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明丸

還明丸

HAI MING W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6

寒性指數

10

熱/寒比例

偏寒 (0.60)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33%
胃經 16%
肝經 16%
腎經 16%
膀胱經 16%
肺經
胃經
肝經
腎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還明丸中加入谷精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利濕:谷精草性寒,味甘,具有清熱利濕、涼血止血的功效。還明丸旨在治療肝腎陰虛,虛火上炎所致的目赤腫痛、視物模糊等症狀。谷精草可清瀉肝火,利濕熱,有助於緩解眼部炎症。
  2. 涼血止血:谷精草還具有涼血止血的作用,能有效改善因肝腎陰虛、血熱妄行而導致的視物模糊、迎風流淚等症狀。

綜上所述,谷精草的清熱利濕、涼血止血之效,與還明丸的藥性相符,有助於改善肝腎陰虛所致的目疾。

還明丸方劑中加入文蛤,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文蛤性寒,味甘鹹,入肝、腎經,具有清熱解毒、利濕消腫的功效。方劑中加入文蛤,有助於清熱解毒,緩解因熱毒蘊結而導致的目赤腫痛、視物模糊等症狀。
  2. 滋陰潤燥: 文蛤性寒,入腎經,能滋陰潤燥,緩解因肝腎陰虛所致的眼乾澀、視力下降等症狀。此外,文蛤還富含蛋白質、氨基酸等營養成分,有助於滋養肝腎,改善視力。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還明丸》主治「小兒疳眼,白睛遮睛,并雀目」,此三類眼疾皆與古代所稱「疳積上目」或「肝疳」相關:

  1. 小兒疳眼:因疳積(營養不良或消化吸收障礙)導致氣血虧虛,目失所養,症見眼乾澀、視物模糊,甚至角膜潰瘍。
  2. 白睛遮睛:指眼白部分渾濁或增生,遮蔽黑睛(角膜),可能為維生素A缺乏引起的角膜軟化症。
  3. 雀目(夜盲):黃昏後視物不清,與肝血不足或肝腎陰虛相關,亦常見於維生素A缺乏。

此方外熏內服,通過清肝明目、退翳消疳,改善眼部氣血濡養與濁邪鬱滯。

二、組成與治療原理分析

方中四藥均歸肝經,協同清熱、退翳、養肝:

  1. 夜明砂:蝙蝠糞便,味辛性寒,主散血消積、清肝明目。含維生素A前驅物,直接改善夜盲及角膜病變。
  2. 井泉石:甘寒,清肝降火、退翳明目。其礦物成分可能收斂目翳,抑製角膜炎症。
  3. 谷精草:辛涼質輕,善疏散風熱、明目退翳。傳統用於目赤翳障,其揮發油或能促進眼部微循環。
  4. 蛤粉:牡蠣殼煅製,鹹寒軟堅散結,協助消退白睛渾濁。

製法與用法特色

  • 黃蠟為丸:保護藥效緩釋,配合豬肝(富含維生素A)煮熟,增強補肝明目作用。
  • 先熏後食:熏眼使藥性由外透入,食肝與藥丸從內調養,標本兼顧。

三、邏輯推論與方義

此方以「清肝消疳」為主軸,針對疳積化熱、肝血虧虛之病機:

  • 清肝退翳:夜明砂、谷精草直接清除肝經鬱熱,井泉石、蛤粉化解眼部濁邪。
  • 以形補形:豬肝引藥入肝,補血養目,符合傳統「同氣相求」思想。
  • 標本同治:外熏緩解表症(翳障),內服調理本因(疳積、血虛)。

全方體現古代「藥食同用、內外合治」的智慧,結合動物、礦物、植物藥,多途徑改善眼疾。

傳統服藥法


夜明沙、井泉石、谷精草、蛤粉各等分。
上為末,煎黃蠟煉丸,如雞頭子大。
3歲1丸,豬肝1片切開,放藥在內,麻扎定,沙瓶內煮熟,先熏眼,後食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夜盲

相同名稱方劑


還明丸, 出處:《普濟方》卷三六四引《全嬰方》。 組成:夜明沙、井泉石、谷精草、蛤粉各等分。 主治:小兒疳眼,白睛遮睛,並雀目。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