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白散
WU BAI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普濟方》卷二四○引《如宜方》
熱性指數
26
寒性指數
16
熱/寒比例
偏熱 (1.63)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33%
心經 16%
肝經 16%
腎經 16%
肺經 16%
脾經
心經
肝經
腎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烏白散乃治療風寒濕痺之方,其中包含烏頭,其原因如下:
- 祛寒止痛:烏頭性熱,味辛,入肺、腎經,具有溫經散寒、祛風止痛之效,能有效緩解風寒濕邪所致的肢體疼痛、麻木等症狀。
- 溫陽通痺:烏頭能溫煦陽氣,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受寒阻滯的經絡,有利於寒濕之邪的散發,從而達到通痺止痛的效果。
烏頭藥性峻烈,使用需謹慎,需由專業醫師辨證論治,合理用藥。
烏白散中包含桑白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宣肺止咳:桑白皮性寒,入肺經,具有宣肺止咳、利水消腫之效。烏白散主治咳嗽痰多、喘促胸悶,桑白皮可宣通肺氣,化解痰飲,緩解呼吸道阻塞,達到止咳平喘之效。
- 清熱解毒:桑白皮亦具清熱解毒之功,可治療肺熱咳嗽、咽喉腫痛等症。烏白散中常與其他清熱解毒藥物配伍,如黃芩、梔子等,共同發揮清熱解毒、止咳平喘之功效。
主治功效
烏白散主治功效分析
烏白散
組成:
- 烏魚骨(一兩)
- 白礬(二錢)
主治:
- 蠍螫痛不可忍
治療原理:
根據古文記載,烏白散主要用於治療蠍子螫傷引起的劇烈疼痛。方中烏魚骨與白礬共研細末,通過鼻腔給藥。
- 烏魚骨,又名海螵蛸,具有止痛的功效,古籍中有記載其外用可治癰腫瘡毒。
- 白礬,又名明礬,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的功效,常用於治療瘡瘍腫毒等症。
兩者合用,並採用搐鼻的給藥方式,推測其作用機理如下:
- 局部止痛: 烏魚骨和白礬可能通過局部作用,減輕蠍螫部位的炎症反應,達到止痛的效果。
- 經絡傳導: 中醫認為,鼻與肺相通,肺主一身之氣,通過鼻腔給藥,藥物成分可能通過經絡傳導,迅速到達患處,發揮止痛作用。
- 神經調節: 搐鼻的動作可能刺激鼻腔內的神經,引起一系列的神經反射,有助於緩解疼痛。
- 解毒作用: 白礬的解毒作用,可能有助於中和蠍毒,減輕其毒性。
總體而言,烏白散治療蠍螫的原理可能是通過局部止痛、經絡傳導、神經調節和解毒等多重機制,達到迅速緩解疼痛的目的。但由於缺乏更詳細的古代文獻記載,其確切的作用機理仍需進一步研究和驗證。
傳統服藥法
草烏4兩,桑白皮8兩。
上(口父)咀。水3升,用瓦瓶煮至1升,去滓,好酒和藥水溫服。忌鐵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烏白散, 出處:《衛生寶鑑》卷二十。 組成:烏魚骨1兩,白礬2錢。 主治:蠍螫痛不可忍。
烏白散, 出處:《普濟方》卷二四○引《如宜方》。 組成:草烏4兩,桑白皮8兩。 主治:腳氣,發則腳骨痛苦甚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