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韭飲
SHENG JIU YI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不居集》上集卷十四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24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24.00)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0%
胃經 20%
腎經 20%
肺經 20%
脾經 20%
肝經
胃經
腎經
肺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生韭飲中包含韭菜,乃因韭菜性溫,味辛,入肝、脾經,具有溫中散寒、理氣行滯、補腎壯陽之功效。
其溫中散寒之性,有助於溫暖脾胃,緩解寒邪入侵所致的胃寒、腹痛、嘔吐等症狀;理氣行滯則能舒緩肝氣鬱結,改善胸悶、脅痛、食慾不振等不適;而補腎壯陽的功效則有助於改善腎虛所致的腰膝痠軟、陽痿早洩等問題。
因此,生韭飲中添加韭菜,可綜合運用其多種功效,達到溫中散寒、理氣行滯、補腎壯陽之目的,並改善相關病症。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生韭飲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諸血上行」,意指各類氣逆血湧之症,如吐血、衄血(鼻出血)、咯血等,屬中醫「血證」範疇。古代醫家認為,此類病機多與「氣逆血亂」相關,或因鬱怒傷肝、氣火上衝,或因陽熱熾盛、迫血妄行。生韭飲透過「開提氣血」之理,既疏暢氣機以平逆,又引血下行以歸經。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生韭汁(韭菜):
- 性味功效:辛溫,入肝、胃、腎經。傳統認為其能「散瘀活血、行氣導滯」,《本草綱目》記載其「散血逐瘀,止吐衄」。
- 作用機理:
- 行氣開鬱:辛溫之性可疏泄肝氣,疏通滯氣,使上逆之氣機得降。
- 活血止血:其散瘀之效非單純止血,而是透過調暢血行,使離經之血歸經,符合「止血不留瘀」之則。
- 溫通引降:配合溫酒,助藥力通行經脈,同時引熱下行,避免血熱妄行。
桃仁:
- 性味功效:苦甘平,入心肝、大腸經,活血祛瘀、潤腸。
- 作用機理:
- 破血逐瘀:連皮嚼服增強其破滯之力,疏通血脈瘀阻,使血不妄溢。
- 協同韭汁:先服桃仁疏通血絡,再以韭汁行氣引血,二者一破一行,共奏降氣止血之功。
溫酒:
- 助藥勢:酒性辛熱,可溫通血脈、增強韭汁與桃仁的藥力運行,加速氣血調和。
綜合治療原理
此方組合以「通為用」,非直接收斂止血,而是透過「行氣活血」達到止血目的:
- 氣機調暢:韭汁辛散,解肝鬱氣逆,使氣降則血降。
- 瘀去新生:桃仁破血,消除血絡瘀阻,恢復血液正常循行。
- 溫通協同:酒助藥力,使氣血得溫則行,逆亂得平。
此方體現中醫「通因通用」之思維,針對血證因「瘀、鬱、逆」所致者,尤其適合兼見胸脅脹滿、血色暗紅、舌有瘀斑等氣滯血瘀證候。
傳統服藥法
生韭(搗自然汁1盞,溫加酒1-2杯同服)。
開提氣血。
上先以桃仁連皮細嚼數10枚後,以韭汁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生韭飲, 出處:《不居集》上集卷十四。 組成:韭菜(取汁)。 主治:諸血上行。
生韭飲, 出處:《醫統》卷二十六引朱丹溪方。 組成:生韭(搗自然汁1盞,溫加酒1-2杯同服)。 主治:開提氣血。主治:食鬱久則胃脘有瘀血作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