茴香烏藥湯

HUI XIANG WU YAO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1

寒性指數

6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18%
脾經 17%
肝經 16%
胃經 15%
肺經 8%
膀胱經 7%
心經 5%
大腸經 3%
心包經 2%
三焦經 2%
膽經 2%
腎經
脾經
肝經
胃經
肺經
膀胱經
心經
大腸經
心包經
三焦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茴香烏藥湯中加入茴香,主要有以下兩大原因:

  1. 溫中散寒,理氣止痛:茴香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理氣止痛之效。對於寒凝氣滯所致的脘腹冷痛、消化不良等症狀,茴香能溫中散寒,促進消化,緩解疼痛。
  2. 協同烏藥,增強療效:烏藥性溫,味辛、苦,入肝、脾經,具有理氣止痛、溫中止瀉之效。茴香與烏藥配伍,互相協同,增強溫中散寒、理氣止痛的功效,治療效果更佳。

茴香烏藥湯中包含烏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止痛:烏藥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具有行氣止痛、溫中止痛的功效。其氣味芳香,能疏肝理氣,散寒止痛,對於因氣滯血瘀、寒凝氣滯所致的腹痛、胃痛、疝氣、痛經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2. 配合茴香功效:茴香味辛、甘,性溫,入脾、胃經,同樣具有行氣止痛、溫中散寒的功效。烏藥與茴香搭配,相輔相成,增強理氣止痛、溫中散寒的功效,對於寒凝氣滯、肝氣鬱結所致的腹痛、胃痛等症狀療效更佳。

茴香烏藥湯中加入吳茱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止痛: 吳茱萸性溫,入肝、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痛之功效。對於寒邪客胃、脘腹冷痛、嘔吐泄瀉等症狀,吳茱萸可溫暖脾胃,驅散寒邪,達到止痛的效果。
  2. 助茴香、烏藥行氣止痛: 茴香、烏藥均具有行氣止痛的功效,與吳茱萸合用,可加強其行氣止痛之效,並溫暖脾胃,促進氣血運行,更有效地緩解疼痛。

茴香烏藥湯中加入補骨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散寒,助烏藥行氣止痛: 補骨脂性溫,味辛,入脾、腎經,具有溫腎壯陽、散寒止痛的功效。與烏藥配伍,可增強烏藥溫陽散寒、行氣止痛的效力,尤其適用於寒凝氣滯所致的腹痛、胃痛、痛經等症狀。
  2. 溫脾止瀉,協茴香理氣消脹: 補骨脂亦能溫脾止瀉,與茴香配伍,可加強理氣消脹、止痛止瀉的作用。此組合尤其適用於寒邪客脾所致的腹痛、腹瀉等症狀。

茴香烏藥湯中包含萆薢,主要原因有二:

  1. 利水滲濕: 萆薢味甘淡性平,入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消腫止痛的功效。此方以茴香、烏藥等溫散寒濕,萆薢則助其利水滲濕,將體內寒濕排出,達到溫腎止痛的目的。
  2. 通絡止痛: 萆薢兼具通絡止痛之效,可舒筋活絡,緩解寒濕所致的疼痛。與方中烏藥、茴香等藥物協同作用,增強通絡止痛的效果,緩解腰膝痠痛、肢體麻木等症狀。

茴香烏藥湯中加入木瓜,主要考慮以下兩點:

1. 疏肝理氣,消食化滯: 木瓜味甘性平,入脾、胃經,具有消食化積、疏肝理氣的功效。與茴香、烏藥等藥材配伍,可加強理氣止痛,消食化滯的功效,有助於緩解肝氣鬱結、脾胃不和引起的胸腹脹痛、消化不良等症狀。

2. 促進藥物吸收: 木瓜富含蛋白酶,可以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質,促進藥物的吸收和利用,提升藥效。在茴香烏藥湯中加入木瓜,可以促進其他藥材的有效成分被人體吸收,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茴香烏藥湯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止痛: 木香味辛、苦,性溫,入脾、胃、大腸經,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的功效。與茴香、烏藥等藥材搭配,可共同疏肝理氣,緩解疼痛,尤其適用於肝胃氣滯、胸腹脹痛等症。
  2. 健脾消食: 木香也能健脾消食,促進消化吸收,幫助脾胃運化。與茴香、烏藥等藥材協同作用,可改善食積不化、脘腹脹滿等症狀,有助於整體調理脾胃功能。

茴香烏藥湯中加入砂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和胃:砂仁味辛溫,具有行氣化濕、溫中止痛的功效。其與茴香、烏藥等藥物共同作用,可溫和脾胃,促進消化,緩解氣滯、腹脹、疼痛等症狀。
  2. 增強藥效:砂仁氣味芳香,能引導藥力直達病所。與茴香、烏藥等藥物配伍,可增強藥效,使藥力更有效地發揮作用。

總體而言,砂仁的加入,不僅有助於理氣和胃,還可增強藥效,使茴香烏藥湯的療效更為顯著。

茴香烏藥湯為一經典中醫方劑,旨在溫腎散寒、行氣止痛。其中,荔枝核作為一味重要成分,其性溫、味甘微苦,歸肝、腎經,擅長行氣散結、溫腎助陽。荔枝核內含豐富的植物固醇及抗氧化物質,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因寒凝氣滯所致的各種疼痛,如疝氣、脹痛等症狀。與方中其他藥材如小茴香、烏藥相輔相成,共同增強溫腎散寒、行氣止痛之效。荔枝核的加入,使得茴香烏藥湯更適合用於治療下焦虛寒、氣機不暢所導致的腹部脹痛、疝痛等病證,充分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的原則。

主治功效


茴香烏藥湯

茴香烏藥湯,中藥方劑,主治疝氣病剛開始受寒邪侵襲,或寒濕同時侵襲,還沒積聚成熱的。

組成

茴香、烏藥、吳茱萸、補骨脂、萆薢、木瓜、木香、砂仁、荔枝核。

茴香

性溫味甘,歸脾、胃、肝、腎四經。具有溫裡溫中、理氣行氣、驅蟲殺蟲、補腎壯陽、疏肝解鬱、活絡止痛、健脾益氣等功效。茴香常用於治療消化不良、脘腹脹滿、噁心嘔吐、泄瀉腹痛、寒疝腹痛、睾丸偏墜、少腹冷痛、陽痿、早洩、遺精、肝氣鬱滯、脅肋疼痛、腰痛、小腸氣等症。

烏藥

性溫、味辛、苦,入脾胃、腎經,具有理氣行氣、補陽、行氣止痛、散寒止咳、消腫散結、祛痰等功效。可調理七情鬱結、氣血凝停、霍亂吐瀉、痰食稽留、寒凝氣滯的小腸疝氣、少腹引控睾丸而痛、偏墜腫痛、痛經、寒邪侵犯肺臟、肺氣失宣、乳腺炎、瘰癘等證。

吳茱萸

具有補陽、止瀉、止嘔、理氣行氣、溫裡溫中五種傳統代功效。吳茱萸辛散苦泄,性熱祛寒,能散肝經之寒邪,解肝氣之鬱滯,溫經散寒,溫脾益腎、助陽止瀉。吳茱萸還能溫中散寒,降逆止嘔,調中止瀉、散寒止痛,溫中散寒、降逆止嘔、止痛。

補骨脂

具有補陽、補氣、止瀉和健脾胃等多種傳統代功效。它可以刺激腎上腺皮質分泌激素,增加陽氣能量,起到補陽作用。此外,其富含營養成分,能促進能量合成,增強免疫,補充營養,從而補氣。補骨脂還含有生物鹼類物質,可以刺激腸道運動,促進蠕動,止瀉。另外,它性溫,味苦、辛,入脾、腎經,具有健脾益氣、溫腎壯陽的功效。

萆薢

具有祛風除濕、活絡止痛、利水滲濕、利尿、解毒等功效。祛風除濕方面,可治療風濕頑痺、腰膝疼痛、小便不利等症。活絡止痛方面,可治療風寒濕痺、腰背疼痛、中風失音等症。利水滲濕方面,可治療小便頻數、遺尿、小腸虛冷等症。利尿方面,可增加尿量和尿中鈉、氯、鉀的排出量。解毒方面,可降低小鼠血清中黃疸指數,減輕小鼠肝損傷。

木香

性溫、味辛,歸脾、胃、大腸經,具有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等功效。木香主要用於治療胸腹脹滿、嘔吐腹瀉、腹脹滿痛、脾胃不和、氣滯血瘀、濕熱瀉痢、裡急後重、脾虛食少、消化不良、風寒咳嗽、哮喘、情志不舒、鬱鬱寡歡等證狀。

木瓜

具有祛風除濕、平肝息風、強筋骨、通經絡等功效。具體來說,木瓜可以促進消化吸收,增強免疫力,滋潤皮膚,延緩衰老,促進鈣吸收,預防骨質疏鬆,幫助消化蛋白質,促進腸胃蠕動,提高人體免疫力,預防感冒、流感等疾病,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此外,木瓜蛋白酶可以幫助消化蛋白質,促進胃腸蠕動,幫助消化,木瓜含有維生素 A、C、E、鉀、鈣、磷、鐵等多種營養成分,有助於人體健康,並能夠通經絡、祛濕、治咳、止血、解熱等。

砂仁

性溫味辛,入脾、胃、腎經,具有燥濕、芳香化濕、理氣行氣、止瀉、安胎、健脾胃等傳統代功效。主治濕濁中阻、脘痞不飢、脾胃虛寒、嘔吐泄瀉、妊娠惡阻、胎動不安、腹瀉、腹部不適、氣滯妊娠惡阻、胎動不安、脾虛濕滯、中焦氣滯之證、胃脘脹滿、噁心嘔吐等症狀。它芳香健胃,增強胃腸蠕動,促進胃液分泌,緩解胃脘脹滿、噁心嘔吐等症狀。

荔枝核

具有補腎益精、澀腸固精、養心安神、補益氣血、生津止渴的功效。荔枝核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和礦物質,具有補腎益精、澀腸固精、養心安神、補益氣血、生津止渴等功效。荔枝核常用於治療腎虛精虧、遺精早洩、心悸失眠、氣血虛弱、口渴等症狀。荔枝核性溫,味甘,入心、脾、腎經。

總結

茴香烏藥湯,由茴香、烏藥、吳茱萸、補骨脂、萆薢、木瓜、木香、砂仁、荔枝核組成,具有溫裡溫中、理氣行氣、祛風除濕、補腎壯陽、活絡止痛、健脾胃等功效。主治疝氣病剛開始受寒邪侵襲,或寒濕同時侵襲,還沒積聚成熱的。

傳統服藥法


茴香(炒,研)錢許,烏藥2錢,吳茱萸(湯泡)3或5或7分,破故紙(炒,研)錢許,川萆薢5錢,木瓜2錢,木香錢許,砂仁錢許,荔枝核(炒,研)5錢。
或加豬胞(炙,研)錢許;痛引腰脊,加牛膝、杜仲;寒甚,可加肉桂5分至1錢;虛甚,可加人參。
亦可浸酒服。
鬱久成熱者,不宜服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性溫,孕婦慎用。
  • 本方有散寒止痛的作用,若患者有發熱、口渴、尿黃等熱象,則不宜使用。
  • 本方有理氣止痛的作用,若患者有腹脹、便溏等氣滯證象,則可配合使用。

相關疾病


腹股溝疝氣睪丸疼痛腫脹

相同名稱方劑


茴香烏藥湯, 出處:《顧松園醫鏡》卷十三。 組成:茴香(炒,研)錢許,烏藥2錢,吳茱萸(湯泡)3或5或7分,破故紙(炒,研)錢許,川萆薢5錢,木瓜2錢,木香錢許,砂仁錢許,荔枝核(炒,研)5錢。 主治:疝氣病初感寒邪或寒濕兼感,未鬱爲熱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