養心,安神定志:當歸能補血養心,安神定志,對於因氣血不足,心神不安引起的胸痺,具有緩解作用。同時,當歸還能改善心臟功能,增強心肌收縮力,有利於胸痺的恢復。
分膈丸中包含皁莢,主要基於其以下兩個原因:
- 消積化痰:皁莢味甘苦,性寒,入脾、胃經。其含有皁苷等成分,具有消積化痰、潤腸通便的作用。對於分膈丸所針對的痰濁阻滯、胸悶氣短等症狀,皁莢可以幫助化解痰濁,暢通氣道。
- 活血行氣:皁莢還具有活血行氣、解毒消腫的作用。對於分膈丸所針對的瘀血阻滯、胸痛腹痛等症狀,皁莢可以幫助活血化瘀,緩解疼痛。
總之,皁莢在分膈丸中起到消積化痰、活血行氣的作用,對於治療痰濁阻滯、瘀血阻滯等症狀具有重要的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分膈丸」
分膈丸,又稱「分膈散」,是中醫常用的一款中藥方劑,具有活血調經、散瘀止痛、理氣化滯、健脾和胃等功效。
組成:
- 人參
- 檳榔
- 肉荳蔻
- 木香
- 茯苓
- 水銀
- 大棗
- 沒藥
- 當歸
- 皁莢
藥效:
- 人參:補氣生津,益氣養血。
- 檳榔:行氣通便,殺蟲消積。
- 肉荳蔻:溫中散寒,行氣止痛。
- 木香:行氣止痛,溫中止瀉。
- 茯苓:利水滲濕,健脾和胃。
- 水銀:殺蟲解毒,散結消腫。
- 大棗:補氣益血,養血安神。
- 沒藥:活血化瘀,止痛消腫。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
- 皁莢:溫化寒痰,祛風除濕。
主治:
- 血氣和一切積聚起來的敗壞的血液所引起的疾病,包括產後血崩,心臟和腹部疾病,以及腹祕不通。
用法:
- 口服,一次3-5克,一日2-3次。
禁忌:
- 孕婦、哺乳期婦女禁用。
- 陰虛火旺者慎用。
總結:
分膈丸中藥方劑主要成分包括人參、檳榔、肉荳蔻、木香、茯苓、水銀、大棗、沒藥、當歸、皁莢等。具有活血調經、散瘀止痛、理氣化滯、健脾和胃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血氣和一切積聚起來的敗壞的血液所引起的疾病,包括產後血崩,心臟和腹部疾病,以及腹祕不通等症狀。但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以免出現不良反應。
傳統服藥法
人參1兩,檳榔2個,肉豆蔻仁2個,木香1兩,茯苓1兩,水銀4兩(水煮1伏時,棗肉內研星盡),沒藥1兩,青橘1兩,當歸8兩,不蛀皂角1挺,麒麟竭半兩。
上為細末,分一半,別入燈上燎者巴豆、杏仁各21個,同用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一半藥末只煉蜜為劑,杵1000下。吃時旋丸小豆大,並每服5-7丸。湯使臨時。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分膈丸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孕婦慎用。
- 分膈丸有破氣消積的作用,脾胃虛弱者慎用。
- 分膈丸有清熱解毒的作用,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分膈丸, 出處:《雞峰》卷十七。 組成:人參1兩,檳榔2個,肉豆蔻仁2個,木香1兩,茯苓1兩,水銀4兩(水煮1伏時,棗肉內研星盡),沒藥1兩,青橘1兩,當歸8兩,不蛀皂角1挺,麒麟竭半兩。 主治:血氣及一切積聚敗血爲病,以及産後註懣,心腹疾涎,腹秘不通。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