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昏厥復省湯」方劑中使用「玳瑁」,乃取其 鎮心安神 之效。玳瑁性寒,味甘鹹,入心經,具有 清熱解毒、平肝熄風、鎮驚安神 的功效。昏厥多因心神失守、氣血運行不暢所致,而玳瑁可通過 平息肝陽、鎮定心神,以恢復神志,緩解昏厥症狀。此外,玳瑁亦可 清熱解毒,有助於清除體內熱毒,改善昏厥患者的整體狀況。故此,玳瑁在「昏厥復省湯」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有助於患者迅速恢復意識,恢復正常生理功能。
昏厥復省湯中加入珍珠,乃取其鎮心安神、清熱解毒之效。珍珠性寒,味甘鹹,入心經,具有鎮定心神、平息躁動、清熱解毒之功效。
昏厥多由心神不寧、氣血虧虛、熱毒入侵等引起,而珍珠可針對這些病因進行調節,使其心神安定,氣血充盈,熱毒消散,從而達到治療昏厥的目的。
昏厥復省湯中加入麥門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滋陰生津,養心安神: 昏厥多由心氣不足,陰血虧虛所致,麥門冬味甘性寒,入心肺經,具有滋陰生津、養心安神之效。其能滋養心陰,緩解心悸、心慌、失眠等症狀,並補充津液,改善因津液虧損導致的口乾舌燥、昏厥等症狀。
- 配伍增效: 麥門冬與其他藥物配伍,可增強方劑的療效。例如,與生地黃、玄參等滋陰清熱藥物配合,可更有效地滋陰降火,改善因熱邪擾心導致的昏厥;與甘草、人參等補氣藥物配合,可起到益氣養心、扶正祛邪的作用。
昏厥復省湯中加入寒水石,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涼心:寒水石性寒,味甘鹹,入心經,能清心熱,除煩躁,對因心火亢盛、神識不清所致的昏厥有較好的效果。
2. 鎮驚安神:寒水石亦具有一定的鎮驚安神之效,可平息心神,緩解因驚恐、失神所致的昏厥症狀。
因此,昏厥復省湯中加入寒水石,可以起到清熱涼心、鎮驚安神之功效,對於治療因心火亢盛、神識不清、驚恐失神等引起的昏厥症狀有一定的療效。
昏厥復省湯中加入蛇含石,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
蛇含石,性寒味甘,入心、肝、脾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作用。昏厥多因心血不足、氣機逆亂所致,而蛇含石能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可改善心血不足,恢復心氣運化,從而使昏厥患者甦醒。
此外,蛇含石還有解毒消腫的功效,可緩解昏厥過程中可能伴隨的毒邪入侵、血瘀腫脹等症狀,進一步促進患者恢復。
昏厥復省湯中加入茯神,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安神定志:茯神性味甘平,入心、脾經,具有安神定志之效。昏厥多因心神不安、氣血虧虛所致,茯神能安神定志,使心神寧靜,氣血充盈,有助於恢復神志。
- 健脾益氣:茯神亦能健脾益氣,補中益氣。昏厥患者常伴有脾胃虛弱,氣血不足之症。茯神能健脾益氣,增強脾胃運化能力,使氣血生化充足,進一步改善昏厥症狀。
昏厥復省湯中加入天竹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開竅醒神: 天竹黃性寒,味苦,入心經,具有開竅醒神、清熱解毒的功效。昏厥多因心神失養、氣血不足、痰濁阻竅所致,而天竹黃能開竅醒神,使心神清明,恢復意識。
2. 清熱解毒: 昏厥亦可因熱毒入心、神昏不醒。天竹黃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能清除體內熱毒,改善神昏症狀。
因此,昏厥復省湯中加入天竹黃,可起到開竅醒神、清熱解毒的作用,有助於患者恢復意識,改善昏厥症狀。
昏厥復省湯中加入天南星,主要基於其醒神開竅的功效。
天南星性溫,味辛,入心、肺經,具有開竅醒神、祛痰止咳、散結消腫的功效。昏厥症狀常伴有神志昏迷、呼吸微弱、脈象微弱等表現,而天南星可通過開竅醒神,改善神志不清的狀況,同時也能促進呼吸通暢,恢復脈象。
此外,天南星還有化痰散結的作用,對於痰濁阻滯、氣機不利的情況也有改善效果。因此,在昏厥復省湯中加入天南星,有助於改善昏厥症狀,恢復患者意識。
昏厥復省湯中包含遠志,其原因主要在於遠志具有醒脾開竅之效。
昏厥多因心神失守,氣血運行不暢所致。遠志味甘性溫,入心經,能振奮心氣,開竅醒神,有助於改善心神不寧,提高意識水平。同時,遠志還具有益智安神的功效,可緩解昏厥後的精神疲憊,促進恢復。
因此,遠志在昏厥復省湯中起到振奮心氣,開竅醒神,益智安神的作用,有助於患者快速恢復意識和精神狀態。
昏厥復省湯中加入水菖蒲,主要基於其醒脾開竅、化痰開鬱的功效。
水菖蒲性溫,味辛,歸心、脾經,具有開竅醒神、化痰開鬱的作用。昏厥多因心脾氣血不足、痰濁阻竅、神志不清所致。水菖蒲能開竅醒神,通利心脾,化痰開鬱,使氣血流通,神志清醒,有助於患者恢復神志。
此外,水菖蒲還能增強心臟功能,改善血液循環,有助於緩解昏厥引起的頭昏腦脹、面色蒼白等症狀。因此,水菖蒲的加入,可有效改善患者昏厥的症狀,促進其恢復。
昏厥復省湯中加入磁石,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鎮心安神: 磁石性寒,味甘鹹,入心、肝經。其具有鎮心安神、平肝熄風之功效,可用於治療心神不安、驚悸失眠、眩暈耳鳴等症狀。昏厥患者多伴隨心神不寧、精神恍惚等表現,磁石可幫助安神定志,恢復神志清醒。
- 補益心氣: 磁石還具有補益心氣的作用,可以改善心臟功能,提高血液循環,為昏厥患者提供能量,促進其恢復。
總而言之,磁石在昏厥復省湯中發揮鎮心安神、補益心氣的功效,有助於患者快速恢復神志,達到治療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昏厥復省湯」主治「陰虛陽亢,心肝失養,熱鬱血分,氣火挾痰,上蒙清竅」所致之發作性昏厥。此病機可析為三層:
- 陰虛陽亢:肝腎陰虧,虛陽上浮,擾及心神,故見心悸怔忡、舌紅脈細數。
- 痰熱內蘊:氣火煉液成痰,痰熱膠結,阻塞竅絡,致胸悶、煩渴、苔薄而燥。
- 清竅被蒙:痰火挾肝風上衝,閉阻腦竅,發為昏厥尿遺,神不守舍則少寐。
此方融合「鎮肝息風、清心豁痰、滋陰安神」三法,契合《內經》「諸風掉眩,皆屬於肝」及丹溪「痰熱擾神」之論。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一、藥物配伍解析
金石重鎮,潛陽息風
- 珍珠母、玳瑁片、活磁石:質重沉降,直折肝陽上亢之勢。珍珠母兼清心肝之火;玳瑁解毒定驚,磁石引火歸元,共防陽亢風動致厥。
- 寒水石、蛇含石:寒水石清熱瀉火,蛇含石(代赭石類)鎮逆平衝,協同降泄氣火。
豁痰開竅,清心定驚
- 陳膽星、天竺黃:化痰熱而通絡,天竺黃尤善清心包痰熱。
- 遠志、乾菖蒲:辛開苦泄,遠志交通心腎,菖蒲化濕開竅,助痰熱從下而解。
- 白金丸(白礬、鬱金):解鬱化痰,專治痰阻心竅之昏瞀。
滋陰清熱,安神定志
- 辰麥冬:養心陰兼清虛熱,取「壯水制火」之意。
- 朱茯神:寧心安神,朱砂之重鎮加強定驚之力。
- 川雅連:少量清心瀉火,助麥冬解煩渴。
二、組方思路
本方以「標本兼治」為綱:
- 急治其標:以金石藥鎮壓浮陽,化痰藥開泄濁竅,防昏厥再發。
- 緩調其本:麥冬、茯神滋養心肝之陰,黃連清熱存陰,使陰復陽潛。
三、治療原理
- 截斷病勢:重鎮與豁痰並舉,遏制痰火風陽上衝之勢,迅速穩定神志。
- 調和臟腑:心肝同治,既瀉肝亢之火,又補心耗之陰,痰熱得化則竅絡自通。
- 預防復發:透過滋陰與化痰的長期調和,改善「陰虛-陽亢-痰生」的惡性循環。
此方結構嚴謹,針對「風、火、痰、虛」四端,體現中醫「異病同治」之妙,凡屬此病機者(如癲癇前兆、癔病性暈厥)皆可化裁應用。
傳統服藥法
玳瑁片3克,珍珠母30克(先下),辰麥冬9克,寒水石30克,蛇含石30克,朱茯神12克,天竺黃9克,陳膽星9克,川雅連2.4克,遠志肉4.5克,乾菖蒲4.5克,活磁石30克(先下),白金丸9克(吞服)。
平肝泄熱,鎮心定驚,佐以豁痰啓竅。
水煎服,每日1劑。
發作性昏厥:周某某,男,65歲,職員。患者以往有反復發作性意識喪失伴有尿失禁史。神經內科診斷為發作性昏厥。近兩月來昏厥兩次,發作時意識喪失,小便自遺,每次約1分鐘,自覺胸中痞悶,心悸怔仲,口渴欲飲,心煩少寐,舌紅苔薄,脈來細弦帶數。恙有痰熱內蘊,肝陽上亢,心陰不足,神不守捨之象。投以「昏厥復省湯」7劑後,昏厥頭暈未作。後隨證加減治療近兩月而停藥,隨訪年余未發。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清熱化痰、開竅醒神之功效,主治陰虛陽亢,心肝失養,熱鬱血分,氣火挾痰,上蒙清竅之發作性昏厥。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陰耗氣。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昏厥復省湯, 出處:《千家妙方》卷上引董漱六方。 組成:玳瑁片3g,珍珠母30g(先下),辰麥冬9g,寒水石30g,蛇含石30g,朱茯神12g,天竺黃9g,陳膽星9g,川雅連2.4g,遠志肉4.5g,乾菖蒲4.5g,活磁石30g(先下),白金丸9g(吞服)。 主治:平肝泄熱,鎮心定驚,佐以豁痰啓竅。主治:陰虛陽亢,心肝失養,熱鬱血分,氣火挾痰,上蒙清竅之發作性昏厥。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