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枳桔平胃散中加入桔梗,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1. 宣肺利咽,開通氣道: 桔梗味苦辛,性微寒,具有宣肺利咽、開通氣道的作用。枳桔平胃散主要用於治療胃氣上逆、胸悶氣短等症狀,桔梗可幫助宣通肺氣,使氣機通暢,從而緩解胸悶、氣短等不適。
2. 促進藥物下達胃腑: 桔梗具有升提中氣的作用,可以將藥力引導至胃腑,提高藥物的療效。枳桔平胃散中的其他藥物,如枳實、厚朴等,需要下達胃腑才能發揮其作用,桔梗的升提作用可以促進這些藥物的下達,使其更好地發揮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分析中藥方劑「枳桔平胃散」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枳桔平胃散」由「平胃散」加「枳實、桔梗」組成,其主治記載為「內傷呃逆,食滯中宮」。此處「內傷呃逆」指因飲食不節、脾胃運化失常,導致氣機逆亂,胃氣上沖而引發的呃逆(打嗝);「食滯中宮」則指食物停滯於脾胃(中焦),造成脹滿、噯腐吞酸等消化不良症狀。
此方源自古代醫家針對脾胃濕阻兼氣滯的證候所設,尤其強調「濕滯」與「氣機不暢」並存的病理狀態,故在燥濕健脾的基礎上,進一步調暢氣機、消食導滯。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原方「平胃散」的核心作用
平胃散(蒼朮、厚朴、陳皮、甘草)為燥濕健脾的基礎方,主治「濕滯脾胃」:
- 蒼朮:苦溫燥濕,健脾運脾。
- 厚朴:行氣消脹,化濕降逆。
- 陳皮:理氣和胃,助厚朴調暢中焦。
- 甘草:調和藥性,緩和辛燥之弊。
此方通過燥濕、行氣、健脾,恢復脾胃升降功能,解決「濕阻氣滯」的基本病機。
2. 加味「枳實、桔梗」的深層意義
在平胃散基礎上加入:
- 枳實:苦辛微寒,破氣消積,專攻「食滯中焦」所致之氣塞痞滿,其性沉降,能導滯下行,尤善解決呃逆、胃脹等氣機上逆之證。
- 桔梗:苦辛平,宣肺利膈,雖歸肺經,但能「載藥上行」,與枳實一升一降,共調氣機,亦能開提肺氣以助胃氣降濁(肺胃氣機相聯)。
3. 全方配伍邏輯
- 燥濕行氣(平胃散)+ 破滯降逆(枳實)+ 宣通氣機(桔梗):
- 針對「食滯中宮」,枳實直接消導積滯,破除有形之實邪;桔梗則疏通無形之氣滯,兩者協同解決「呃逆」這一氣逆症狀。
- 平胃散奠定脾胃運化之基,枳實、桔梗則針對氣滯與逆亂的標證,體現「標本兼治」的思路。
4. 治療原理總述
此方從「濕、滯、氣」三者著手:
- 祛濕:蒼朮化濕,厚朴、陳皮助之,解決濕困脾胃的病理基礎。
- 消滯:枳實破氣消積,直接針對食滯;桔梗宣通,助脾胃氣化。
- 調氣:厚朴、陳皮理氣,枳實降氣,桔梗提氣,形成「升降相因」的動態平衡,使中焦氣機復常,呃逆自止。
結論:枳桔平胃散是平胃散的擴展方,通過強化消導與調氣功能,更適合「濕阻+氣滯+食積」引起的呃逆、胃脹等症,體現中醫「通降為和」的脾胃治法。
傳統服藥法
平胃散加枳實、桔梗。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枳桔平胃散, 出處:《症因脈治》卷二。 組成:平胃散加枳實、桔梗。 主治:內傷呃逆,食滯中宮。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