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黃黃芩散

雄黃黃芩散

XIONG HUANG HUANG QIN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3

寒性指數

12

熱/寒比例

偏熱 (1.92)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0%
胃經 18%
腎經 14%
心經 13%
脾經 9%
肺經 7%
大腸經 5%
膀胱經 4%
膽經 3%
心包經 2%
肝經
胃經
腎經
心經
脾經
肺經
大腸經
膀胱經
膽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5-09-06

方劑組成解釋

雄黃黃芩散中包含雄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解毒殺蟲: 雄黃性溫,味辛,歸肝、心經,具有解毒殺蟲之功效。對於外感熱毒、疔瘡腫毒、濕熱下注所致的皮膚病症,雄黃能有效清熱解毒,殺滅病菌。
  2. 燥濕止癢: 雄黃兼具燥濕止癢的作用,能有效治療濕疹、疥瘡等皮膚病症。與黃芩等藥物配合使用,可增強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因此,雄黃在雄黃黃芩散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對於治療皮膚病症具有顯著療效。

雄黃黃芩散中包含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燥濕:黃芩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效,可針對濕熱蘊結、內熱熾盛等症狀,與雄黃相輔相成,加強其清熱解毒之功。
  2. 抑菌止癢:黃芩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可抑制細菌和真菌的生長,並具有止癢消炎的功效,配合雄黃外用,可有效治療濕疹、皮炎等皮膚病,達到清熱解毒、止癢止痛的治療目的。

雄黃黃芩散中加入露蜂房,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露蜂房性涼,味甘,歸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配合雄黃、黃芩等藥物,可以加強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效果,用於治療熱毒蘊結、瘡瘍腫痛等症。
  2. 疏風散熱,止癢:露蜂房能疏風散熱,止癢,對於外感風熱引起的皮膚瘙癢、瘡瘍等症,可起到輔助治療作用。

雄黃黃芩散為一方兼具解毒與清熱功效之經典中藥方劑。其組成除名義上之雄黃與黃芩外,另涵納了鱉甲這一珍貴成分。鱉甲,性味鹹寒,歸肝、腎經,主入血分,擅長滋陰潛陽、軟堅散結。在雄黃黃芩散中,雄黃與黃芩共奏清熱解毒之效,而鱉甲則以其獨特之滋陰作用,協同調節人體陰陽平衡,防止因過度清熱解毒導致陰液損耗。此外,鱉甲還可增強方中藥物對肝腎疾病的治療效果,特別是對於伴有熱毒內盛、陰虛火旺之症狀者,更能彰顯其優勢。因此,鱉甲於雄黃黃芩散中的應用,不僅豐富了該方的療效層次,也體現了中醫藥學辨證施治、綜合調理之精髓。

雄黃黃芩散為一經典中藥方劑,其組成除雄黃與黃芩外,還包含茴香。茴香性溫味辛,歸脾、腎、胃經,具有行氣止痛、溫腎散寒之效。在方劑中,茴香主要用於調和藥性,增強整體療效。雄黃與黃芩皆屬寒涼之品,雄黃善解毒殺蟲,黃芩則清熱燥濕,二者合用可治皮膚癬癢、瘡瘍等症。然而,寒涼之藥易損傷脾胃,故加入溫性的茴香,以調和寒熱,保護脾胃功能,使藥力得以平穩發揮,達到清熱解毒而不傷正氣的目的。此外,茴香還能提升藥物的芳香性,促進藥物吸收,增強治療效果。

雄黃黃芩散中加入吳茱萸,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增強止痛消炎之效: 吳茱萸性溫,具有溫中散寒、止痛消炎的功效。配合雄黃、黃芩的清熱解毒,可以更好地治療因寒濕凝滯引起的疼痛,如牙痛、腹痛等。
  2. 協調藥性,增強療效: 吳茱萸的辛溫之性可以緩解黃芩的寒涼之性,避免藥性過寒,同時也能促進藥物流通,使藥效更好地發揮。

雄黃黃芩散中加入乾薑,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1. 溫中散寒: 雄黃黃芩散主要用於治療濕熱蘊結所致的皮膚病,乾薑辛溫,能溫中散寒,驅除體內寒濕,有助於促進藥物吸收,增強藥效。
  2. 調和藥性: 雄黃性寒,黃芩性苦寒,乾薑性溫,加入乾薑可以調和藥性,避免藥性過寒,減輕副作用,使藥物更加溫和有效。

總而言之,乾薑的加入,既能溫中散寒,又能調和藥性,使雄黃黃芩散的治療效果更加顯著。

雄黃黃芩散中加入花椒,主要是基於其辛溫散寒殺蟲止癢的藥性。

花椒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止痛、散寒除濕、殺蟲止癢之效。與雄黃、黃芩等藥材配合,可增強其驅除濕邪、殺蟲止癢的功效,更有效地治療濕熱蘊結、蟲毒作祟所致的皮膚病。

此外,花椒還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配合雄黃的解毒功效,有助於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組織修復,加速病症癒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雄黃黃芩散」主治「蜂漏」,此症因誤飲含蜂毒之水而起,初始發於頸部,形成多處相互連結的瘰癧(淋巴結腫大潰瘍),其病根在「脾」。古代醫家認為,「蜂漏」屬瘻管類疾患,與濕毒、熱毒蘊結脾胃,並上攻頸項相關。脾主運化水濕,若脾虛濕盛,復感蜂毒,則毒邪內蘊,化熱腐肉成膿,發為瘰癧潰瘍。此方外敷,旨在解毒排膿、斂瘡生肌。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雄黃:辛溫有毒,為解毒殺蟲要藥,直折蜂毒,兼能燥濕祛腐。
  2. 黃芩:苦寒清熱,瀉火解毒,與雄黃寒溫并用,制約毒性燥烈之性。
  3. 蜂房:甘平,以蜂之巢穴反治蜂毒,具攻毒消腫、祛風止痛之效。
  4. 鱉甲:鹹寒軟堅,散結消癥,針對瘰癧痰核之堅硬。
  5. 茴香、吳茱萸、乾薑、蜀椒:皆辛溫之品,溫通經絡、散寒止痛,助氣血運行以排毒,並反佐黃芩之寒涼,防瘡口冰伏難癒。

全方以「解毒為本,寒溫並行」:

  • 解毒:雄黃、蜂房直攻蜂毒;黃芩清熱解毒。
  • 散結:鱉甲軟堅,配合辛溫藥疏通氣血,化解瘰癧黏連。
  • 生肌:辛溫藥促進局部氣血流通,助瘡口癒合。

配伍特色
借蜂房「同氣相求」引藥達毒所,雄黃鎮毒為君,黃芩為佐;鱉甲與辛溫群藥共調氣血,既攻毒又防寒涼冰伏。此方外敷,使毒邪外透,符合「其在高者,引而越之」之理。

傳統服藥法


雄黃1兩,黃芩1兩,蜂房1具,鱉甲半兩,茴香半兩,吳茱萸半兩,乾薑半兩,蜀椒200枚。
上為細末。
敷瘡口上,1日1次,10日止。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1.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弱者慎用。
  2.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肝腎損害。
  3. 服用本方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油膩、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相同名稱方劑


雄黃黃芩散, 出處:《千金》卷二十三。 組成:雄黃1兩,黃芩1兩,蜂房1具,鱉甲半兩,茴香半兩,吳茱萸半兩,乾薑半兩,蜀椒200枚。 主治:飲有蜂毒之水,致成蜂漏。始發於頸,瘰癧三四處俱相連以潰,其根在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