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宣肺扶土方中包含杏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宣肺止咳:杏仁性味苦甘,入肺經,具有宣肺止咳、潤肺降氣之效。宣肺扶土方旨在宣肺解表,化解肺氣鬱結,杏仁可有效緩解咳嗽、氣喘等肺系疾病,配合其他藥材達到宣肺止咳之目的。
- 潤肺降氣:杏仁亦具潤肺降氣之功,可緩解肺燥咳嗽、咽喉乾燥等症狀。宣肺扶土方中,杏仁可協同其他藥材,滋潤肺燥,使肺氣下降,達到止咳平喘、潤肺止渴之功效。
宣肺扶土方中加入沙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宣肺止咳: 沙參味甘性涼,入肺經,具有清熱潤肺、止咳化痰之效。宣肺扶土方主治肺熱咳嗽,沙參可清熱瀉火,宣肺止咳,緩解肺熱所致的咳嗽、痰多、口乾等症狀。
- 益氣健脾: 沙參同時兼具益氣健脾之效。方中常配伍茯苓、白朮等健脾藥,沙參可協同補氣健脾,增強脾胃運化功能,有助於氣血生化,進一步促進肺氣宣降,增強機體抵抗力。
因此,沙參在宣肺扶土方中起到清熱宣肺、益氣健脾的雙重作用,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治療肺熱咳嗽、脾虛氣弱的目的。
宣肺扶土方中加入玉竹,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滋陰潤肺:玉竹味甘性涼,入肺經,具有滋陰潤肺、養胃生津的功效。宣肺扶土方以宣肺解表為目的,但同時也需兼顧肺陰的滋養。玉竹可緩解肺燥,防止因宣肺而傷陰。
- 健脾益氣:玉竹亦能健脾益氣,脾胃健運則能更好地化生精微,為肺臟提供充足的營養,有利於肺氣的恢復。宣肺扶土方中往往會加入一些燥性藥物,玉竹的滋陰作用可平衡藥性,避免燥氣傷脾。
宣肺扶土方中包含太子參,主要原因如下:
一、補氣健脾:太子參性甘、微苦,入脾、肺經,具有補氣益肺、健脾養胃之效。方中宣肺利氣,需用氣,而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太子參可健脾益氣,為宣肺之本。
二、扶助肺氣:肺為嬌臟,易受邪氣侵犯,太子參能補益肺氣,增強肺臟抵抗力,有助於抵禦外邪,宣肺開鬱,使肺氣得以舒展。
宣肺扶土方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利濕,扶助脾土: 茯苓性平味甘,入脾經,具有健脾利濕之功,有助於健運脾胃,化解水濕,扶助脾土,改善脾虛不運導致的咳嗽痰多、胸悶氣短等症狀。
- 利水滲濕,宣通肺氣: 茯苓能利水滲濕,透過利水通淋,減少肺部水濕積聚,使肺氣通暢,改善肺氣鬱阻導致的咳嗽、喘息等症狀。
因此,茯苓在宣肺扶土方中,起到健脾利濕、宣通肺氣的作用,有助於改善肺脾兩虛、水濕停滯導致的咳嗽痰多、胸悶氣短等症狀。
「宣肺扶土方」中加入輕粉,主要是利用輕粉的殺蟲解毒、消腫止痛作用。輕粉對於治療瘡癰腫毒、蟲咬傷等症狀有良好療效,但輕粉含有汞,使用時需注意安全。
宣肺扶土方中加入橘紅,是基於其理氣寬中、燥濕化痰的功效,與方劑整體功效相輔相成。
橘紅性溫,入肺經,能疏散肺氣,宣通肺竅,有助於宣肺止咳。同時,其燥濕化痰的特性,能有效化解痰濕,改善因痰濕阻肺所致的咳嗽、氣喘等症狀。
另外,橘紅還能理氣寬中,有助於脾胃運化,增強機體對外邪的抵抗力,配合方中其他藥材,共同達到宣肺扶土、止咳化痰的療效。
宣肺扶土方中包含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降逆止嘔,和胃止呃: 半夏性味辛溫,歸肺、脾經,具有降逆止嘔、和胃止呃的功效。宣肺扶土方常用於肺氣不足,脾胃虛弱,氣逆上衝,症見咳嗽、喘息、嘔吐、呃逆等。半夏可降逆止嘔,緩解氣逆上衝,從而達到宣肺止咳、扶脾和胃的效果。
2. 燥溼化痰: 半夏亦具燥溼化痰之功,可祛除痰溼,有利於肺氣宣降,緩解咳嗽、喘息等症狀。宣肺扶土方中,若痰溼較重,半夏可以幫助化痰,使肺氣更加通暢。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宣肺扶土方」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古文記載,「宣肺扶土方」用於治療「一人體虛,勞動而哮作,脈細弱」之症,並達至「即平」的效果。結合方劑組成,可分析其治療原理如下:
古文病症分析:
古文描述患者「體虛」,「勞動而哮作」,且「脈細弱」,顯示患者的病症屬於虛證,且與勞累相關,並有哮喘發作。脈象「細弱」則進一步指示氣血不足,正氣虛弱。
方劑組成與功效分析:
「宣肺扶土方」由杏仁、沙參、玉竹、太子參、茯苓、輕粉、橘紅、半夏組成。各藥物功效如下:
- 杏仁: 止咳化痰、潤燥通便。在此方中主要針對「哮」的症狀,具有止咳平喘的作用。
- 沙參、玉竹: 滋陰生津、養胃益氣、補虛強身、潤肺止渴。二者合用,滋補肺陰,增強機體抵抗力,改善「體虛」的狀態。
- 太子參: 健脾開胃、補心安神。主要針對脾胃虛弱,增強運化功能,從而間接扶助肺氣。
- 茯苓: 利水消腫、健脾胃。與太子參合用,增強健脾益氣的功效,並能祛除體內濕邪。
- 輕粉: 解毒殺菌、收斂止血。在此方中,少量輕粉可能意在清除潛在的邪氣。但值得注意的是,現代中醫已很少使用輕粉。
- 橘紅: 理氣化痰、溫肺散寒。針對肺氣不宣、痰濕阻肺的病機,具有溫化痰飲、宣暢肺氣的功效。
- 半夏: 降逆止嘔、祛濕化痰。與橘紅合用,增強化痰、降逆、止咳的作用,對於哮喘症狀有較好的緩解效果。
治療原理:
「宣肺扶土方」的治療原理可概括為「宣肺」與「扶土」兩方面:
- 宣肺: 指宣暢肺氣,化痰止咳平喘。方中杏仁、橘紅、半夏協同作用,達到宣肺化痰、止咳平喘的目的,直接針對「哮作」的症狀。
- 扶土: 指扶助脾土,健脾益氣。中醫理論認為「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脾胃虛弱會導致痰濕內生,進而影響肺的功能。方中太子參、茯苓健脾益氣,增強脾胃運化功能,從根本上減少痰濕的產生。此外,沙參、玉竹滋陰補虛,增強機體抵抗力,也屬於「扶土」的範疇。
綜合分析:
「宣肺扶土方」針對「體虛,勞動而哮作,脈細弱」的患者,通過「宣肺」和「扶土」的雙重作用,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一方面,宣暢肺氣,化痰止咳,緩解哮喘症狀;另一方面,健脾益氣,滋陰補虛,增強機體抵抗力,改善患者的虛弱體質。此方體現了中醫「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的治療原則,以及「培土生金」的五行生剋理論。
然而,古文中也提到另一方劑:「輕粉(八分研末),白麵(八兩),和作燒餅(八個),分八清早食之。(小兒減半)」,用於治療「過食鹹成哮者」,但這個方劑與「宣肺扶土方」的組成和主治均有較大差異,且主要以「緩劫法」為治療原則,與「宣肺扶土方」的治療思路不同,故此處不作深入分析。
總結:
根據古文內容,「宣肺扶土方」主治虛勞咳嗽兼有喘,對於因體虛、勞累誘發的哮喘,並伴有脈象細弱的患者,具有較好的療效。其治療原理在於「宣肺」與「扶土」並用,既能緩解哮喘症狀,又能改善患者的虛弱體質,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
傳統服藥法
杏仁、南沙參、玉竹、太子參、茯苓、蘇子、橘紅、半夏。
冰糖為引,水煎服。
勞嗽:一人體虛,勞動而哮作,脈細弱,以宣肺扶土方,即平。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及脾胃。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宣肺扶土方, 出處:《醫門補要》卷下。 組成:杏仁、南沙參、玉竹、太子參、茯苓、蘇子、橘紅、半夏。 主治:勞嗽。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