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銀飲子

JIAN YIN YIN ZI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7

寒性指數

31

熱/寒比例

(0.23)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7%
肺經 27%
肝經 18%
心經 18%
腎經 9%
胃經
肺經
肝經
心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煎銀飲子方劑中包含銀箔,主要是基於古代醫學對金屬的理解和其特殊功效。

一、古代醫學觀點: 古代醫學認為,金屬具有調節人體陰陽平衡、辟邪解毒的作用。銀箔性質寒涼,能清熱解毒,且具有抑菌消炎的功效,用於治療熱毒熾盛、癰腫瘡瘍等疾病。

二、銀箔的特殊功效: 銀箔能與藥液發生化學反應,釋放出微量的銀離子,具有一定的抗菌消炎作用。此外,銀箔表面光滑,能吸附藥液中的雜質,起到淨化藥液的作用。

因此,煎銀飲子中加入銀箔,是古代醫學理論與臨牀經驗的結合,目的在於增強藥效,治療疾病。

煎銀飲子中包含石膏,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瀉火: 石膏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解毒涼血的功效。煎銀飲子多用於治療熱毒熾盛、煩躁不安、口渴咽乾、舌紅苔黃等症,石膏能清泄肺胃之熱,降解火毒,達到清熱解毒之效。
  2. 收斂止汗: 石膏具有收斂固澀的作用,對於因熱毒熾盛、津液耗損引起的汗出不止,能起到收斂固澀、止汗的作用。煎銀飲子中加入石膏,一方面清熱解毒,另一方面也可收斂止汗,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煎銀飲子方中含有寒水石,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點功效:

  1. 清熱解暑:寒水石性寒,味甘,入心、肺經,能清熱解暑,止渴生津。夏季炎熱,易導致暑熱內侵,出現口渴、心煩、頭暈等症狀,寒水石可有效清熱解暑,緩解不適。
  2. 止血生肌:寒水石具有一定的收斂止血作用,可用於治療外傷出血、熱毒瘡瘍等。煎銀飲子方中加入寒水石,有助於清熱解毒,促進創口癒合,加速傷口恢復。

煎銀飲子方中含有白僵蠶,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祛風止痙: 白僵蠶性寒,味辛,入肝經,具有祛風止痙、解毒散結的功效。煎銀飲子用於治療小兒驚癇、抽搐等症狀,白僵蠶可以起到鎮靜安神、平息痙攣的作用,緩解小兒驚厥發作。
  2. 清熱解毒: 白僵蠶還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以輔助其他藥物清熱解毒,消散風熱,達到治療小兒驚癇的效果。

總而言之,白僵蠶在煎銀飲子中發揮著祛風止痙、清熱解毒的作用,是治療小兒驚癇的重要藥材之一。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煎銀飲子」主治功效分析

治療原理分析

根據《太平聖惠方》和《幼幼新書》的記載,「煎銀飲子」主要用於治療小兒熱渴不止的症狀。此方劑的組成包括銀箔、石膏、寒水石和白僵蟄,並佐以竹葉和粟米煎煮。從方劑組成來看,其治療原理主要基於中醫的清熱解毒、滋陰生津的理論。

  • 清熱瀉火: 方中石膏、寒水石皆為清熱瀉火的要藥。石膏辛甘大寒,善清肺胃之實火;寒水石咸寒,能清熱瀉火、利尿通淋。兩藥合用,可有效清除體內熱邪,降低體溫,緩解發熱、口渴等症狀。

  • 解毒消腫: 銀箔具有散風熱、解毒消腫的功效,有助於清除體內毒素,減輕炎症反應。

  • 息風定搐、化痰熄瘡: 白僵蟄具有息風定搐、化痰熄瘡的功效,可能用於緩解熱邪引發的抽搐或瘡瘍等症狀。

  • 滋陰生津: 方中加入竹葉和粟米一同煎煮。竹葉甘淡而寒,具有清熱除煩、生津利尿的功效;粟米甘鹹而涼,能益氣和中、除熱止渴。兩者與清熱藥物配伍,一方面可以緩解寒涼藥物對脾胃的刺激,另一方面可以補充津液,緩解口渴症狀。

總體而言,「煎銀飲子」通過清熱瀉火、解毒消腫、滋陰生津等作用,達到治療小兒熱渴不止的目的。方中以清熱藥物為主,配伍少量息風、化痰藥物,並以竹葉、粟米顧護脾胃、補充津液,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的原則。

主治功效

  • 小兒熱渴不止: 即小兒因內熱過盛導致的持續性口渴、煩躁不安等症狀。

方劑組成與功效

藥材功效
銀箔散風熱、解毒消腫
石膏清熱瀉火、潤燥止渴
寒水石清熱利尿、降溫退燒
白僵蟄息風定搐、化痰熄瘡
竹葉清熱除煩、生津利尿
粟米益氣和中、除熱止渴(佐藥)

傳統服藥法


銀5兩,石膏2兩,寒水石2兩,蠶蛹繭2兩。
上以水3升,入銀石三味,煎至1升,去銀石;次下蛹繭,更煎至7合,去滓,每服半合,溫溫服之,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性寒,脾胃虛寒者慎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同名稱方劑


煎銀飲子, 出處:《聖惠》卷八十三。 組成:銀5兩,石膏2兩,寒水石2兩,蠶蛹繭2兩。 主治:小兒熱渴不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