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肝散

ZHU GAN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6

寒性指數

24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37%
肺經 25%
腎經 12%
膀胱經 12%
胃經 12%
肝經
肺經
腎經
膀胱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煮肝散方中包含夜明砂,主要原因如下:

  1. 補肝明目: 夜明砂性寒,味甘鹹,歸肝腎經,具有清肝明目、補腎益精的功效。煮肝散主治肝腎陰虛所致的目赤腫痛、視物昏花、夜盲等症,而夜明砂恰好能滋養肝腎,改善視力,故列入方中。
  2. 清熱解毒: 夜明砂亦具清熱解毒之效,能散熱消腫,對於肝熱上炎引起的目赤腫痛、眼分泌物增多等症,有一定的緩解作用。煮肝散中加入夜明砂,有助於清熱解毒,緩解炎症。

煮肝散方中加入文蛤,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利濕:文蛤性寒味甘鹹,入肝、腎經,具有清熱利濕、解毒消腫的功效。煮肝散主要用於治療肝熱、濕熱所致的黃疸、肝炎等症,文蛤的清熱利濕作用能有效緩解肝臟的濕熱之邪,達到清熱解毒、利濕退黃的效果。
  2. 軟堅散結:文蛤還具有軟堅散結的功效,能幫助化解肝臟的結塊和炎症,促進肝臟的修復和恢復。這對於治療肝炎、肝硬化等病症有一定的輔助作用。

因此,煮肝散方中加入文蛤,能充分發揮其清熱利濕、軟堅散結的功效,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治療肝病的目的。

煮肝散中加入谷精草,主要基於其清熱利濕、涼血止血的功效。

谷精草性寒,味甘,入肝、膀胱經。其能清熱利濕,對於肝經濕熱所致的目赤腫痛、翳膜遮睛、濕熱下注之陰囊濕疹、帶下病等症狀有效。此外,谷精草還具涼血止血的功效,能治療熱毒血瘀所致的吐血、衄血、尿血等症。

因此,煮肝散中加入谷精草,旨在清熱利濕、涼血止血,以達到治療肝熱、濕熱、血熱等病症的目的。

煮肝散方劑中加入石決明,主要是因為其具有清肝明目、平肝潛陽的功效。

石決明性寒,味甘鹹,入肝經,能清肝熱,降肝火,對於肝火上炎引起的目赤腫痛、視物模糊、頭昏目眩等症狀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此外,石決明還有平肝潛陽的作用,能鎮定肝陽上亢,對於肝陽上亢所致的頭暈目眩、耳鳴、失眠等症狀也有療效。因此,在煮肝散方劑中加入石決明,可以更好地起到清肝明目、平肝潛陽的作用,達到治療目赤腫痛、頭昏目眩等症狀的效果。

主治功效


煮肝散

煮肝散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成分有:

  • 夜明砂:性微寒,味甘、鹹,歸肝、腎經。具有補益肝腎、明目退翳的功效。

  • 文蛤:性寒,味鹹,歸肝、腎經。具有滋陰清熱、明目退翳的功效。

  • 谷精草:性涼,味苦,歸肝、腎經。具有滋陰清熱、明目退翳的功效。

  • 石決明:性寒,味甘,歸肝、腎經。具有平肝息風、清肝明目、利水消腫的功效。

主治功效

  1. 雀目羞明:指因肝血不足導致視力減退,畏光怕風。

  2. 疳眼翳障:指因脾胃虛弱導致眼瞼出現翳膜或障礙,影響視力。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 石決明:性寒味甘,歸肝腎經,具有平肝息風、清肝明目、利水消腫的功效,被廣泛用於治療肝火上炎目赤腫痛、風熱目赤、翳膜遮睛、陰虛血少之目暗不明、雀盲眼花等症狀。除此之外,石決明還有清除體內自由基、保護眼睛健康的作用。此外,石決明還具有利水消腫的功效,能促進機體排尿,減少水分滯留,減輕水腫的症狀。常治腎炎、膀胱炎、尿道炎等。

總結

煮肝散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雀目羞明和疳眼翳障。其組成成分包括夜明砂、文蛤、谷精草和石決明。這些成分具有補益肝腎、滋陰清熱、明目退翳的功效,可以有效地改善視力問題。

傳統服藥法


縮砂3分(去皮),蔦(蒔)蘿3分,蓽茇3分,柴胡3分(去苗),白朮半兩,白芷半兩,胡椒半兩,乾薑半兩(炮裂,銼)蕪荑半兩,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茵陳半兩,細辛半兩,人參半兩(去蘆頭),木香半兩,桂心半兩,紫菀半兩(去苗土),白芍藥半兩。
上為細散。
每服半兩,用豬肝1具,去脂膜,柳葉片切,新汲水洗過,入蔥白3根細切,於鐺鍋內,以新汲水2大盞,入鹽醋少許,以瓷碗合,煮令水濃,空心食之,吃粥飲送下。食後良久,飲暖酒1盞為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味寒涼,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肺結核夜盲神經性厭食症角膜炎低血壓肺氣腫慢性腎衰竭麻疹營養不良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再生障礙性及其他貧血骨質疏鬆症身體消瘦食慾不振耳朵癢四肢痿軟無力面色發黃內障

相同名稱方劑


煮肝散, 出處:《三因》卷十六。 組成:四生散。 主治:眼赤,有耳癢症。

煮肝散, 出處:《儒門事親》卷十二。 組成:青蛤粉、夜明砂、谷精草各等分。 主治:雀目。小兒疳眼,翳膜羞明。

煮肝散, 出處:《成方便讀》卷四。 組成:夜明砂(淘淨)1兩,蛤粉1兩,谷精草1兩,石決明1兩。 主治:雀目羞明,疳眼翳障等證。

煮肝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九。 組成:羌活(去蘆頭)1兩,獨活(去蘆頭)1兩,青葙子1兩,款冬花1兩。 主治:眼生黑花,漸成內障;鬭睛偏視;風毒攻眼,腫痛澀癢;短視,倒睫,雀目。

煮肝散, 出處:《聖惠》卷二十八。 組成:木香1兩,人參1兩(去蘆頭),桂心半兩,胡椒1分,補骨脂半兩,白朮1兩,白芍藥1兩,高良薑半兩(銼),乾薑半兩(炮裂,銼),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厚朴半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縮砂半兩(去皮)。 主治:虛勞不思食。

煮肝散, 出處:《聖惠》卷七十。 組成:白芍藥1兩,川芎3分,桔梗3分(去蘆頭),陳橘皮1兩半(湯浸,去白瓤,焙),厚朴3分(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桂心3分,乾薑(炮裂,銼)半兩,當歸(銼碎,微炒)半兩,柴胡(去蘆頭)半兩,荊芥蔦(莳)蘿半兩,胡椒半兩,蕪荑半兩,藁本半兩,紫菀(去苗土)半兩。 主治:婦人冷勞。面色萎黃,不多思食,或時下痛,四肢少力,日漸羸瘦。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