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加味元冬湯中加入玄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涼血消腫: 玄參性寒,味甘苦,入心、肺、腎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的功效。元冬湯以滋陰潤燥為主,加入玄參可增強其清熱解毒之效,適用於熱毒熾盛、血分瘀熱等症狀。
- 增強滋陰降火功效: 玄參具有滋陰降火的作用,可與元冬湯中其他滋陰藥物,如生地、麥冬等,協同作用,更有效地滋陰降火,緩解因熱邪傷陰所致的口乾舌燥、咽喉腫痛等症狀。
加味元冬湯中加入丹參,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 活血化瘀,通經止痛:丹參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功效,能改善血液循環,消除瘀血,緩解疼痛。元冬湯原方以滋陰養血為主,加入丹參可以促進血液循環,使藥力更易到達病竈,提高療效。
- 涼血解毒,清熱除煩:丹參還具有涼血解毒、清熱除煩的功效,能降低體內熱毒,舒緩煩躁。加味元冬湯中加入丹參,可以有效緩解患者因陰虛火旺引起的口渴、心煩、失眠等症狀,增強整體療效。
加味元冬湯中加入麥門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滋陰潤肺:麥門冬性寒味甘,入肺、心經,具有滋陰潤肺、養胃生津之效。元冬湯本身以元冬為主,其滋陰之力較為單一,加入麥門冬可以加強滋陰潤肺的效果,並協同元冬改善肺燥、口渴、咳嗽等症狀。
- 緩解心悸失眠:麥門冬除了滋陰潤肺之外,還能養心安神,緩解心悸失眠等症狀。元冬湯常用於治療肺燥津傷,但同時伴有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症狀時,加入麥門冬可起到滋陰養心、安神定志的作用,更全面地改善患者的整體狀況。
加味元冬湯中加入五味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固護元氣,增強藥效: 元冬湯本身以滋陰潤肺為主,五味子味酸甘,性溫,入肺、腎經,具有收斂固澀、生津止渴、益氣補腎的作用。加入五味子可以補益元氣,固護肺腎,增強元冬湯的滋陰潤肺之效,提高治療效果。
二、協調藥性,防止副作用: 元冬湯中部分藥材偏寒涼,如麥冬、天花粉等,五味子的溫性可以中和其寒性,防止藥性過寒,避免出現腹痛、腹瀉等副作用,更利於患者接受。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加味元冬湯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心火爍肺」,症見口渴、舌無津液、唇裂喉乾,乃至失音。其病機核心為心火亢盛,上灼肺陰,導致肺津虧損、咽喉失潤。
- 心火爍肺:中醫理論中,心火過盛可刑剋肺金,火熱耗傷肺陰,使肺失清肅之職,津液不布。
- 口渴、唇裂、喉乾:肺陰不足,津液不能上承,故口舌咽喉乾燥;舌上無津、兩唇開裂為陰傷嚴重之象。
- 失音:肺為「聲音之門」,火灼陰傷致肺氣不宣,聲門失養,遂成「金破不鳴」之候。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君藥:元參(一兩)
- 性味苦鹹微寒,歸肺、胃、腎經,長於清熱涼血、養陰生津。
- 重用一兩,取其瀉心火(「元參乃樞機之劑,管領諸氣上下,清肅而不濁」《本草正》),兼潤肺燥,直折上炎之火,滋養肺腎之陰。
臣藥:麥冬(一兩)
- 甘微寒,潤肺養陰、益胃生津,為「治肺熱咳嗽、咽喉不利之要藥」(《珍珠囊》)。
- 與元參配伍,增強潤肺之力,共奏「金水相生」之效(肺陰得補,腎陰得滋),從根源上緩解津傷。
佐藥:丹參(三錢)
- 雖以活血化瘀著稱,但此方取其「涼血活血」之性,清心除煩(《本經》謂其「主心腹邪氣」)。
- 少量用之,助元參清解心火,防止火熱煉津成瘀,兼調血絡以助津液輸布。
使藥:北五味子(一錢)
- 酸溫斂肺生津,固護肺氣,防津液進一步耗散。
- 與麥冬相合,暗含「生脈散」之意,收斂浮越之氣,使津生而聲復。
全方配伍思路
- 瀉火與滋陰並重:元參、麥冬為主,清心火、潤肺燥;丹參助清火,五味子助斂津。
- 標本兼治:心火得降(治標),肺陰得復(治本),津液自生,咽喉得潤,聲音可出。
- 藥性協同:甘寒與酸斂並用,清而不伐,潤而不膩,契合「燥者濡之」「熱者寒之」之旨。
此方體現中醫「火鬱發之」與「津傷潤之」的結合,通過滋陰降火、金水相生,使火熄津回,諸症自癒。
傳統服藥法
元參1兩, 丹參3錢, 麥冬1兩, 北五味子1錢。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偏於滋陰,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聲音嘶啞口乾口渴
相同名稱方劑
加味元冬湯, 出處:《辨證錄》卷十。 組成:元參1兩,丹參3錢,麥冬1兩,北五味子1錢。 主治:心火g肺,口渴,舌上無津,兩唇開裂,喉中乾燥,遂致失音。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