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減甘草白豆蔻散方劑中包含白豆蔻,主要原因如下:
- 理氣消積: 白豆蔻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理氣消積、溫中止嘔的功效。方劑中使用白豆蔻,可以溫和脾胃,促進消化,緩解積滯所致的腹脹、腹痛、嘔吐等症狀。
- 化濕止嘔: 白豆蔻辛溫之性,能燥濕化痰,止嘔止瀉。方劑中加入白豆蔻,可有效祛除濕邪,緩解嘔吐,使脾胃功能恢復正常。
減甘草白豆蔻散方劑中含有厚朴,主要原因在於:
- 厚朴性味辛溫,具有燥濕化痰、行氣止痛的功效。與方劑中白豆蔻、茯苓等藥物共同作用,能有效治療脾胃濕阻所致的胸脘滿悶、食慾不振、腹脹、嘔吐等症狀。
- 厚朴能促進脾胃消化功能,增進食慾。白豆蔻溫脾和胃,減輕脾胃寒涼,厚朴則有助於促進脾胃運化,兩者相輔相成,共同達到健脾開胃之效。
減甘草白豆蔻散中包含白朮,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燥濕:白朮性溫味甘,具有健脾燥濕的功效,能增強脾胃運化功能,改善水濕停滯所致的腹脹、泄瀉等症狀。白豆蔻辛溫燥濕,亦能化濕止瀉,二者合用,可加強燥濕止瀉之效。
- 補氣升陽:白朮能補氣升陽,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減甘草白豆蔻散中加入白朮,可以提升整體方劑的補益作用,使藥效更為全面,更適合脾胃虛弱、氣虛乏力的患者。
減甘草白豆蔻散中加入沉香,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行氣止痛: 沉香性溫,味辛,入脾、胃、腎經,具有行氣止痛、溫中止嘔的功效。白豆蔻散主要用於治療脾胃氣滯、脘腹脹痛、嘔吐泄瀉等症。沉香能幫助白豆蔻散疏肝理氣、行氣止痛,促進脾胃運化,緩解脹痛和嘔吐等症狀。
- 溫腎助陽: 沉香還具有溫腎助陽的功效,對於脾腎陽虛、脘腹冷痛、嘔吐泄瀉等症狀也有輔助治療作用。白豆蔻散中加入沉香,可增強其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的效果,使治療更加全面。
總之,沉香在減甘草白豆蔻散中起著行氣止痛、溫腎助陽的作用,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達到治療脾胃氣滯、脘腹脹痛、嘔吐泄瀉等症的效果。
減甘草白豆蔻散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理氣燥濕:陳皮味辛性溫,具有理氣燥濕、化痰止咳的功效。白豆蔻性溫,能溫中止嘔,但其燥性較強,容易傷津耗氣。陳皮加入方中,可協調白豆蔻燥性,防止其過於傷津耗氣,同時也能促進氣機流通,利於濕邪排出。
- 和胃降逆:陳皮能理氣和胃,降逆止嘔。與白豆蔻、砂仁等藥物合用,可增強其降逆止嘔的效果,對於脾胃虛弱、氣逆上衝所致的嘔吐、呃逆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緩解作用。
主治功效
減甘草白豆蔻散主治功效分析
古籍來源: 《御藥院方》| 許國禎
主治: 脾胃虛寒,氣痞胸膈,不思飲食。
組成: 白豆蔻仁,厚朴(生薑制),白朮,沉香,陳皮(各等分)
方劑分析:
本方主治脾胃虛寒,氣機阻滯所致的胸膈痞滿,食慾不振。其治療原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溫中散寒,健脾益胃: 方中白豆蔻仁辛溫芳香,能溫中散寒,行氣和胃,為君藥。白朮甘溫,補脾益氣,燥濕健運,增強脾胃運化功能,為臣藥。脾胃虛寒得溫則舒,氣機得行則暢,故脾胃功能得以恢復。
行氣除痞,消脹滿: 厚朴苦辛溫,行氣除滿,消脹止痛,可有效緩解胸膈痞滿之症。陳皮理氣健脾,燥濕化痰,協助厚朴行氣寬中。二者共為佐藥,增強君臣藥溫中健脾,行氣除痞之力。
降逆止嘔,安神定志: 沉香辛溫香竄,能降逆止嘔,行氣止痛,兼能溫腎納氣。本方中沉香用量雖輕,卻能引諸藥入脾胃,溫暖中焦,同時兼顧下元,使氣機升降有序,並有安神定志之效。
綜合分析:
減甘草白豆蔻散全方溫中散寒,行氣健脾,降逆和胃。藥物配伍精當,共奏溫運脾陽、行氣除痞之效。方中以生薑制厚朴,增強其溫中散寒之力,並能制約其燥性;更以生薑煎服,進一步溫暖脾胃,散寒止嘔。諸藥合用,標本兼顧,能有效改善脾胃虛寒、氣機阻滯所引起的各種症狀,恢復脾胃的正常功能。
傳統服藥法
白豆蔻仁、厚朴(生薑制)、白朮、沈香、陳皮各等分。
上藥各(口加父)咀。每服1兩,以水2大盞,加生薑10片,同煎至7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 本方有燥熱之性,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減甘草白豆蔻散, 出處:《禦藥院方》卷四。 組成:白豆蔻仁、厚朴(生薑制)、白朮、沉香、陳皮各等分。 主治:脾胃虛寒,氣痞胸膈,不思飲食。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