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轉黃精丹
JIU ZHUAN HUANG JING D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2
熱/寒比例
極熱 (9.00)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33%
肝經 16%
心經 16%
肺經 16%
腎經 16%
脾經
肝經
心經
肺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九轉黃精丹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血活血,滋陰潤燥: 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燥滑腸等功效。與黃精、枸杞等滋陰補腎藥材相配,可改善因腎陰不足、血虛所致的頭暈目眩、腰膝酸軟、面色蒼白、月經不調等症狀,起到協同增效作用。
- 促進藥物吸收,提高藥效: 當歸含有多種活性成分,如阿魏酸、丁香油酚等,具有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微循環的作用。與其他藥材共同作用,可促進藥物有效成分的吸收利用,提高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九轉黃精丹方劑中包含黃精,原因如下:
- 補益精氣: 黃精性味甘甜平和,入脾、肺經,具有補益脾肺之氣、滋陰潤燥的功效。九轉黃精丹主治虛勞咳嗽、脾虛乏力、消渴等症,而黃精能滋補精氣,填精益髓,對於治療這些病症具有顯著效果。
- 增強藥效: 黃精與其他藥材配伍,能起到協同作用,增強藥效。例如,黃精與人參、枸杞等藥材共同使用,能起到滋陰補腎、益氣養血的作用,更有效地治療虛勞咳嗽、脾虛乏力等症。
因此,黃精是九轉黃精丹方劑中不可或缺的藥材,其補益精氣、增強藥效的作用,使其成為治療虛勞咳嗽、脾虛乏力等症的有效藥物。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九轉黃精丹之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記載主治「身體衰弱,面黃肌瘦,飲食減少」,其核心病機為氣血兩虛,常見於久病體弱、脾胃失調或勞損過度者。
- 面黃肌瘦:反映血虛不能榮潤於面,脾虛運化失職,肌膚失養。
- 飲食減少:脾胃氣虛,納運無力,故食慾不振。
- 身體衰弱:氣血不足,四肢百骸失於濡養,表現為倦怠乏力。
本方以補氣養血為治法,透過黃精與當歸配伍,佐以黃酒行藥力,蜜丸緩補,漸復氣血之虧虛。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藥物配伍
- 黃精(320兩):
味甘性平,歸脾、肺、腎經。傳統視為「補氣養陰」要藥,既能益脾氣(補中焦),又能填精髓(益腎精)。《本草綱目》載其「補諸虛,填精髓」,適用於氣陰兩虛之消瘦乏力。現代研究顯示,黃精多糖具免疫調節與抗氧化作用,可能改善代謝功能。 - 當歸(320兩):
味甘辛性溫,歸肝、心、脾經。為「補血和血」聖藥,兼能活血調經。《醫學啓源》言其「血虛能補,血枯能潤」,針對血虛面黃、肌瘦不榮。其所含阿魏酸等成分,可促進造血與微循環。
兩藥等量配伍,形成「氣血雙補」結構:
黃精補氣為陽,當歸補血為陰,陰陽互根,氣血同調。氣足則血生有源,血充則氣化有基,契合「陽生陰長」之理。
2. 炮製與劑型
- 黃酒蒸製:
以黃酒320兩浸透後蒸黑,取酒之辛溫通行,增強藥物活血行氣之效,使補而不滯。蒸黑(九轉)可能模擬「黑豆製何首烏」思路,轉甘潤為溫補,強化益精填髓之力。 - 煉蜜為丸:
蜜甘緩補中,丸劑漸消緩釋,適合虛損需長期調養者。每服3錢(約9克),劑量穩妥,日二次分服避免滋膩礙胃。
3. 治療原理推論
- 直接作用:
黃精補脾肺之氣,改善食少乏力;當歸養肝心之血,潤澤肌膚。氣血得充,則形體漸豐,面色轉榮。 - 間接調理:
黃精益腎精,當歸活血,暗合「精血同源」與「氣血互生」之道。脾胃氣血充足,自能運化水穀,飲食漸增,形成正向循環。
三、總結
此方以簡馭繁,透過黃精與當歸的氣血配伍,輔以酒製升發、蜜丸緩圖,針對「氣血兩虛」之虛損證。其設計邏輯體現中醫「補虛求本」思想,且藥性平和,適合久服調攝。
傳統服藥法
當歸320兩,黃精320兩。補氣養血。
上藥用黃酒320兩入罐內,浸透加熱,蒸黑為度。曬乾。研為細末,煉蜜為丸,重3錢。
每服1丸,日服2次,溫開水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九轉黃精丹, 出處:《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 組成:當歸320兩,黃精320兩。 主治:補氣養血。主治:身體衰弱,面黃肌瘦,飲食減少。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