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桔梗丸以桔梗為主要藥材,其原因主要有二:
一、宣肺利咽: 桔梗性寒味辛,入肺經,具有宣肺利咽之效,可治療風寒咳嗽、咽喉腫痛等症。因此,桔梗丸中以桔梗為君藥,可發揮宣肺利咽的功效,改善呼吸道疾病。
二、排膿消腫: 桔梗還具有排膿消腫之效,可促進膿液排出,有助於治療肺癰、肺膿瘍等疾病。因此,桔梗丸亦能發揮排膿消腫的作用,加速病竈癒合。
總之,桔梗丸中以桔梗為君藥,主要利用其宣肺利咽、排膿消腫的功效,治療呼吸道疾病,促進病患康復。
桔梗丸方劑中包含牽牛子,主要考量其瀉下功效。
牽牛子性寒,味苦,入肺、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消積導滯之效。
方劑中若有熱結便祕、積滯腹脹等症狀,則牽牛子可清熱瀉火、潤腸通便,有助於緩解症狀,促進腸胃功能恢復。
此外,牽牛子亦可引導藥力下行,使其他藥物更有效地發揮作用,達到治療目的。
主治功效
桔梗丸
桔梗丸是中藥方劑,由桔梗和牽牛子組成,具有宣肺、利咽、祛啖、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瀉下、利水滲濕、驅蟲殺蟲等功效。
桔梗性微寒,味甘辛,歸肺、胃經,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之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濕熱、寒熱交加所致之咳嗽、痰多等症狀,亦可預防和治療呼吸道感染。桔梗還具有促進血液循環、排膿解毒、止血等功效,可用於治療膿瘍、癤子、瘡瘍等疾病。
牽牛子,中藥名,為旋花科植物牽牛的種子。其味苦、性寒,歸腎、大腸經,具有瀉下、利水滲濕、驅蟲殺蟲等功效。其中,牽牛子瀉下之力尤以黑牽牛子為勝,炒牽牛子瀉下之力較強,且能溫通經絡,散寒止痛。炮牽牛子瀉下之力較弱,但能補腎壯陽,固精縮尿。此外,牽牛子性寒涼,味甘苦,能瀉火通便,驅蟲殺蟲。可治療腸道寄生蟲病,如蛔蟲、蟯蟲、絛蟲等;頭蝨;皮膚瘙癢等。
桔梗丸主治功效:
- 太陽經衛虛:太陽經的衛氣虛弱。
- 血貫瞳仁:血液貫穿瞳孔。
- 瞼腫:眼瞼腫脹。
- 頭中濕淫膚脈:頭部濕熱侵犯皮膚和脈絡。
- 睛痛:眼睛疼痛。
- 肝風盛:肝風旺盛。
- 眼黑腎虛:黑眼圈是腎虛的表現。
桔梗丸是治療眼部疾病的常用方劑,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瀉下、利水滲濕、驅蟲殺蟲等功效。它可以緩解眼部疼痛、腫脹,改善視力,並預防和治療眼部感染。
傳統服藥法
桔梗4兩,白朮5兩,乾薑3兩,茯苓3兩,倉米1升。
上切。以水8升,煮倉米熟,去米,將汁煮藥,取2升,絞去滓,分服。
忌桃、李、 雀肉、豬肉、大酢。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桔梗丸, 出處:《保命集》卷下。 組成:桔梗1斤,牽牛(頭末)3兩。 主治:太陽經衛虛,血貫瞳仁,瞼腫,頭中濕淫膚脈,睛痛,肝風盛,眼黑腎虛。
桔梗丸, 出處:《千金》卷十七。 組成:桔梗2兩,藜蘆2兩,皂莢2兩,巴豆2兩,附子2兩。 主治:諸疰病。毒疰、鬼疰、食疰、冷疰;痰飲宿食不消,酒癖。
桔梗丸, 出處:《傷寒論》。 組成:桔梗1兩,甘草2兩。 主治:宣肺祛痰,利咽寬胸,解毒排膿。快咽喉,寬利胸膈。解野葛毒。主治:風熱客於少陰,咽喉腫痛;風熱鬱於肺經,致患肺癰,咳唾膿血。
桔梗丸, 出處:《聖惠》卷二十八。 組成:桔梗1兩(去蘆頭),白朮1兩半,桂心1兩,吳茱萸1兩半(湯浸7遍,焙乾微炒),厚朴2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枳殼1兩(麸炒微黃,去瓤),人參1兩半(去蘆頭),乾薑1兩(炮裂,銼),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麥糵1兩半(炒微黃),神曲1兩半(炒微黃),肉豆蔻3分(去殼)。 主治:虛勞,脾胃虛冷,氣滿不思食。
桔梗丸, 出處:《聖惠》卷十三。 組成:桔梗1兩(去蘆頭),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乾微炒),白朮3分,桂心3分,人參1兩(去蘆頭),檳榔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陳橘皮1兩(湯洗,去白瓤,焙),枳殼3分(麸炒微黃,去瓤),乾薑半兩(炮裂,銼),厚朴1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主治:傷寒後脾胃氣不和,心腹滿悶,四肢乏力,吃食減少。虛冷氣滿腹脹,不能飲食,雖食不消,嘔逆虛滿,腹內雷鳴,下氣。
桔梗丸, 出處:《聖惠》卷四十八。 組成:桔梗1兩(去蘆頭),藜蘆1兩(去蘆頭,微炙),桂心1兩,甜葶藶1兩(微炙令香),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當歸1兩(銼,微炒),鱉甲1兩(塗醋炙微黃,去裙襕),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厚朴1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杏仁50枚(湯浸,去皮尖雙仁,麸炒微黃)。 主治:心腹牢強寒疝,邪氣往來,堅固積聚,苦寒煩悶,不得眠卧,夜苦汗出,大便堅,小便不利,食不生肌。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