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控涎丹
JIU LONG KONG XIAN D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醫方大成》卷十引湯氏方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中性 (1.07)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九龍控涎丹方中加入乳香,主要基於其行氣止痛、活血消腫的功效。
乳香味辛、性溫,入肝、脾經。其藥性疏通經絡、散瘀止痛,能有效改善因氣血運行不暢而導致的口涎過多。同時,乳香亦具消炎止腫作用,可減輕口腔炎症,進一步控制唾液分泌。
因此,乳香在九龍控涎丹方中起到疏通經絡、活血化瘀、消炎止腫的作用,有助於控制口涎分泌,緩解症狀。
九龍控涎丹中包含天竹黃,主要原因如下:
- 清熱解毒,燥濕止癢:天竹黃性寒,味苦,入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癢之效。對於因熱毒蘊結、痰濕阻肺引起的口涎過多、舌苔厚膩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療效。
-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九龍控涎丹中包含多種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的藥物,如黃連、黃芩、白芷等,天竹黃的加入,可以增強藥物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的功效,並使藥效更為顯著。
因此,天竹黃在九龍控涎丹方劑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有助於治療口涎過多、舌苔厚膩等症狀。
九龍控涎丹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口腔及咽喉的病症,其中包含雄黃這一成分。雄黃,化學成分主要為硫化砷,具有一定的毒性,但在中醫理論中,卻被認為具備消腫、解毒的功效。其獨特的藥理特性使其在控制痰涎和清熱解毒方面有著突出效果。
在某些病症如咽喉腫痛、口腔潰瘍等,雄黃能有效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長,減少發炎的情況。此外,雄黃還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有助於治療的加速。儘管雄黃的使用需謹慎,由於其潛在的毒性,方劑中的用量通常會控制在安全範圍內,以達到療效而不致於對患者造成傷害。因此,九龍控涎丹中的雄黃成分,是基於其獨特藥性和治療效果的考量,為方劑的整體療效提供了重要支持。需要強調的是,使用時務必遵循專業醫師的建議。
九龍控涎丹中加入白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收斂固澀: 白礬性寒,味酸澀,具有收斂止瀉、固澀止汗之效。對於唾液分泌過多,可起到收斂作用,減少唾液分泌。
- 燥濕止癢: 白礬還能燥濕止癢,對於一些因濕熱而引起的口舌生瘡、口腔潰瘍等,可起到緩解作用。
總而言之,白礬在九龍控涎丹方中起到收斂固澀、燥濕止癢的功效,有助於控制唾液分泌,緩解口腔問題。
九龍控涎丹中包含甘草,主要原因有二:
- 調和藥性,緩解副作用: 九龍控涎丹屬於燥性藥物,容易傷津耗氣。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肺經,具有緩和藥性、補脾益氣、調和諸藥的作用,可以降低藥物對人體的刺激和副作用,使藥效更溫和,更易於患者接受。
- 增強療效: 甘草具有一定的解毒作用,可以降低其他藥物對人體的毒性,增強藥效。同時,甘草還具有潤喉生津的作用,可以減輕藥物對口腔黏膜的刺激,配合其他藥物,更有效地控制唾液分泌。
九龍控涎丹中包含荊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散風熱,止咳化痰: 荊芥性辛溫,具有疏散風熱、止咳化痰的功效。此方主要針對因風熱內侵,肺氣不宣而引起的咳嗽、痰多、口涎過多等症狀,荊芥有助於清熱解表,宣肺止咳,化痰止涎。
- 通鼻竅,利咽喉: 荊芥還具有通鼻竅、利咽喉的功效,對於風熱所致的鼻塞、咽痛也有緩解作用。九龍控涎丹也常用於治療風熱感冒引起的咳嗽、痰多,以及咽喉腫痛等症狀,荊芥在其中能起到輔助作用,改善呼吸道症狀。
九龍控涎丹中加入綠豆,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綠豆性涼,味甘,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的功效。九龍控涎丹主要針對口舌生瘡、口乾舌燥、口涎過多等症狀,而綠豆可以清熱解毒,緩解口腔炎症,並促進津液分泌,有效控制口涎過多。
- 利水消腫:綠豆具有利水消腫的作用,可幫助排出體內多餘水分,減輕因體內濕熱引起的口舌腫脹、口涎增多等症狀。
因此,九龍控涎丹中加入綠豆,可以起到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的作用,進一步加強方劑的療效。
九龍控涎丹中加入蜈蚣,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一、 驅風止痙: 蜈蚣性寒,入肝經,具有祛風止痙、解毒散結的功效。對於因肝風內動、痰涎壅盛導致的口涎過多、舌強不語、抽搐痙攣等症狀,蜈蚣能起到驅風止痙、清熱化痰的作用。
二、 解毒散結: 蜈蚣還有較強的解毒作用,能解毒消腫、止痛。對於一些由毒邪入侵引起的口涎過多、腫脹疼痛等症狀,蜈蚣也能發揮作用。
總體而言,九龍控涎丹中加入蜈蚣,是利用其驅風止痙、解毒散結的功效,來治療口涎過多、舌強不語、抽搐痙攣等症狀,並起到解毒消腫的作用。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九龍控涎丹」主治功效分析
主治病症:
根據古文《幼科指南》|周震的記載,九龍控涎丹主治「小兒天吊」之症。此症乃因邪熱積聚於胸中,導致痰涎壅塞,氣機不暢所致。
症狀表現:
患兒發病時會出現以下症狀:
- 手足瘛瘲(抽搐)
- 壯熱(高燒)
- 有時驚悸
- 頭目仰視
- 爪甲皆青
- 痰盛搐掣
此病與驚風類似,但以「目多仰視」為主要區別。
治療原理分析:
九龍控涎丹的治療原理基於以下幾點:
- **清熱化痰:**方中天竺黃、綠豆清熱解毒,利水消腫,有助於清除體內積聚的邪熱,並促進痰涎的排出。
- **通經活絡:**蜈蚣具有通經絡、破瘀血的功效,能疏通因痰涎壅塞而阻滯的經絡,使氣血運行恢復正常。
- **活血消腫:**乳香活血止痛、消腫生肌,有助於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減輕炎症反應。
- **燥濕收斂:**白礬燥濕止癢,收斂止血,可控制痰涎過多分泌,並有助於收斂局部組織。
- 發汗解表、祛風散寒:荊芥發汗解表,可散風寒、除濕邪。
- 殺菌消毒、驅蟲除濕:雄黃殺菌消毒、驅蟲除濕,能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長,並有助於排除體內濕邪。
綜合作用:
九龍控涎丹集清熱、化痰、通絡、活血、燥濕、解表、驅蟲等於一體,針對「天吊」之病因病機,從多方面入手,協同作用,以達到清除邪熱、疏通經絡、化痰定喘的效果,從而緩解患兒的各種症狀。
與其他方劑的比較:
古文還提到了其他治療方法:
- **牛黃散:**適用於驚盛兼風的患兒。
- **鉤藤飲(減去人參):**適用於瘛瘲多熱的患兒。
- **蘇合香丸:**適用於爪甲皆青的患兒。
這些方劑與九龍控涎丹的側重點有所不同,提示在臨床應用時應根據患兒的具體症狀進行辨證論治,選擇最合適的方藥。
總結:
九龍控涎丹是一個針對小兒天吊的有效方劑,其治療原理基於清除邪熱、疏通經絡、化痰定喘。在臨床應用時,應結合患兒的具體症狀,與其他方劑進行鑑別,以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傳統服藥法
滴乳香1錢(別研),天竺黃2錢半,雄黃(別研)1錢,臘茶1錢,白礬(煅)1錢,甘草(炙)2錢,荊芥穗(炒)2錢,綠豆100粒(半生半炒),赤足蜈蚣1條(酒浸,炙)。上為末。
每服半錢至1錢,煎人參湯、薄荷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虛者慎用。
- 本方有毒,使用時應遵醫囑。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九龍控涎丹, 出處:《醫方大成》卷十引湯氏方。 組成:滴乳香1錢(别研),天竺黃2錢半,雄黃(别研)1錢,臘茶1錢,白礬(煅)1錢,甘草(炙)2錢,荊芥穗(炒)2錢,綠豆100粒(半生半炒),赤足蜈蚣1條(酒浸,炙)。 主治:小兒蘊熱,痰塞經絡,頭目仰視,名爲天弔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