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葉膏

JIU YE GAO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24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24.0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0%
胃經 20%
腎經 20%
肺經 20%
脾經 20%
肝經
胃經
腎經
肺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韭葉膏中包含韭菜,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散寒:韭菜性溫,味辛,入肝、脾經,具有溫陽散寒、理氣止痛、溫腎壯陽的功效。對於寒性腹痛、陽虛畏寒、腎虛陽痿等症狀,韭菜能起到溫補陽氣的作用。
  2. 行氣活血:韭菜中含有揮發油、硫化物等成分,具有行氣活血、散瘀止痛的作用。對於氣滯血瘀所致的胸腹脹滿、疼痛、經閉不通等症狀,韭菜能起到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效果。

因此,韭菜在韭葉膏方劑中起到溫陽散寒、行氣活血的作用,有助於治療相關疾病。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韭葉膏]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古今醫統大全》記載,韭葉膏主要用於治療蟲牙痛

治療原理分析:

方中主藥為韭葉,將其連根洗淨搗爛,並與門限下及地板上的細泥混合使用。從現代藥理角度來看,韭菜具有辛溫之性,可能具有一定的殺蟲止痛作用。而古代醫家認為,牙痛多由「蟲蛀」引起,因此使用韭葉與特定環境下的細泥混合,可能是為了引誘或捕捉導致牙痛的「蟲」。

文中描述使用後「有細蟲在於泥上,可以除絕病根」,這體現了古代醫家對於蟲牙病因的認識以及相應的治療理念。雖然現代醫學對牙痛的理解與古代有所不同,但韭葉膏所蘊含的獨特思路和用藥方式,仍然值得我們思考和研究。

總結:

韭葉膏作為一種古方,其治療蟲牙痛的原理主要基於古代醫家對「蟲蛀」的認識,通過韭葉的辛溫之性和特殊用藥方式,達到引誘或捕捉「蟲」的目的,從而緩解疼痛,達到治療效果。

傳統服藥法


韭葉(連根洗淨)。
上搗爛,同人家門限下及地板上細泥和勻。
擦痛處腮上,外用紙貼。一時下有細蟲在於泥上,可以除絕病根。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韭葉膏, 出處:《醫統》卷六十四引《經驗方》。 組成:韭葉(連根洗淨)。 主治:蟲牙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