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燼散

烏燼散

WU JIN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9

寒性指數

5

熱/寒比例

偏熱 (1.80)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33%
肺經 33%
肝經 33%
胃經
肺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烏燼散方劑中包含谷精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利濕,涼血止血:谷精草性寒,味甘,歸肝、腎經,具有清熱利濕、涼血止血之效。烏燼散主治血熱妄行所致的各種出血症,如鼻衄、吐血、尿血等,谷精草可清熱涼血,止血止痛,與方中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治療目的。
  2. 消腫止痛:谷精草還具有一定的消腫止痛作用,可以緩解因血熱引起的局部腫痛,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烏燼散中加入谷精草,可增強其消腫止痛之效,促進傷口癒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烏燙散」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烏燙散記載主治「小兒中暑發渴,煩躁悶亂,吐瀉」,其病機與夏季暑熱邪氣侵襲,或濕熱內蘊,導致氣津耗傷、脾胃升降失調有關。

  1. 中暑發渴:暑性炎熱,易耗氣傷津,故見口渴欲飲。
  2. 煩躁悶亂:暑熱擾心,心神不寧,輕則煩躁,甚則悶亂不適。
  3. 吐瀉:暑濕穢濁之邪困阻脾胃,升降失常,上逆為嘔吐,下迫為泄瀉。

此方以單味谷精草製成,取其輕清涼散之性,符合小兒「臟腑嬌嫩」「易虛易實」的生理特點,藥簡力專,避免過用苦寒傷正。

二、組成與治療原理分析
方中僅用谷精草一味,其製法關鍵為「燒存性」,即炭化後保留藥性,再研末以冷米飲送服。

  1. 谷精草性味功用

    • 性味:辛、甘,微寒。
    • 傳統功效:疏散風熱、明目退翳(多用於目疾),但《本草綱目》亦載其能「療頭風痛、喉痺、瘡疥」,提示其有清熱透散之效。
    • 燒存性後:炭藥可增其收澀之性,適用於吐瀉;而冷米飲(涼性)送服,兼顧清熱生津。
  2. 配伍邏輯

    • 清暑熱:谷精草微寒,能輕解暑熱,尤適小兒暑邪在表或初入裡之輕證。
    • 止吐瀉:燒炭後部分收澀,緩解吐瀉;冷米飲既可護胃,又能助清熱生津。
    • 煩躁悶亂:暑熱得清,則心神自安。
  3. 治療原理推論

    • 此方體現「輕可去實」之法,針對暑熱夾濕的輕症,以辛涼透散為主,佐以收澀,避免暑濕膠著。
    • 燒炭後可能增強吸附穢濁的作用,類似於民間用炭末止瀉的思路,但配伍冷米飲制其溫燥,防止助熱。

三、總結
烏燙散雖藥味單一,但通過製法(燒存性)與服法(冷米飲)的巧妙搭配,兼顧清熱、止瀉、生津之效,符合小兒中暑輕證的病機特點。後世若遇類似證候,可參考其「清透暑熱,斂澀並用」的治療思路,適當加減化裁。

傳統服藥法


谷精草不拘多少。
燒存性,用器覆之,放冷,研為細末。
每服半錢或1錢,冷米飲下,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烏燼散, 出處:《衛生總微》卷十。 組成:谷精草不拘多少。 主治:小兒中暑發渴,煩躁悶亂,吐瀉。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