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仁地黃湯

棗仁地黃湯

ZAO REN DI HUANG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會約》卷七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18.00)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8%
肝經 28%
脾經 15%
膽經 15%
腎經 12%
心經
肝經
脾經
膽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棗仁地黃湯中包含酸棗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養心安神,寧心安神: 酸棗仁味甘酸、性平,入心、脾經,具有養心安神、寧心安神之效。其能緩解心悸、失眠、多夢、心神不寧等症狀,與地黃湯中滋陰養血、清熱涼血的功效相輔相成,共同達到安神定志、改善睡眠的效果。
  2. 緩解肝腎陰虛: 酸棗仁亦有滋養肝腎的功效,可緩解肝腎陰虛所致的頭暈目眩、耳鳴、腰膝酸軟等症狀,與地黃湯中滋補肝腎的功效相呼應,共同達到滋陰補腎、改善肝腎功能的作用。

棗仁地黃湯中包含熟地黃,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補血,緩解心悸失眠:熟地黃為滋陰補血之要藥,能養血滋陰,填精益髓。棗仁則能安神定志,緩解心悸失眠。二者合用,可滋陰養血,安神定志,有效改善心悸失眠等症狀。
  2. 溫潤補腎,提高藥效:熟地黃性溫,能夠溫潤補腎,有助於促進腎氣運行,進而提高其他藥材的藥效。配合棗仁,更能發揮其安神定志之效,使藥效更加顯著。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棗仁地黃湯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心虛少血,煩躁不寐」,即因心血不足導致的心神失養狀態,表現為心悸不安、睡眠障礙(難以入睡或多夢易醒)、煩躁不安等症狀。中醫認為「心藏神」,心血充盈則神志安定;若心血虧虛,則心火偏亢,擾動心神而出現上述證候。

組成與功效分析

1. 棗仁(酸棗仁)

  • 性味歸經:甘酸平,入心、肝經
  • 功效:養心安神、斂汗生津
  • 作用:為本方主藥,針對「不寐」核心症狀。酸棗仁能補益肝血、寧心安神,尤其擅長治療虛煩不眠,《神農本草經》載其「主煩心不得眠」。

2. 熟地黃

  • 性味歸經:甘微溫,入肝、腎經
  • 功效:滋陰補血、益精填髓
  • 作用:補養陰血以治本。熟地黃為補血要藥,能滋腎水、養肝血,與酸棗仁協同滋養心肝之血,改善「心虛少血」的根本病機。

3. 米(粳米)

  • 性味歸經:甘平,入脾胃經
  • 功效:健脾和胃、益氣生津
  • 作用:作為載體煮粥,既能顧護脾胃以助藥力吸收,又能借穀氣資生化源,使陰血得補而不滋膩礙胃。

治療原理與配伍邏輯

  1. 標本兼治

    • 酸棗仁安神治標,直接緩解失眠煩躁;
    • 熟地黃補血治本,充盈心血以安心神;
    • 粳米健脾助運,確保血之化生有源。
  2. 五行相生
    方中熟地黃補腎水(腎屬水),酸棗仁養肝血(肝屬木),契合「水生木」的五行關係,通過滋腎養肝間接補益心血(心屬火),達到「水火既濟」的安神效果。

  3. 藥食同源
    以粥劑形式服用,溫和易吸收,尤其適合虛弱體質長期調理,體現「藥補不如食補」的傳統理念。

此方簡約而力專,針對陰血虧虛型失眠,展現中醫「養血安神」的經典治法。

傳統服藥法


棗仁1兩,熟地5錢,米2合。
煮粥食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棗仁地黃湯, 出處:《會約》卷七。 組成:棗仁1兩,熟地5錢,米2合。 主治:心虛少血,煩躁不寐。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